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整体育人背景下学校“三sheng 课堂”管理的改革探索之路

作者

黄珊 李妮蔚 熊贵强

1. 成都市天府中学附属小学 610000;2. 成都石室东部新区实验学校 641300

一、关于课堂管理改革现状

(一)国内外课堂管理改革现状

在 17 世纪由Kua meinius(005)年提出课堂教学应当包含教师讲授,学生质疑、问答、练习的教学模式;赫尔巴特(003)提出了“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以上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强调以满堂灌为主要原则,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Dewey(015)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做中学’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

国内的课堂管理浪潮也不断涌现,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韩立福教授“先学后导 -- 问题评价”(FFS)有效教学模式,汤庆亮(2012)对课堂教学和改革进行相关概念的界定,李松林(2005)等学者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未来方向等等。

(二)“F 小学”课堂管理改革现状

“F 小学”作为建校三年的新学校,师生占比为34:485,基本达到占比1:15的比例。在授课教龄与学历方面,三年以内的新教师占比12 :33,达到1 :2.75左右,这对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严峻的挑战。

其次,“F 学校”现有一、二、三年级,学生485 人,其中社区业主子女仅98 个,占学生总人数的 20% ;随迁子女 387 个,占学生总人数的 80‰ 。超过一半的随迁子女对学校的生源与教学质量存在一定的难度。根据各班级学情分析,学生的情况呈现梨形结构,即上大下小,中等及偏下的学生情况占据大部分,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有一定的压力。

二、课堂管理改革的意义

(一)课堂管理改革的理论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对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教好每一节课”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所在,课堂体现学校教育理想、办学思想、培养目标的落地效果,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专业品质、教育实践智慧和教学风格的过程,课堂学习是学生学校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

(二)课堂管理改革的现实意义

伴随知识经济和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在世界基础教育改革中正发生着一场静悄悄的“课堂革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推动下,我国教育进入了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创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课堂教学形态,将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撑。

三、F 小学层面的解决思路与策略

关于整体育人理念下的学校课堂管理改革的探索路径,我们结合区域“整体育人”研究背景对“三 sheng 课堂”相关的文献进行研读,试图学习其中前瞻性、科学性的观点,为学校课堂改革的落实提供理论支撑。其次,对本校教师进行问卷访谈,了解在“整体育人”背景下学校进行“三 sheng 课堂”管理的困境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根据教师问卷访谈,总结研讨如何通过教研训一体培养教师阶梯发展,如何通过观课议课促进老师精进发展?如何在整体育人背景下促进课堂发展?明确课堂管理的目标和内容,并在去学科化教师实践中论证研究的可行性和预期成效,丰富理论认识,形成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

(一)落实“三sheng”课堂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F 小学”“三sheng”课堂的整体架构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F 小学始终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重点指向在课堂中发现“三 sheng”。第一个“sheng”指学生的“生”,即课堂中以“学生”发展与生长为本;第二个“sheng”指声音的“声”,即课堂中需要听到三种声音:掌声、笑声、辩论声;第三个“sheng”指提升的“升”,即在课堂中能发现感受到学生有收获、教师有成长。

F 小学为了让学校的课堂管理落细落地,从学校层面提出了课堂五环节:即“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并细化了具体要求。抓住课堂管理的关键要点革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倡导课堂项目合作学习,跨学科学习,落实技能培养和习惯养成。

2.“F 小学”“三sheng”课堂管理的落实特点

课程体系要显化:教学部门扎实按照成都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加强基础课程的实施力度,促进学生思维及综合素质的发展。鼓励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大力开展校本选修课,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选修课程。

常规管理要强化:抓实抓牢课堂主阵地,教学管理部门严格遵循“双减”政策和教学八认真的细则。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制定《课程实施评价方案》,明确课程实施标准和教师行为导则;确定教学“八认真”,坚持“以学定教,以学导教,以学促教”的评价原则,始终将学生的“学”置于核心位置,每期开展教师汇报赛课;改革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研究,注重学生学习状态评价,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成长型思维。

(二)“F 小学”“三sheng”课堂管理的落实策略

深化教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认识

“我们是学者——是‘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同时,又因我们是‘师者’,故而我们应该比一般人更善于学习。”。通过教师访谈,我们得知学校“青年教师”梯队对“三 sheng 课堂”解读不深入,他们正经历模仿阶段,即带教师父是怎样解读,他们就怎样解读,这对于学校课堂改革工程来说,青年教师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成熟教师”梯队的老师则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即在理解了课堂改革的必要性基础上如何在课堂中创造性地融入“三 sheng”?我们利用全体教师例会、教研组主题教研、个人谈话等方式反复向老师传达“三sheng 课堂”地内涵,并鼓励教师们进行创新性地外延。

2. 构建教研训一体评价机制新样态

学校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构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为抓手,将学校专家领航、成熟型教师示范为重要载体,构建了“一体两翼”的学校教研训体系,在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教师的评价机制以及训后的转化,“一体”即将教学教研、活动讲座、培训参赛等教师相关活动效能合为一体,以教研组为单位,专家驻校培训为平台,推动教研训一体化;“两翼”即统筹规划和实践赋能齐头并进,共抓共管,在这样的机制下进行教师分层培训。

总结

F 小学对“三 sheng 课堂”教学的三个要素进行了细化和丰富——教学中有笑声和辩论声;教学亮点有掌声;教后师生有提升。这三要素之间有机互动,促进学习行为的真实发生,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效发生,促进素养培育的真正落地,有力地助推了学校高品质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永刚 .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构建 [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3,37(07):11-2

[2] 罗良 , 李勉 . 用评价数据赋能学校管理 ,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1,35(05):1-2.

[3] 詹发云. 范导式教学:助推学校高品质发展 ——江苏省常州市教科院附属初级中学“范导式”教学实践研究 [A]. 江苏教育 1005-6009(2023)24-007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