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田野到课堂:幼儿园本土化低结构材料在游戏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实践

作者

范丽影

阜阳市临泉县城关街道桃花源幼儿园  236000

引言:《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强调,幼儿园教育应避免奢华浪费与形式主义,采用实用游戏材料丰富幼儿体验,低结构材料因其结构简单、可塑性强、玩法多样,成为幼儿游戏教学的理想选择,本土化低结构材料源于幼儿生活环境,如田野中的自然物、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等,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与教育价值,将本土化低结构材料引入幼儿园游戏教学,能丰富教学资源,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一、本土化低结构材料在游戏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激发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

本土化低结构材料没有固定玩法与功能,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以田野中的树叶为例,幼儿可将其组合成各种几何图案,制作小动物、衣服等;根据颜色差异粘贴到白纸上,创造五彩缤纷的景象,在收集树叶过程中,幼儿观察树叶外表、识别颜色、挑选美丽枝条,培养了视觉判断能力,这种自主探索与创造过程,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二)促进幼儿感官发育与认知发展

本土化低结构材料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幼儿在触摸石头、树枝,观察树叶纹理,聆听风吹树叶的声音,闻花香等过程中,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感知周围环境,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比如在户外活动中,幼儿用树枝搭建房子、用石头摆图案,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观察不同形状的石头、树枝,了解了它们的特征和用途,培养了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三)培养幼儿合作精神与社交能力

在游戏教学中,许多活动需要幼儿合作完成,使用本土化低结构材料开展游戏时,幼儿需与同伴共同商量玩法、分配任务、解决问题,如用沙土堆城堡、用球类进行比赛等,幼儿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协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同时与同伴交流想法、分享经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也得到锻炼。

(四)增强幼儿环保意识与本土文化认同感

本土化低结构材料多来源于自然与生活废旧物品,幼儿在使用过程中能亲身体验到资源的循环利用,明白每片树叶、每块石头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培养环保意识,此外本土化材料承载着本土文化特色,如具有地方特色的贝壳、秸秆等,幼儿在使用过程中能了解本土文化,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本土化低结构材料在游戏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兴趣选择材料

不同年龄段幼儿对游戏的需求和兴趣不同,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本土化低结构材料,对于小班幼儿,可选择简单、安全、易于操作的材料,如积木、球类、纸箱、布料等;对于中大班幼儿,可增加更具挑战性和复杂性的材料,如木板、绳子、贝壳、秸秆等,同时教师要关注幼儿兴趣点,及时捕捉幼儿在活动中的“哇”时刻,解读其“真想法”,以幼儿兴趣为导向选择材料,如国庆节后,幼儿对农场里成熟的毛豆感兴趣,提出“过一个豆豆丰收节”的想法,教师可据此提供毛豆、豆荚等材料,开展相关游戏活动。

(二)创设丰富多样的游戏情境

在游戏教学中,教师肩负着巧妙设计游戏环节以激发幼儿兴趣的重任,依据游戏主题和目标,精心创设丰富多样的游戏情境是关键一步,而将本土化低结构材料巧妙融入其中,更是能让游戏焕发出独特魅力,比如以“农家乐”为主题时,教师在活动区域精心布置厨房、餐厅、农田等逼真场景,在厨房里,摆放锅碗瓢盆等低结构材料,幼儿可模仿大人烹饪美食;农田中,提供农作物和泥土,幼儿能体验种植的乐趣,这种真实情境让幼儿仿佛置身农家,全身心投入游戏,再如开展“桂花拾趣”活动,教师设置桂花收集区、桂花美食制作区等,幼儿在收集桂花时感受秋天的宁静与芬芳,制作桂花汤圆、桂花糕时,了解桂花文化,品尝劳动成果,在欢乐中收获知识与成长,极大激发了游戏兴趣。

(三)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与创造

在游戏教学里,教师需为幼儿营造充分自主的空间,这是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与创造的关键前提,幼儿有着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教师的引导能将其充分激发,教师可巧妙提出开放性问题,像一把钥匙打开幼儿思维的大门,激发他们深入思考,例如在小班幼儿玩纸筒游戏时,教师抛出“纸筒还可以怎么玩呢”这一问题,瞬间点燃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幼儿们会开动脑筋,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把纸筒变成望远镜去探索“神秘世界”,变成机器人手臂展现“超能力”,变成管道搭建“奇妙通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想法和创意,无论其多么稚嫩或奇特,都给予肯定和鼓励,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眼神,都能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与创造中。

(四)鼓励幼儿参与材料收集与整理

教师积极鼓励幼儿参与本土化低结构材料的收集与整理,这对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有着重要意义,本土化低结构材料来源广泛,教师可引导幼儿与家长携手,在家中、社区、田野等各个角落搜集可用于游戏的材料,像废旧纸箱,能变成搭建城堡的“基石”;布料,可制作成漂亮的服装;绳子,可用于捆绑、搭建;贝壳、树叶等自然材料,更是充满无限可能,在游戏结束后,教师不能忽视材料整理环节,要耐心引导幼儿将材料分类整理,按照不同材质、用途等放回原处,这能让幼儿学会整理归纳,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明白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物品。

结论

本土化低结构材料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能激发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促进幼儿感官发育与认知发展,培养幼儿合作精神与社交能力,增强幼儿环保意识与本土文化认同感,在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兴趣选择材料,创设丰富多样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与创造,鼓励幼儿参与材料收集与整理,加强家园合作,共同推进游戏教学,合理应用本土化低结构材料,为幼儿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世君.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本土物材料的应用探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1(23):0171-0171.

[2] 葛建平. 让本土特色的游戏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绽放光芒[J]. 新课程学习:综合 , 2011(00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