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化工废水处理技术与工艺优化

作者

陈琳

370781198802251482

一、引言

化工废水源于化工生产的反应、洗涤、分离等环节,含有苯类、酚类、重金属(如铬、镍)、高盐等污染物,若未经有效处理排放,会严重污染水体、土壤,危害生态与人体健康。传统化工废水处理模式存在明显局限:一是预处理不足,未针对性去除废水中的毒性物质(如抑制微生物活性的有机物),导致后续生物处理效率低下;二是处理技术单一,依赖单一生物处理或物理化学处理,难以应对复杂污染物,部分难降解有机物无法去除;三是资源回收缺失,未对废水中的有用物质(如可回收溶剂、重金属)进行回收,既浪费资源又增加处理成本。

随着环保标准趋严与 “循环经济” 理念推进,传统处理模式已无法满足需求。因此,研究化工废水处理技术适配与工艺优化路径,对提升处理效果、降低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二、化工废水处理核心问题与技术需求

2.1 核心处理问题

化工废水处理面临三方面难题:一是污染物复杂性高,难降解有机物(如多环芳烃、杂环化合物)生物降解性差,需特殊技术才能分解;重金属与有机物形成络合物,常规沉淀法难以去除;高盐环境(如含盐量超 5% )会抑制微生物活性,影响生物处理效果;二是处理效率与成本矛盾,深度处理(如高级氧化)虽能提升污染物去除率,但能耗高、药剂投加量大,导致处理成本上升;三是二次污染风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含重金属)、废药剂残留若处置不当,易造成二次污染,加剧环境负担。

2.2 核心技术需求

废水处理需满足三方面技术需求:一是分层去除需求,针对不同污染物(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盐),需匹配差异化处理技术,实现逐层去除;二是稳定性需求,面对废水水质(如污染物浓度、pH 值)波动,处理系统需保持稳定运行,确保出水达标;三是资源化需求,在达标排放基础上,需回收废水中的有用物质(如溶剂、重金属),降低资源浪费与处理成本。

三、化工废水主要处理技术与适配方向

3.1 预处理技术

预处理旨在改善废水可处理性,去除毒性物质与悬浮物:一是物理预处理,采用格栅、沉淀、过滤等技术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如泥沙、固体残渣),减少后续处理设备堵塞;对含油废水,采用隔油、气浮技术分离油类物质;二是化学预处理,通过调节 pH 值(如酸性废水加碱中和、碱性废水加酸中和),避免 pH 异常影响后续处理;对含重金属废水,投加硫化物、氢氧化物等药剂,使重金属形成沉淀去除;对毒性有机物,投加氧化剂(如次氯酸钠)降低毒性,提升后续生物处理耐受性;三是物理化学预处理,采用吸附(如活性炭吸附)、萃取(如有机溶剂萃取)技术,去除部分难降解有机物与可回收溶剂,减少后续处理负荷。

3.2 主处理技术

主处理是污染物去除的核心环节,需根据废水特性适配:一是生物处理技术,适用于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高的废水,通过好氧生物(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分解有机物,或厌氧生物处理(如 UASB 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降低 COD(化学需氧量);对难降解有机物,可采用生物强化技术(如添加高效降解菌)提升处理效率;二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适用于生物难降解或高盐废水,采用高级氧化(如臭氧氧化、芬顿反应)分解难降解有机物,或膜分离(如超滤、纳滤)去除小分子污染物与盐类;对高盐废水,采用蒸发结晶技术分离盐类,实现废水减量化。

3.3 深度处理技术

深度处理旨在确保出水达标,实现资源回收:一是深度氧化技术,采用光催化氧化、电化学氧化等技术,进一步降解主处理后残留的难降解有机物,降低出水 COD 与毒性;二是深度脱盐技术,采用反渗透、电渗析等技术,去除废水中的盐类,使出水可回用(如用于生产洗涤),实现水资源循环;三是重金属深度回收,采用离子交换、螯合树脂等技术,吸附残留重金属,实现重金属资源化(如回收镍、铬用于再生产),减少固废产生。

四、化工废水处理工艺优化策略

4.1 工艺流程优化

通过流程重构提升处理效率与经济性:一是预处理 - 主处理 - 深度处理协同优化,根据废水水质确定各环节的技术组合(如 “气浮 + 生物膜 + 反渗透”处理含油高盐废水),避免技术冗余;优化各环节的运行参数(如反应时间、药剂投加量),确保前一环节出水水质适配后一环节需求,减少返工处理;二是分质处理优化,对化工企业不同车间排出的废水(如高浓度有机废水、含重金属废水),采用分质收集、分质处理,避免混合后增加处理难度(如高浓度废水稀释后降低处理效率);三是资源化流程嵌入,在处理流程中嵌入资源回收单元(如萃取回收溶剂、蒸发结晶回收盐类),实现 “处理 - 回收” 一体化,降低处理成本与资源浪费。

4.2 运行参数优化

通过参数调控提升处理效果与降低能耗:一是药剂投加优化,根据废水污染物浓度动态调整药剂(如混凝剂、氧化剂)投加量,避免投加过量导致二次污染或成本上升,或投加不足导致处理不达标;二是反应条件优化,调节主处理环节的反应温度、pH 值、溶解氧等参数(如好氧生物处理控制溶解氧浓度),提升微生物活性或化学反应效率;三是设备运行优化,对泵、风机、膜组件等设备,采用变频控制根据处理负荷调整运行功率,减少能耗;定期清洗膜组件、维护生物反应器,避免设备堵塞或性能衰减导致处理效率下降。

五、结论

化工废水处理技术与工艺优化需通过分层处理、技术适配、流程重构,解决传统处理效率低、成本高、二次污染的问题,实现废水达标排放与资源回收。当前处理仍面临复杂废水难降解污染物去除难、高盐废水处理能耗高、资源化回收经济性不足等挑战。

未来,需进一步研发高效低耗的深度处理技术(如新型高级氧化催化剂、低成本膜材料);推动 “处理 - 回收 - 回用” 一体化工艺(如废水回用至生产环节),提升资源循环效率;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工艺优化中的应用(如基于 AI动态调整运行参数),提升处理稳定性;同时建立行业处理标准(如不同类型化工废水处理技术指南),为化工废水处理规模化应用提供支撑,最终构建 “高效、经济、环保” 的化工废水处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冯丽欣. 化工废水处理中高级氧化技术的效能评估与工艺优化[C]//2024精益数字化创新大会 ( 二 ) 论文集 . 2024:1-4.

[2] 卿超 . 化工企业重金属废水处理与技术优化改进 [J]. 资源节约与环 保 ,2025(4):30-33. DOI:10.3969/j.issn.1673-2251.2025.04.010.

[3] 张重阳 . 高级氧化工艺在化工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与优化 [J]. 山西化工 ,2025,45(7):192-193,225. DOI:10.16525/j.cnki.cn14-1109/tq.2025.07.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