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多学科融合视角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创新与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研究

作者

周子钰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北城街道王林小学  813020

引言

多学科融合教育理念逐步成为了推动教学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小学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音乐教学创新除了能够对学生的艺术潜能进行激发之外,还能够通过多学科融台来建立更为多元的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多学科融合,来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并激发学牛的创新思维,推动音乐教育的个性化和现代化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学现状与多学科融合的必要性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缺乏与其他学科的关联;二是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模式导致学生难以理解音乐的深层内涵,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多学科融合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音乐本身具有综合性特点,与语文的韵律、美术的色彩、体育的节奏等都有天然联系。通过挖掘这些联系,教师可以设计更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跨学科体验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主动参与学习。

二、多学科融合视角下的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一)主题式课程设计,让四季在音乐中流转

主题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将零散的学习内容有机串联起来。在音乐教学中,以四季为主题开展跨学科教学,能让学生获得更加立体的审美体验。教师可先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朗读《春晓》《小池》等描写四季的古诗,感受诗歌中的韵律美;然后在美术课上用水彩表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培养对自然之美的观察力;最后在音乐课上,学习《春天在哪里》《采莲曲》等季节歌曲,并尝试用自制的沙锤、水瓶琴等乐器为诗歌朗诵配乐。在开展这项活动时,学生们不仅准确抓住了四季的音乐特点——用轻快的节奏表现春天,用热烈的鼓点演绎夏天,还自发创作了四季声音地图,录制校园里不同季节的典型声音,这种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正是跨学科教学的魅力所在。

(二)情境化教学实践,当音符遇见运动

将音乐元素转化为身体动作,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天性,也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在设计音乐与体育融合的活动时,要注意动作设计的科学性和音乐性的统一。比如在进行节奏训练时,可以设计一套音乐健身操,用原地踏步表现二分音符的绵长,用快速拍手表现八分音符的短促,用转圈动作表现休止符的停顿。有个班级在练习《运动员进行曲》时,教师设计了行进间的队形变换:听到强拍时前进两大步,弱拍时小步调整,重复乐段时改变行进方向。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乐曲结构,还能准确预测音乐的变化。这种身体记忆比单纯听讲更持久,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选择的动作要简单易学,同时能准确反映音乐要素的变化。

(三)跨学科项目实践,打造班级音乐剧

音乐剧创编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需要统筹文学创作、艺术设计、音乐表现等多个方面。在组织这类活动时,建议从简单的童话故事改编开始,逐步增加创作难度。比如教师以《三只小猪》为蓝本,指导学生分组完成剧本改编、角色分配、道具制作和配乐设计。有的小组用纸箱搭建房子,用不同材质的敲击声表现稻草屋、木屋、砖屋的区别;有的小组为小猪和大灰狼创作了特色旋律;还有的小组设计了舞蹈化的追逐动作。整个创作过程持续了两周,最终呈现的作品虽然稚嫩,但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擅长的参与方式。这种项目式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他们如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教师在指导时要注意平衡各组的难易程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

三、多学科融合教学的实施建议

(一)教师协作机制,搭建学科互通桥梁

建议学校建立固定的教师协作小组,每月安排专门时间进行跨学科备课。音乐教师可以提前整理本学期要教授的音乐知识点,其他学科教师则寻找与本学科内容的结合点。比如在准备民间艺术主题时,音乐教师负责民歌教学,语文教师讲解民间故事,美术教师指导剪纸艺术。这种深度协作需要学校在课程安排上给予支持,比如适当调整相邻学科的授课时间。

(二)弹性教学空间,释放创意无限可能

固定的教室环境往往会限制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将走廊、操场、小花园等空间改造成临时音乐教室。比如在校园的银杏树下开展秋日交响活动,让学生收集落叶、松果等自然材料,分组创作表现秋风、秋雨、秋收的音乐小品。有所学校利用食堂前的空地,让学生用锅碗瓢盆组成厨房乐队,用生活物品演奏节奏乐曲。这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培养他们对日常声音的敏感度。需要注意的是,室外教学要提前做好安全检查,准备好备用方案应对天气变化,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三)多元化评价方式,看见每个闪光点

传统的音乐评分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跨学科活动中的成长。建议采用成长档案 + 展示评价的方式,记录学生在不同项目中的表现。可以设计简单的观察记录表,重点关注学生在创意构思、问题解决、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进步。比如在音乐剧项目中,不仅评价最终的演出效果,还要记录学生在剧本讨论、道具制作、彩排调整等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价时要避免简单比较,更多采用描述性语言,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结语

多学科融合为小学音乐教学注入了新活力。通过主题式课程设计、情境化教学和跨学科项目实践,音乐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也为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雪艳.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J]. 新一代 ,2021,25(10):276.

[2] 吴镇霖 . 跨学科教学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5,(17):156-158.

[3] 李美娟 .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开展策略 [J]. 家长 ,2025,(12):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