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泰山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路径探究

作者

徐文迪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山东泰安 271000

一、引言

泰山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儒家文化、黄河文化并称为山东三大文化品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2021年,教育部出台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提出,高职英语教育要强调学生职场涉外沟通和多元文化交流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在职场中坚定文化自信,用英文传播中华文化,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素养。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内容,既是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路径。因此,本文聚焦泰山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泰山文化高水平传播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范式。

二、泰山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融入现状研究

泰山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其泰山“挑山工”、“身临绝顶”、“重于泰山”等丰富的精神内涵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泰山文化资源丰富,将泰山文化内容融入高职英语课程建设,不仅需要加强学生对于泰山文化的深刻认知,提升学生对于泰山文化内涵的认同,还要在现有的时代背景下对泰山文化进行深层次挖掘与创新。然而,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泰山文化的融入仍面临诸多困境,学生对于泰山文化的认知表面化,仅停留在“名气大”、“风景好”、“历史久”的层面,泰山文化精神内涵挖掘不够、泰山文化对外传播不足。

1. 泰山文化渗透不足

目前,多数高职英语教材中缺乏泰山文化相关内容的编写,仅有少数旅游专业英语教材、中国传统文化翻译教材涉及泰山文化相关内容,且主要局限在自然景观等表层文化内容的介绍,对泰山封禅文化、“挑山工”精神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没有提及。在课堂教学中,有关泰山文化的内容主要以景点翻译、饮食文化、礼俗风俗等主题下的词汇与表达为主,课堂教学多侧重语言知识的学习,师生关于泰山文化内容的互动探讨较少,学生对于泰山文化内涵特征与价值缺乏深层次理解。在课程评价中,现阶段高职英语课程仍以“工具性能力”为评价核心,如四六级通过率等,文化教学易沦为选修模块或思政附加内容,泰山文化专题资源建设缺乏保障。在课外实践中,泰山文化主题活动的开展相对较少,且围绕泰山文化内容的活动形式主要是演讲、朗诵或知识讲座,活动类型局限,互动方式单调。

2. 泰山文化对外输出受限

泰山文化的对外输出受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师生泰山文化输出能力不强。调查显示,高职英语教师有关泰山文化等本土文化资源积累相对较少,其职前教育聚焦英语语言技能提升,文化素养积累多以外国文化为主,泰山文化类的传统文化涉及较少,职后文化类相关培训机会较少。仅有少量专业英语学生能够使用目的语语言向国际受众流畅清晰地介绍泰山文化的相关内容,大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缺少相应的教学资源、实践场景,语用能力较差。对外沟通时,大多数学生因担心语言能力或文化差异处理不当,在被问及深层次文化问题时出现“有想法但说不清”的“文化失语”现象。

二是泰山文化传播途径单一。从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情况来看,高职院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多为世界节日文化体验、经典文学文化沙龙、英语歌曲大赛等文化主题,泰山文化主题活动的开展相对较少,且围绕泰山文化内容的活动形式主要是演讲、朗诵或知识讲座,活动类型局限,互动方式单调。学校很少开展与泰山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师生参与的泰山文化主题活动主要集中于政府牵头组织的“泰山国际登山节”、“中华泰山 国泰民安”短视频等活动,多数学生接触泰山文化为主题的英语实践活动的机会较少,学生缺少真实、多元的实践场景历练,制约了泰山文化的对外传播。

三、泰山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

针对当前泰山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内容缺失以及对外传播受限等现状,高职院校应从课程资源建设、教学实践创新以及课程评价优化三个方面改革高职英语教学,将传承与弘扬泰山文化融入课程体系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1. 完善课程资源建设

一是建设泰山文化英语资源库。师生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系统梳理泰山文化的英文外宣语料库、英文文献以及其丰富的图文、视频等融媒体资源,建构动态开放的泰山文化英语资源库。课程资源应深入挖掘泰山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注重对学生人文情怀和素养的培育,使学生对泰山文化的产生、发展脉络、文化成果和特征有所把握,坚定文化自信。将泰山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精神内涵转换为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增进学生对泰山文化的认同与理解。资源库运行方式可借鉴“数字敦煌”英文版数据库的做法。通过开通“共创”模块向学界和大众开放,构建一个数字化、集成化的泰山文化数字资源保障体系和综合服务平台,在实现永久保存泰山文化资源的同时,促进泰山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二是加强泰山文化数字化英语教材的开发。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课程目标、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媒介。各高校应组织专业教师团队,基于学生学习特点和实际需求,对现有的泰山文化英语语资源进行系统性梳理、调整与完善,有计划地实施校本双语教材建设。泰山文化的数字化英语教材可借鉴“理解当代中国”系列外语教材编写理念,尝试借助智能技术,探索英语学习与泰山文化内容深度融合,将泰山“封禅文化”、泰山“民俗文化”、泰山“石刻文化”等精神内核融入教材体系中。

2. 创新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鼓励一线教师根据学生情况,从已有课程资源库中筛选符合教学主题的泰山文化元素,真正地在授课中丰富泰山文化资源,个性化定制授课内容和教学模式,比如“泰山豆腐宴”如果直接将其翻译为“TofuBanquet”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文化失语“现象,因此应适当补充泰山豆腐所代表的“封禅文化”、“道家素朴哲学”、“非遗技艺”等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挖掘美食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渊源和传统文化,关注泰山美食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文化认知障碍问题,从而真正地达成有效的文化传播。

此外,各高校结合泰安本地旅游资源组织第二课堂活动,跨校举办泰山文化英语文化节、用英语讲泰山故事大赛、泰山著名景点翻译大赛、泰山文化经典故事朗诵等活动,活动决赛可在泰山封禅大典、泰山旅游景区等地举行。通过系统设计泰山文化的跨校联动机制,推进校际间的协同合作,共享泰山文化教学资源,进一步丰富泰山文化的传播路径。

3. 优化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方式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鼓励高校将泰山文化转化方式与泰山文化输出能力两方面纳入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一方面是将泰山文化相关研究成果纳入教师评价体系。激励一线英语教师投身于泰山文化精神内涵建设工作中,加强泰山文化精神内涵的学习,积极围绕泰山文化的相关内容开展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的文化素养,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引领者。另一方面是建立完善的动态的分层学生测评体系。比如,基础层级的实习任务重点关注学生的泰山文化术语积累、景点现场介绍等。学生在校内可通过角色扮演完成英语导游词撰写、外宾接待模拟等任务,在实操中强化英语应用。进阶层级的实习任务重点关注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可对接相关政府部门、文旅企业,提供外宾接待、外宾投诉处理、跨语言文化活动类的实习机会,建立政企校协同机制,开展实习合作,借产教联动深化文化实践。精英层级的实习任务重点关注学生的泰山文化对外输出成果展示。通过设计分层任务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语

泰山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泰山“挑山工”精神、“石敢当”信仰、“重于泰山”等深邃的精神内涵与鲜明的时代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英语教学作为推介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本文从完善课程资源、创新教学实践以及优化评价模式三个维度增强高职学生对泰山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提升其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创新文化表现形式,提升对外传播效能,进而推动泰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 年版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21.

[2] 梁玲燕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品牌传承创新与弘扬路径探讨——以市为例 [J]. 中国名城,2019(07) :65-70.

[3] 刘润清.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承[J]. 外语教学与研究 , 2019, 51(1): 132-142.

[4] 崔秀仲 . 提升泰山文化世界影响力研究 [J]. 新楚文化,2024(18) :82-84.

[5] 高云柱 . 跨文化交际与高校英语教学融合发展研究 [M],新华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