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五年制高职《税法基础》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教学应用研究

作者

丁怡文

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徐州 221008

一、思政教育在税法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思政教育与税法基础课程的融合点

在税法基础课里加入思政教育,既能帮助学生学好税法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我国税法历史改革教学中,学生能体会到税收制度变化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有着密切联系,1994 年税制改革就显示了这一点,它既改善了税收结构,又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这体现出税收在国家治理里的根基地位。在此期间,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税收与公民权利义务的关系,进而加深对法治精神的认识。税法案例分析也是发掘思政元素的关键途径,借助具体案例,比如“某企业偷税漏税案”,学生就能学到税法的严肃性和法律后果,教师也可借此机会强调诚信纳税的重要性,以及税收给国家和公民带来的好处。

1.2 学生法治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税法基础课里渗入思政教育,这对于塑造学生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税法乃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源泉,又是协调社会经济,达成社会公平正义的主要手段,通过对税法历史沿革开展教学,能让学生明白税收制度是怎样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联的,并体会到税收法律的庄严与权威。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税制改革进程教学中,学生可体会到税收政策是如何顺应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怎样凭借税收法律来推动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差别等方面的功效,而且税法基础课的教学方法要兼顾实际操作课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这一点。通过校内模拟税务操作,模拟税务申报、税务审计之类的环节,学生便可在模拟环境里亲身感受税务工作,使他们就能更加直观地领悟税法条文,税收征收程序之类的内容,此类实践教学有益于改进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税收法律所具有的严肃性以及它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通过安排学生参加校外税务实习,比如说参与到税务局的志愿活动中去,这样就可以直接联系社会,进而认识税收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功效,从而培育他们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

二、税法基础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

2.1 税法历史演进中的思政教育元素

税法属于国家治理的关键工具,它的历史发展既体现出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又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像从古代的“租庸调”制度到现在的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种的演变,这不仅表现出国家对经济活动调控力度的加大,而且反映出国家法治发展的脚步。教师在税法基础课上,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税法的历史发展,认识税收同国家发展,社会公平存在的联系,进而养成学生的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1994 年的税制改革,学生能了解到税制改革是怎样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完善的,税收政策怎样调节收入分配,推进社会公平的。

2.2 税法案例分析中的思政教育融入点

税法基础课中,通过税法案例分析,能有效发掘思政教育契机,把税法知识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起来。某企业逃税案例,使学生既知晓逃税行为的法律后果,又可引发他们思考诚信纳税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意义,而且联系当下国家税收政策的最新数据,2022 年我国税收收入占 GDP 比重之类,让学生体会到税收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凭借这些案例分析,学生既能掌握税法知识,又能深刻领悟身为公民应承担的纳税责任,从而形成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3.1 税法思政教育中互动式教学的应用

在税法基础课程里加入思政教育,互动式教学法成了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借助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小组辩论之类的互动形式,学生既能加深对税法知识的认识,又能于操作当中培育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模仿税务审查的案例,让学生分组充当税务人员和纳税人,通过模拟审查流程,学生就能体会到税法的庄重和公道,而且能理解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如某著名企业的逃税事件,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探讨税法是否公平合理,税收政策怎样影响社会经济状况,在互动之中加深对税法精神的体会。

3.2 运用多媒体与信息技术拓展教学方式

在税法基础课里融入思政教育,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运用变得非常关键,精心制作的互动式多媒体课件,把税法的历史发展,重要案例,相关法规鲜活地呈现出来。用时间轴动画展现税法发展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税法的演变,还能激发他们对法治历史的兴趣;借助大数据分析,老师可以显示税收政策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实际影响;凭借图表,模型来分析税收政策怎样调节市场经济,以此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实践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4.1 校内模拟税务实践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税法基础课程里,校内模拟税务实践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成了培养学生法治认识和社会责任的关键途径。通过模拟税务实践,学生不但能亲身经历税务过程,而且能在过程中加深对税法知识的理解,比如在模拟税务申报这一环节当中,学生可以扮演纳税人的角色以及税务官的角色,针对具体案例加以剖析,学习怎样合理地核算税额,正确填列申报表,处理可能出现的税务问题等等,这样一种模拟实践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凭借扮演角色,学生就能从不同的视角体会税收的公平性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而培育起他们的法治认识。思政教育上,拿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无代表,不纳税”这一税收历史案例来说,能激发学生对税收与公民权利关系的思索,借助分析模型,像税收负担分配模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体会税收政策怎样影响社会公平,把税法教学同思政教育融合起来。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税收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能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所要承担的纳税责任,这种结合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在不知不觉中培育了他们的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4.2 校外税务实习对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税法基础课程中校外税务实习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部分,把学生放到真实的税务工作环境里,让他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实践结合起来,也能体会到税收对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按照某高职院校的数据来看,参加校外税务实习的学生,在实习结束以后,对税收法律的遵从意识和社会责任的认知都有明显地提高,学生们在实习期间参与到税务机关的日常工作中,帮忙办理纳税申报,税务咨询等等,亲身感受到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作用,体会税收政策怎样影响社会公平正义。这样的体验式学习,让同学们从宏观层面认识税收的公共性,从而养成将来当税务工作人员时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 付博涵 , 武雪晴 .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 [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 ,2025(1):137-140.

[2] 刘继强 , 蔡志清 .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J]. 高教学刊 ,2025,11(3):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