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与实施路径
宋安妮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丰产道小学 内蒙古包头 014030
前言:
作为课堂教学中增加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环节,课堂提问的精心设计不仅能够带领学生对所学文本内容产生透彻理解,多角度激活、拓展其语文思维,也能够给学生带来新的启发,为学生之后开展更深层次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但就现阶段来看,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方面还存在思维深度不够、问题层次单一等现象,难以适应核心素养发展提出的各项要求,还需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做出合理调整。
一、基于核心素养,精准定位提问目标
首先,联系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来做到对提问目标的精准定位。比如:以《月迹》这节课为例,在正式授课前,教师要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对语言的优美,以及作者细腻的情感做出深入体会”这一审美创造目标要求做出认真分析,然后再联系语文教材中对月光场景的细腻描写、富有童趣的拟人化表达进行分析,以此来精准定位带领学生赏析语言美感、体会作者对自然之美产生的独特感悟这一提问目标。以此来确保提问目标的设计能够做到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教材内容的密切联系[1]。
其次,对提问维度进行分层设计。在语言运用上,可在讲解《白鹭》这篇文章中,提出“‘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一句中,‘蓑毛’一词用得妙在哪里?”这一问题,以此来带领学生对文本中精准的词语运用,还有给大家传达的形象美感给予密切关注;在思维发展上,可在讲解《草船借箭》这篇文章中,提出“诸葛亮在算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分别有哪些体现?”这类问题,引导学生对人物决策做出细致分析。在结束《牛郎织女》的讲解后,设计“和与《孟姜女哭长城》相比,这两个民间故事在塑造主人公形象的过程中呈现出了哪些异同?”这样的比较类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回答中进一步发展自身的分析归纳能力;审美创造上,可在讲解完《山居秋暝》之后,提出“如果现在让大家尝试通过用色彩绘画的形式来呈现诗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同学们会选择哪种色调?原因是什么?”促使学生更自然的将所学语言文字知识合理的转化成视觉审美体验。借助跨艺术形式的想象来强化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2]。
二、丰富问题类型,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进行阶梯式问题链的创设。在讲解《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时,可联系学生的语文基础、认知水平,来将逻辑递进的问题链构建出来。周瑜让诸葛亮造箭的真实目的是什么?草船借箭中,天气发生的变化是怎样的?由此来帮助学生将故事当中的基本情节、关键信息梳理出来。诸葛亮是凭借什么预料到曹操不敢出兵的?围绕“借箭”这一策略,可以看出诸葛亮这个人物的谋略特点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恰当提出,可促使学生对人物思维逻辑、决策依据做出深入分析。曹操如果当时果断下令出兵,故事会有怎样不同的结局?这能够为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带来怎样的启示?通过这一假设情境的创设,既可以强化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能够让学生对所学文本知识内容产生透彻理解与深刻印象 [3]。
进行开放性问题的精心设计,由此来全面激活学生思维。比如:在结束《慈母情深》这篇文章的学习后,可以提出以下这类问题:除了文章中描写出的场景,生活当中还有没有哪些是能够让其充分感受到父母之爱的细节?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并说一说原因是什么?以此来激活学生现有知识经验来做出个性化表达。又如:在讲解《手指》过程中,可提出:如果现在让大家为五指当中的某一根手指来写一篇“人物小传”,大家会选择哪一根手指?说一说理由是什么?这类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联系文本内容来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主动地进行创造性表达,也能够突破固定模式的限制,给出不同的答案,为语文课带来更多活力,也有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进一步拓展。
三、创新提问策略,提升课堂互动质量
一是,注重追问和反问的有机整合。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对《白鹭》当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一比喻做出分析时,若学生给出的答案是“写出了白鹭的美丽”,教师则可以继续追问“这样的‘精巧’在白鹭的哪些外形特点或者是行为举止上有具体的体现?能否联系文章中的描写举例说一说?”这样的追问,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对文本细节做出更深层次的分析。比如:以《少年中国说(节选)》为例,若学生单纯的觉得“少年强则国强”指的只是个人的努力,教师可在教学中反问大家“若只有个别少年强,国家就能够强大起来吗?”“这句话给大家着重强调的是个人和国家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由此来促使学生懂得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进而实现对本文主旨的准确把握。
二是,小组合作提问。在结束《手指》的学习后,可为各个小组布置这样的任务:围绕“五指的智慧”这一主题来设计出 3-5 个问题,这些问题要将对五指“性格”特点的思考、生活间的联系体现出来。这样的提问方式既可以增加学生的互动交流,也有助于合作探究能力培养。
结语: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优化课堂提问,既可以体现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能够将更有思维深度、文化温度的语文课构建出来,吸引更多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基于此,在之后的语文课上,教师应重视提问艺术的灵活应用,通过课堂提问的创新设计与到位实施来激活学生语文思维,为其素养能力综合发展构建良好条件,为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革新发展带来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欣 . 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写作教学行动研究 [D].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3.
[2] 沈利克 . 利用任务驱动型学习单提升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研究[D]. 杭州师范大学 ,2023.
[3] 沈建林 . 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探索——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为例 [J]. 西部素质教育 ,2022,8(12):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