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层文物遗址保护现状及管理探究

作者

卢丙玉

黑龙江省汤原县文物保护中心  154700

前言:

基层文物遗址保护管理作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关键环节,除了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之外,还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以及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关系。尽管我国政府部门出台了基层文物遗址政策和措施,但是由于文物遗址的唯一性、不可再生性等特征,文物遗址保护管理涉及众多环节,较为复杂化,仍要持续优化保护管理路径。

一、现阶段基层文物遗址保护状况

纵观当前的基层文物遗址保护状况,在各个方面都还有提升空间。基层文物遗址的复杂化特征使得保护工作要长期开展以及见效相对较慢,需投入充足经费,但是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经费相对紧缺,造成文物遗址保护政策落实受到一定程度阻碍,导致文物遗址受损。受限于宣传经费的原因,基层部门对文物遗址保护宣传力度较弱,社会大众缺乏文物遗址保护意识以及法律意识,未构建出全社会参与到基层文物遗址保护的良好环境。而且保护工作未形成多部门联动机制,各项保护工作推进不够顺畅,而且相关专业人才较为匮乏,专业人才未扎根基层,存在人才流失状况,不利于基层文物遗址保护[1]。

二、基层文物遗址保护管理有效策略

(一)予以充足的资金支持

基层文物遗址保护管理离不开资金支持,通过拓宽资金来源,加大资金投入,为保护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优越条件。基层文物单位应积极探索更加丰富化、灵活化与多元化的资金筹集路径,充分意识到基层文物遗址在建筑学、历史学、社会学等方面研究所具有的突出价值,将保护管理经费划入地方经济管理体系当中,在原有的资金投入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为文物遗址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推进打下坚实基础。基层文物保护单位除了要善于利用国家关于文物遗址保护所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之外,还要积极主动地争取上级部门的专项补贴与支持,和文化基金会以及企业等机构建立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且通过不定期组织召开募捐等公益性活动,吸引地方人员可以加入到基层文物遗址保护资金筹措当中来,使得文物遗址保护管理具备充分的资金保障。基层文物单位应注重把控当前文旅融合产业高速发展趋势,有机融合基层文物遗址保护和经济发展,研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一方面有助于收入增多,另一方面文创产品还可以作为宣传载体,打造出用文创产品收入开展基层文物遗址保护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关系。

(二)强化全社会参与意识

强化全社会参与意识,吸引社会大众真正参与到基层文物遗址保护管理当中,有助于提升保护管理成效。基层文物单位可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媒体媒介发布关于基层文物遗址保护的相关科普类文章,为社会大众提供了解文物遗址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艺术价值的渠道[2]。基层文物单位应充分利用与发挥地方电视台优势,统筹策划出以基层文物遗址保护为主题的专题节目,依托于实地拍摄文物遗址,专家解读分析等方式,引导大众增强文物意识。与基层社区合作,在社区的宣传栏张贴具有鲜艳色彩与便于理解的文物遗址保护宣传海报,向民众普及文物法律知识;社区组建文物遗址保护志愿队伍,负责协助文物单位巡查文物遗址以及维护秩序等工作,有助于发现与报告文物遗址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基层文物单位还可以每间隔一定时间期限组织召开文物保护知识讲座活动,以学校和社区为载体,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去当地的文物遗址进行实地参观,由专业的讲解人员负责向学生科普每一件文物背后所含有的历史故事与价值,促使学生可以切实体会到文物魅力,形成文物保护的萌芽意识。基层文物单位致力于强化全社会参与文物遗址保护意识,拓宽文物保护载体与渠道,打造出优越氛围,有助于保护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规避文物遗址受损、被盗等不良问题。

(三)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

由于基层文物遗址保护管理是一项复杂化工作,若只依赖于某个单一部门,则难以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是切实可行的保护管理有效路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基层文物遗址保护管理工作落实予以了制度依据,国土、公安、建设等职能部门应当注重协同合作,发挥出合力作用以及构建出行之有效的文物遗址保护联动机制,贯彻践行相关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能职责,规范化开展各项工作。为了能够最大化发挥出多部门联动机制的优势作用,还要致力于打造监管机制,使每一部门工作衔接顺畅以及互为监督。根据基层文物遗址保护管理需要,可构建出多层级文物安全保护体系,将文物遗址工作安全监管以及防护责任做到逐步落实,各相关部门具有清晰的职责分工,一同打造出具有顺畅联动关系、齐抓共管的崭新保护管理工作格局。省级文化旅游单位承载统筹规划与政策指导任务,县级文物单位肩负具体落实与日常管理职责,乡镇单位要树立积极配合的良好态度,高质高效地完成上级安排内容。在基层文物遗址保护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发现文物被破坏、盗掘以及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要及时与公安部门配合,严厉追究法律责任,追查文物流向,向社会大众及时公布处理结果,依托于强大的法律约束力与舆论震撼力,为基层文物遗址保护管理保驾护航。

(四)重视专业化人才培养

基层文物遗址保护管理工作的落实推进要以专业化人才为支撑,若人才匮乏以及流失,对保护管理工作会造成消极影响,重视专业化人才培养与培训,确保基层文物遗址保护管理具备充足力量。只有相关人员的理论基础扎实、工作技能过硬,基层文物单位的整体保护能力才会处于高水平。单位应每间隔一定时间期限就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物鉴定、文物修复技术、保护管理方法、数字化技术等,再配合使用实例案例分析,强化提升人员的基础技能以及掌握现代化的先进保护技术,保障日常工作效率。为了规避工作人员出现不规范行为,文物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必不可少,着重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条例与政策,促使人员对自身责任与义务有着清晰认识,开展日常保护管理工作时能够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要求,自觉约束自身行为[3]。基层文物单位不仅要重视对现有人员开展培训工作,还要积极主动地从外部引进人才,为基层文物遗址保护管理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与活力,招聘条件应包括工作经验、学历、专业技能等方面,对于综合素养优越的人才可适当放宽专业限制,确保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各项需求可以被满足。基层文物单位应构建人才晋升机制,调动起工作人员的保护管理热情与积极性,保障基层文物遗址安全。

结论:

综上所述,基层文物遗址保护管理受限于自身条件以及资源等多方因素,使得文物遗址保护管理工作开展面临一定阻碍,仍还有很大的优化提升空间,应通过予以充足的资金支持、强化全社会参与意识、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重视专业化人才培养几方面提升基层文物遗址保护管理质量,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卓越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婧 . 我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A]2025 数字时代的社会结构变迁与治理创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5:2.

[2] 刘晶晶 . 新时期基层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J]. 中原文化与旅游 ,2025,(04):4-6.

[3] 孟 庆 东 . 区 县 基 层 文 物 保 护 工 作 之 我 见 [J]. 大 庆 社 会 科学 ,2022,(02):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