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与定位方法

作者

顾伟

苏州新能电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综合能源分公司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电力系统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至关重要。然而,由于设备老化、自然灾害、人为操作失误等原因,电力系统故障时有发生。因此,研究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与定位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 传统故障诊断与定位方法

1.1 基于电流特征的方法

基于电流特征的方法通过监测电流波形的变化来判断故障的发生。这类方法通常使用电流传感器和电流变送器获取电流信号,并利用信号处理技术进行故障检测。例如,短路故障会导致电流急剧增大,而开路故障则会使电流消失。通过设定阈值和比较算法,可以实现对故障的实时监测和定位。

1.2 基于能量特征的方法

基于能量特征的方法凭借监测发电机发出的能量信号来检测故障,能够使用能量传感器和能量测量仪获取能量信号,并通过信号分析技术进行故障检测。能量特征的变化可以反映电力系统中的异常情况,如发电机故障或输电线路损耗增加。

1.3 基于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方法

基于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方法主要利用测量电压和电流波形的变化确定故障位置,结合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和相位测量仪获取信号,并利用信号处理技术进行故障定位。通过比较故障前后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可以推断出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

1.4 基于旁路测量的方法

基于旁路测量的方法通过测量电源端的电压和电流确定故障位置,主要使用旁路传感器和供电单元获取信号,并凭借信号分析技术进行故障定位。旁路测量可以绕过故障点,直接测量电源端的电气参数,从而实现对故障的快速定位。

2 新故障诊断与定位技术

2.1 行波定位技术

行波定位技术,作为一种集成了高精度测量与快速响应特性的先进故障定位手段,正逐渐成为电力系统故障诊断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电力系统中的某个环节发生故障,如线路短路、设备损坏等,会瞬间产生沿着导线迅速传播的行波信号。这些行波信号携带着故障发生的关键信息,如同电力系统中的“信使”,指引故障所在。为了实现高效准确的故障定位,技术人员在配电线路的关键节点和沿线合理布设了一系列行波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如同敏锐的“耳朵”,能够实时捕捉并精确记录下行波信号到达的时间、波形特征等关键数据。通过高精度的数据采集,为后续的故障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行波定位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行波到达不同传感器之间的时间差,并结合已知的行波在导线中的传播速度,通过复杂的算法模型进行精确计算,从而快速锁定故障的具体位置,不仅提高了故障查找的效率,还提升了定位的精确度,使得维修人员能够迅速抵达现场,进行针对性的抢修工作。得益于其定位精度高、响应速度快以及适应性强等诸多优点,行波定位技术在配电网的故障检测与定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2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与定位方法逐渐崭露头角,并成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与热点。深度学习,作为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通过构建并训练深层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神经网络复杂的结构和强大的功能,实现了对海量、复杂数据的高效处理与自动学习。在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的实践中,深度学习技术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能够处理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庞大数据集,包括电流、电压、频率等多种参数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及设备状态、环境条件等多维度的信息 。通过深度神经网络的层层学习与特征提取,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中隐藏的故障特征被逐一揭示,为故障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诊断方法不仅具备强大的自适应能力,能够根据电网的实际运行状况自动调整模型参数,还能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优化诊断策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相较于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更准确地识别故障类型,更精确地定位故障位置,从而缩短了故障处理的时间,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诊断方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为了训练出高性能的深度学习模型,需要大量的标注准确的训练数据作为支撑。在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中,需要收集并整理大量的故障案例数据,这是一项既耗时又费力的工作。其次,深度学习的训练过程通常需要高性能的计算资源,包括大规模的计算集群和高效的算法优化,对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如此,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与定位方法仍因其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

3 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3.1 传统方法的优缺点

传统故障诊断与定位方法,作为长期以来电力行业广泛采用的技术手段,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首先,从成本角度来看,传统方法往往采用相对简单且成熟的硬件设备和算法,因此其成本较低,易于在各类电力系统中普及应用。其次,实现简单也是传统方法的一大亮点。相关方法通常基于电力系统基本的物理原理和电气特性,如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因此技术人员能够较为容易地掌握并实施。但传统方法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定位精度不高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传统方法依赖于有限的测量数据和简单的算法模型,因此在面对复杂故障或故障初期时,可能难以准确判断故障的具体位置和类型。此外,响应速度慢也是传统方法的一个弊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传统方法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延误了故障处理的最佳时机。例如,基于电流特征的方法在故障初期可能因电流变化不明显而难以准确判断故障类型;而基于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方法在复杂网络结构中,由于电流和电压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难以准确确定故障的具体位置。

3.2 新方法的优缺点

相较于传统方法,现代故障诊断与定位技术以其定位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而备受瞩目。这些新技术通常结合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故障的精准识别和快速定位。例如,行波定位技术通过高精度的传感器捕捉行波信号,并结合时间同步设备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对故障位置的精确计算。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则通过训练大规模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自动学习和提取故障特征,实现对故障的智能识别和定位。然而,现代故障诊断与定位技术也并非完美无缺。首先,高昂的成本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一大障碍。高精度传感器、先进的数据处理设备和算法模型都需要较大的投入。其次,实现复杂也是这些新技术面临的一个挑战。现代故障诊断技术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知识和技术,需要技术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才能有效实施。例如,行波定位技术不仅需要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时间同步设备,还需要复杂的算法模型来处理和解释数据;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则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和计算资源来训练和优化神经网络模型 [2]。这些都对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和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与定位技术将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核心特征将是智能化与自动化的深度融合。该趋势的推动力量,主要源自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持续革新与广泛应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将能够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全方位、实时监测。通过部署各类智能传感器和终端设备,电力系统可以实时采集电流、电压、温度、振动等多维度数据,为故障诊断提供丰富而准确的信息基础 [3]。相关数据将通过网络传输至云端或数据中心,为后续的故障分析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则将使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与定位更加精准和高效。立足于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揭示出故障发生的潜在规律和趋势,为预测性维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借助大数据算法和模型,可以对故障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定位,缩短故障处理的时间,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则为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与定位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训练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实现对故障特征的自动学习和提取,有利于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辅助技术人员进行故障分析和决策,为他们提供智能化的建议和指导,进一步提升故障处理的水平和质量。除了上述技术的单独应用外,跨领域技术的融合也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与定位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例如,将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设备的智能监测和故障预警;将大数据技术与深度学习算法相融合,可以构建出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故障诊断模型。跨领域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将不断推动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与定位技术的升级和迭代,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与定位方法是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传统方法具有成本低、实现简单等优点,但现代技术如行波定位技术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和响应速度。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与定位技术将实现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裕龙 . 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与定位方法研究 [J]. 电工技术 , 2024(S01):469-471.

[2] 高陆军 , 陈洁 , 王新雷 , 等 . 基于多任务学习的新型电力系统故障 诊 断 方 法 [J]. 现 代 电 子 技 术 , 2023, 46(15):155-160.DOI:10.16652/j.issn.1004-373x.2023.15.027.

[3] 励力帆 , 虞伟 , 桑清城 . 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力系统故障自动诊断方法研究 [J].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2022(05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