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命, 生存, 生活”升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张雪梅
镇雄县旧府街道办事处学区中心学校 云南昭通 657200
引言:
语文是一门浪漫的学科,承载着浓厚的历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做的不仅是传授课堂知识,也要起到塑造学生三观的作用。“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与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非常契合,若能将这三者融入课堂教学,则具备十分深远的意义。结合目前的教育背景,学生普遍年纪小,对生命、生存和生活的了解不够充分,需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来引导其对前者的理解与思考,进而加深对语文学科的了解,提升文学素养,进而全面发展。
一、升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有利于塑造学生正常的三观
三观分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如《紫藤萝瀑布》对生命的礼赞,《热爱生命》对生存意志的讴歌 [1]。通过深度解读文本,学生能理解生命的珍贵、生存的挑战与生活的多元价值,从而形成尊重生命、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同时,语文课堂的思辨性讨论可帮助学生应对现实困惑,如校园欺凌、网络沉迷等问题,培养其理性判断与道德选择能力,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同步升华,进而成功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升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有利于深化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一般聚焦书本知识,较为浅薄,而将“生命、生存、生活”融入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深度,加深同学们对生命的深度、生存的广度和生活的厚度的理解,通过教学,同学们不仅在简单书本知识的学习上领悟,更能够在人性的理解上升华。这样的教学做法深化了语文课堂,侧面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2]。
三、聚焦“生命, 生存, 生活”升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对策
1. 聚焦生命深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拥有思想认知是实现生命认知整体升华的第一步。初中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世界正处于一个开始了解的萌芽阶段,要着手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一方面论述对个体生命的普遍性看法,另一方面侧重关注社会群众在历史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在此基础上聚焦生命深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例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坚持将学生的未来发展放在第一位,备课时考虑学生的吸收知识情况,用新颖的方法,知晓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从而根据学生的特点针对性教学。在讲解《再塑生命的人》这一文章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出声自由阅读。在阅读期间,让学生了解到“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背后表达的概念和含义,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做到思考生命、反思生存以及感恩生活。在教学史铁生所写的《秋天的怀念》这一文章时,教师要负责讲透文章中所蕴含的生命深度,除了讲解好作者的人生经历,让学生做到充分地了解甚至是共情外,更要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做好生命教育。这样学生产生了热爱文学、喜欢文学的思想,进而更有利于初中语文的深入学习,也产生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和学生自我认知同时进步的效果。
2. 聚焦生存广度,借助多媒体升华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也要教会学生的生存之道。在这样的背景下仅仅依靠教师的枯燥讲解显然是不能达到这一目的,因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 教师还应积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来为课堂注入活力 ,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如 : 教学《再别康桥》一诗 , 教师就可以通过讲解“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和蕴含的思想,让大家对生存拥有基本的了解,同时辅助播放适合的朗诵音频 , 使学生沉浸式感受其中的生存广度和文学魅力。还比如欣赏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名著改编电视剧的精彩片段, 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保尔的同时, 进一步感受青年钢铁般的意志,从生存角度体会语文的魅力。这样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意境及内涵;还充分激活了课堂的活跃度 , 更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欣赏所学作品。
3. 聚焦生活厚度,引导学生品味文本
在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诸多有关于生活教育的文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紧抓中心思想,提出重点,用教学技巧如关键词提取法、段落分析法等找到文章重点,以此引导学生品味文本,同时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辅助指导,这样循环之下深化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在讲解《山的那一边》时,紧抓文眼,“活着就有希望”,像主人公一样具备探索未知世界和未知事物的勇气,只有拥有勇气和希望,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按部就班地前进,直面困难。同时教师应当正确地引导学生明晰文章中的核心思想理念,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愚公移山》这一文章的时候,为了找到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愚公成功将两座大山移走的原因,这样学生通过设身处地地思考和探究,了解到了希望的重要性,就会对生命产生敬畏之心,也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学生在此也会加深对语文的理解,对文学的感悟,在学生深刻了解生活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高度也得到了升华。
结束语
聚焦“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将其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升文学的深度、广度和厚度。通过唤醒学生的主体性思想、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教学技巧引导学生品味文本,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回归语文学科本质。语文是一个领悟的学科,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最佳方式,让学生在感悟文字之美的同时,淬炼其直面现实的勇气与智慧,成长为有温度、有韧性、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张晓娟 . 信息技术赋能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 [J]. 作家天地 ,2025,(10):51-53.
[2] 车鹏程 . 聚焦“生命、生存、生活”升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J]. 吉林教育 ,2021,(Z3):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