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胡馨怡
宁夏师范大学
图书分类号:G633.95
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已从概念探索走向实践深耕,深刻改变着各学科的教学形态。初中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文化素养的重要使命。但当前部分初中音乐教学仍存在内容单一、方法固化、评价片面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互联网+教育”模式凭借其资源丰富性、交互便捷性、形式多样性等优势,为破解初中音乐教学困境提供了可能。
、“互联网+教育”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价值内(一)丰富教学资源供给,打破时空局限
传统初中音乐教学资源多依赖教材与教师经验,内容更新滞后且地域差异显著。“互联网+教育”模式整合了全球优质音乐教育资源,形成了涵盖经典曲目赏析、乐器演奏教学、音乐史讲解等多维度的资源库。例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收录了数千节初中音乐精品课程,涵盖不同版本教材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筛选使用;学生则能通过平台随时随地开展自主学习,如课后重温《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赏析片段,或预习民族乐器“古筝”的基本演奏技法,有效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
(二)创新教学实施路径,激活学习动力
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互联网+教育”模式的互动性与趣味性恰好契合其认知特点。通过引入音乐制作软件、虚拟仿真教学设备等,可将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具象的实践体验。以“音乐节奏”教学为例,教师可借助“GarageBand”软件,让学生自主创作简单节奏片段,通过拖拽音符、调整节拍等操作,直观感受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长差异。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精准育人
传统初中音乐评价多以期末演唱或乐理测试为主,存在评价维度单一、反馈滞后等问题。“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过程性评价工具,可实现对 追踪。教师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能实时查看学生的课程参与度、资源观看时长、 弦构成”知识点的作业错误率较高,可及时推送针对性讲解视频与练 评功能, 评音乐创作作品,从“节奏准确性”“情感表达”等维度打分,既培养 学 审美判断力,也使评价结果更全面客观,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数据支撑。
二、“互联网+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困境(一)资源适配性不足,应用效率偏低
当前互联网上的音乐教育资源虽数量庞大,但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资源存在内容陈旧、难度与初中教学大纲不匹配等问题。例如,一些古典音乐赏析资源过于侧重专业乐理分析,缺乏针对初中生的通俗解读;部分互动教学软件操作复杂,教师需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使用方法,反而降低了教学效率。此外,资源重复建设现象突出,不同平台的同类课程内容相似度高,增加了教师筛选资源的难度。
(二)教师数字素养不均,融合能力欠缺
“互联网+教育”模式的落地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数字教学能力。但目前初中音乐教师队伍中,部分中老年教师数字技术基础薄弱,对在线教学平台、音乐制作软件等工具的运用不够熟练,难以将技术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年轻教师虽具备一定技术操作能力,但缺乏教学设计的系统性思维,存在“重技术、轻内容”
的倾向,如在课堂上过度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音频,忽视了对音乐内涵的解读与师生互动,导致技术沦为“形式主义”。
(三)硬件设施保障不足,城乡差距明显
开展“互联网+教育”需以完善的硬件设施为支撑,包括高速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终端等。但在部分农村地区初中,网络带宽不足导致在线课程频繁卡顿,多媒体教室数量有限且设备老化,无法满足常态化教学需求;同时,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个人学习终端,难以参与线上自主学习活动,造成“数字鸿沟”,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三、“互联网+教育”优化初中音乐教学的实施路径(一)构建优质资源体系,提升适配性
教育部门应联合高校、教研机构与优质音乐教育平台,建立初中音乐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资源进行分级分类,明确不同学段、不同知识点的资源标准。例如,针对七年级“民歌欣赏”单元,开发包含歌曲音频、地域文化讲解、歌手访谈等内容的资源包,并配套教学设计方案与练习题;同时,搭建资源评价反馈平台,鼓励教师与学生对资源质量进行评分与留言,定期更新优质资源、淘汰劣质资源,确保资源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二)强化教师能力培养,筑牢融合基础
学校应建立常态化数字素养培训体系,针对不同教龄、不同技术基础的教师开展分层培训。对中老年教师,侧重基础操作技能培训,如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对年轻教师,重点培养教学设计与技术融合能力,通过开展“音乐数字教学案例评选”“跨校教研交流”等活动,分享优秀实践经验,如如何利用“AI练琴助手”辅助钢琴教学、如何通过直播开展远程音乐社团活动等。此外,将数字教学能力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激发教师主动提升能力的积极性。
(三)完善硬件设施建设,促进教育公平
政府应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改善学校网络环境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确保每个班级都能开展常态化“互联网+音乐教学”。同时,联合企业与公益组织开展“助学终端捐赠”活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平板电脑等学习设备;搭建区域共享平台,整合城市优质初中的音乐教学资源,通过直播课、录播课等形式向农村学校输送,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结语
“互联网+教育”模式为初中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仍需正视资源适配性不足、教师能力欠缺、硬件保障薄弱等问题。通过构建优质资源体系、强化教师培养、完善硬件设施等措施,可推动“互联网+教育”与初中音乐教学深度融合,让音乐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实现美育育人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彭璐. “互联网+教育”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研究, 2024, (32): 83-85.
[2]童维莲. “互联网+”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宁夏教育, 2023, (11): 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