缩略图

如何健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

刘兰

天山电影制片厂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49

专业技术人才是事业单位发挥公益属性、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核心力量,其队伍素质直接决定单位职能履行成效与长远发展潜力。当前,不少事业单位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陷入困境:人才思想波动频发,流失风险加剧;培养模式固化单一,难以匹配人才成长需求;考核机制不完善,激励作用弱化。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人才个人发展,更影响事业单位服务效能提升与公益使命践行。在此背景下,探索健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对稳定人才队伍、激发人才活力、推动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思想不稳定

在事业单位内部,专业技术人才思想波动问题较为突出,对队伍稳定状态与工作衔接连贯性产生直接影响。从外部环境来看,各类企业抛出的优厚条件加剧了人才流失风险,部分企业凭借更高薪资待遇、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吸引事业单位的技术人才,特别是对掌握稀缺技能的核心骨干人才,这种吸引力表现得更为明显,最终造成人才向外流动的现象频繁发生。从单位内部环境分析,部分事业单位对技术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不仅为其提供的职业晋升路径较为狭窄,且整体工作氛围较为沉闷,使得人才在工作中难以获得自身价值被认可的满足感,也无法实现个人成就感[1]。

1.2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方式不足

现阶段,事业单位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明显缺陷,难以契合人才个人成长需求与岗位实际工作要求。从培养内容层面观察,现有培训多围绕通用理论知识展开,缺少与岗位实践紧密相关的专项技能培训以及前沿技术学习内容,例如部分技术岗位必须掌握的新型设备操作方法、数字化技术实际应用等内容,并未被纳入培养体系当中,这直接导致人才的技能更新速度落后于行业发展需求。从培养形式角度分析,传统的集中授课、线下讲座仍是主要方式,这类形式在互动性与实践操作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而案例教学、实际操作演练、师徒帮扶结对等能够提升培养效果的方式却被忽略,使得人才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不高,最终的学习成效也大幅下降。

1.3 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

不够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是限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原因。在考核指标设置上存在不合理之处,大多将工作数量、任务完成时间等可量化指标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却忽略了技术创新成果、技术成果转化效果、服务品质等能够体现专业技术人才价值的关键方面,这就使得人才在工作中过度关注“完成任务数量”,而不重视“提升工作质量”。在考核实施过程中,客观性难以保证,部分事业单位依旧存在“按资历排序”“凭主观印象评价”的情况,考核结果容易受到人际关系、工作年限等与工作业绩无关因素的干扰,无法客观、真实地反映人才在工作中的实际贡献[2]。

2. 健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策略

2.1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思想理念

创新思想理念是健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前提,需从“重管理轻服务”向“以人才为核心”的理念转变。一方面,强化人才价值认同,将专业技术人才视为单位发展的核心资产,通过定期开展人才座谈会、荣誉表彰仪式等活动,明确人才在公益服务与技术突破中的关键作用,增强其职业荣誉感与归属感,缓解思想不稳定问题。

另一方面,树立“动态发展”理念,打破传统人才管理的固化思维,结合行业技术变革趋势与单位职能调整需求,预判人才培养与储备方向,例如针对数字化转型需求,提前规划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避免人才技能与岗位需求脱节。同时,践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人才需求响应机制,通过问卷调查、一对一访谈等方式,精准掌握人才在职业发展、工作保障等方面的诉求,针对性提供心理疏导、工作环境优化等支持,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让思想理念创新落地为具体行动,为队伍建设筑牢思想根基。

2.2 不断优化人才队伍建设

优化人才队伍建设需从“引、育、留”三个环节发力,构建全链条培养与管理体系。在人才引进环节,打破“唯学历、唯职称”的单一标准,建立“能力导向”的选拔机制,结合岗位技术需求,增设实操考核、项目经验评估等环节,重点引进具备实践能力与创新潜力的人才,同时通过定向招聘、校企合作等方式,吸纳行业前沿技术人才,充实队伍力量。

在人才培养环节,摒弃“一刀切”模式,构建分层分类培养体系:针对青年人才,开展“师徒结对 + 专项培训”,提升基础技能与实践经验;针对骨干人才,提供外出进修、参与重大项目的机会,培养技术领军能力;针对资深人才,搭建技术交流平台,鼓励其参与技术攻关与经验传承。在人才留存环节,完善职业发展通道,设置管理岗与技术岗并行的晋升路径,让技术人才无需转岗即可实现职业晋升,同时优化薪酬福利体系,对稀缺技术人才、突出贡献者给予专项补贴,通过全环节优化,形成“引才 - 育才 - 留才”的良性循环,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2.3 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是激发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性的关键,需从指标设计、过程实施、结果应用三方面实现系统性优化。在考核指标设计上,打破重数量轻质量的局限,构建“量化 + 质性”双维度指标体系:量化指标除工作任务完成量外,增设技术成果数量、服务对象满意度等;质性指标重点纳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团队协作等维度,例如将专利申请、技术方案优化等纳入考核,全面反映人才专业价值。在考核过程实施中,保障客观性与公平性,采用多主体评价模式,结合自我评估、部门评价、专家评审、服务对象反馈等多渠道结果,避免“主观评价”“论资排辈”,同时建立考核申诉机制,允许人才对考核结果提出异议并复核,确保考核过程透明公正 [3]。

在考核结果应用上,打破“考用脱节”,建立紧密的关联机制:将考核结果与薪酬直接挂钩,优秀者可获得绩效奖金上浮、年度调薪资格;与晋升选拔绑定,连续优秀者优先获得晋升机会;与培训资源分配结合,考核中暴露的技能短板可针对性匹配培训项目,通过“考核 - 反馈 - 激励 - 提升”的闭环管理,让考核真正成为激发人才动力、推动技术进步的有效工具。

结语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思想不稳、培养不足、考核不健全等问题,是制约人才活力与单位发展的关键瓶颈。而创新思想理念、优化培养体系、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是破解这些困境的核心路径。落实这些策略,不仅能稳定人才队伍、激发人才创新动力,更能为事业单位筑牢人才支撑,推动其更高效履行公益职能。随着队伍建设持续完善,事业单位将更有力应对发展挑战,为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专业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石奇玮 . 加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J]. 今日财富 ,2025,(10):82-84.

[2] 韦小梅 .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推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J]. 人力资源 ,2023,(06):148-149.

[3] 尹宁 , 殷方浩 . 如何健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J]. 人力资源 ,2023,(0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