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与阅读能力提升的关联性分析
吕会青
河北赞皇中学 051230
引言
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阅读理解存在困难。深入观察发现,词汇量不足可能将积极情感误判为消极情感。阅读中的文化词汇对理解特定背景文章很关键。词汇量大的学生能更好理解文化词汇背后含义。有测试表明词汇量 8000 以上学生文化词汇理解强。词汇量小的学生在处理含有隐喻的句子时困难重重。本文旨在探讨词汇学习如何为阅读能力奠基,阅读实践又如何反哺词汇积累与内化,为教学提供清晰、实用的思路。
一、词汇量是阅读理解的先决条件
高中阶段的阅读材料涵盖科技、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每篇文章都包含300-500 个单词。当学生的词汇量低于 3000 个时,平均每两行就会遇到一个生词,这种频繁的词汇障碍会严重打乱阅读节奏。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词汇量不足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三个典型问题:其一,他们需要反复停顿查词典,导致阅读时间延长;其二,由于过多关注生词,难以把握段落主旨;其三,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阻碍了对文章逻辑结构的理解。例如,在阅读理解题目中,这类学生即使找到答案位置,也常因关键单词不理解而误解题干要求。研究表明,当学生掌握3500 个基础词汇后,阅读普通难度文本时的生词率可降至 5% 以下。这个词汇阈值能保证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信息提取和逻辑分析上,而不是持续应对词汇解码的挑战。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系统性地扩充学生词汇储备应当作为提升阅读能力的第一步。
二、词汇深度理解影响阅读精度
许多学生在阅读时遇到的困难,往往不是由于完全不认识单词,而是对词汇的理解停留在表面。这种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十分常见。一词多义现象在英语中普遍存在。以 bank 为例,在金融语境中指银行,在自然环境中表示河岸。学生如果只记住其中一个意思,遇到另一种用法时就容易产生误解。再如present 既可表示礼物,也可表示现在的或出席的。这种多义性要求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灵活理解词义。而且英语中存在大量习惯性短语,如 take place 表示发生,make sense 表示有道理。单独认识每个单词并不能帮助学生理解整个短语的含义。在阅读理解中,这类固定表达往往承载着关键信息。教师应当通过系统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词汇的多维认知网络。这包括:整理常见多义词的不同用法,归纳高频固定搭配,分析词汇在不同文体中的使用特点。只有这样的深度词汇教学,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精度。
三、阅读是词汇巩固与应用的关键途径
(一)词汇复现与巩固,语境中的自然强化
词汇掌握需要高频接触与深度加工。心理学中的“加工层次理论”指出,信息处理的深度直接影响记忆效果——当词汇在不同语境中反复激活时,大脑对其的编码会更精细,记忆留存率远高于机械背诵词表。阅读材料天然具备语境多样性,同一词汇在单元内不同语篇中复现时,其搭配、情感色彩或语法功能可能发生变化,促使学生动态调整认知框架,实现深度内化。以人教版 Canada—The True North 为例,本单元围绕“加拿大之旅”展开。核心词汇如 settle down 在首课时阅读文本中描述“移民定居”(Many Europeanssettled down in Canada);第二课时词汇课上,教师通过旅行日记创设新场景:“After hiking, I settled down at a café to rest”(坐下休息);读后讨论中,学生需用该词表达“适应新环境”:“International studentsneed time to settle down in a new culture”1。同一词汇在移民—休憩—适应三个子话题中复现,学生通过语境对比自然归纳其多义性,记忆效率显著提升。教学中可设计阶梯式复现任务:初读时标注目标词汇,精读时分析其局部搭配,读后通过改写句子或话题辩论强制调用。此类设计将离散词汇锚定于语义网络,形成长效记忆。
(二)学习新词汇,上下文策略的实践
推测词义是阅读的核心能力之一。学生通过语篇中的逻辑线索(如定义、举例、因果、对比)推导生词含义,不仅降低对词典的依赖,更训练了逻辑推理能力。人教版教材的阅读文本尤其注重语境支撑,为词汇猜测提供丰富的“线索场”。比如针对“First Aid”中对 variety 的处理。句子:“Youcan get burned by a variety of things: hot liquids, steam, fire,radiation...”紧随生词后的冒号引出具体事例(热水、蒸汽、火焰等),学生可立刻推断 variety 指“多种类型”。教师进一步强化此策略:在 EnglishAround the World 中, 引 导 学 生 通 过 反 义 对 比 理 解 actually——“Somesay British English is more formal. Actually, American English isbecoming more popular”。此处 actually 与前句观点形成转折,暗示“实际情况是”,学生结合语用逻辑轻松掌握其“事实上”的副词功能。
系统训练需分步推进:初期提供显性线索(如括号释义、同义替换词),中期引导识别隐含逻辑(如通过“but/however”判断反义),后期鼓励自主验证推测。例如选修七 Unit 1 “Living Well”中,对 ambition 的猜测可结合主人公身残志坚的行为动机:“Despite his disability, he dreamed ofbecoming a pilot”。目标词 ambition(抱负)与“dream”形成近义呼应,学生通过语义关联完成自主习得。
(三)促进词汇活用,从理解到表达的跨越
当学生反复观察词汇在真实语篇中的组合方式(如动词介词搭配、形容词名词修饰)时,其语法意识与语用直觉同步增强,逐渐突破认识却不敢用的瓶颈。人教版教材的读后活动设计尤为强调模仿—迁移—创造的递进输出。以sight 相关短语为例:精读文本描述温哥华见闻时出现“at first sight”(乍看)、“catch sight of”(瞥见)等搭配。教师在读后环节设计情景写作任务:“假设你游览西安古城,用3 个sight 短语描述经历”。学生参考课文结构输出:“I caught sight of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At first sightthey seemed small, but up close they were magnificent”。 同 样, 在Friendship 中,学生分析完安妮用 outdoors(户外)、thundering(轰鸣的)等词表达对自然的渴望后,需以日记体仿写自己“疫情居家时最怀念的户外场景”,强制激活文本词汇。此类设计的要点在于“限制性调用”:指定目标词汇而非放任自由表达。
结语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与阅读能力提升密不可分。充足的词汇量和深度的词汇知识是学生克服阅读障碍、准确理解文本的基础。同时,丰富多样的阅读实践为词汇提供了复现、深化和活用的最佳环境,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核心手段。因此,高中英语教学不应将词汇与阅读割裂,而应在课堂内外设计活动,将词汇学习有机融入阅读过程,并在阅读中不断强化词汇的积累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杜铁梅 . 高中英语单元阅读教学中词汇的处理 [J]. 考试与评价 ,2025(6):7-9.
[2] 杨万桥 , 杨晓燕 .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深层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J]. 学周刊 ,2024,15(15):107-109.
[3] 苏容.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探讨[J]. 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21(3):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