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探究

作者

王佳

厦门第二实验小学 361012

引 言:

跨学科教学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踪影和实力,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适应社会的多元需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可以从跨学科学习的角度得到有效发展。跨学科学习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知识领域也非常广泛,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发散思维,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积极发挥跨学科教学的优势,从单一学科知识的传授向专业和博学的方向转变,让学生在学习中实现能力与思维的协同发展。

一、挖掘跨学科资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基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跨学科教学,首要条件就是挖掘教材中适合开展跨学科教学的知识点 [1]。小学语文教材中文本类型非常丰富,包括小说、科普、童话、神话、散文、诗歌等等,这其中蕴含着非常多跨学科元素,涵盖科学、数学、艺术、历史各个领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设计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跨学科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首先,教师需要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可以轻车熟路地从中选取适合开展跨学科教学的内容,将各领域的知识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树立学生思维发展。其次,教师可以思辨性的内容作为开展跨学科教学的立足点,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发展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的教学中,学生需要了解草地变化及其原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本节课的内容可以结合自然科学,让学生明白蒲公英草地因为光线和植物特征而产生变化的奇妙现象。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蒲公英花瓣未完全开放和完全开放的状态,以及在阳光照射下的变化,带领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兴趣与热爱;教师还可以根据本节课内容融合生命教育。通过蒲公英朝开暮合的生存智慧,让学生认识到生命顺应自然的哲理,让学生重新审视平凡生活的珍贵,培育学生对生命积极态度;教师还可以与美术学科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绘画来体现蒲公英的生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二、多元跨学科活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限于各个学科知识的堆叠,而是要通过多元化的、具有挑战性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性思维的发展 [2]。因此,教师需要在跨学科教学过程中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项目研究、实践探索、演讲等等,让学生在不同学科的交叉领域探索和体验。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学会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思考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学生的思考与探索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也能让学生在实践运用综合思维。

例如,在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麻雀》的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体会老麻雀对小麻雀的保护,感受强大的精神力量的作用。首先,教师可以结合美术学科,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再现文中的场景,如麻雀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面对猎犬时的状态、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场景等等,让学生通过艺术形式深刻体会文字描写的深度,帮助学生形成对麻雀的全面认识;其次,教师可以结合生物学科,让学生了解麻雀的生物特性。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将学生分成 3-5 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要通过自己的途径收集关于麻雀的各种知识,如图书馆、互联网、家长口述、绘本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了解麻雀这种生物,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

三、优化跨学科作业,科学训练学生思维

作业是巩固学生知识,锻炼学生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思维发展,发挥跨学科教学的优势,通过总结不同学科之间的共同点,形成综合性的作业,科学地训练学生的思维,通过作业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跨学科作业,通过自主思考与探究的形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趣味性的作业中获取多元化的知识。其次,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性的跨学科作业,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和运用,建立起理论与现实的桥梁,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既可以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需求,也可以兼顾其他学科的内容,通过作业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学科,为学生设计相应的作业,如在三国时期军事战略中需要多少只船、需要多少支箭、船只与箭的配比是多少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教师也可以结合历史知识,让学生收集当时的历史背景、礼仪、服饰等方面的内容,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让学生明白语文与历史学科的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从地理的角度给学生设计实践作业,如让学生利用纸船模拟在水中的行驶路线,并用风扇模拟风向,找到最适合借箭的行驶路线,让学生了解事件形成的综合性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开展非常有必要,这种形式不仅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中的跨学科资源、开展丰富的跨学科教学活动、优化跨学科作业等方式,积极整合多学科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并掌握更多领域的内容,从而实现学生思维的综合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 农玉娟 . 小学语文跨学科思辨性融合教学路径探究 [J]. 广西教育 ,2025,(04):68-72.

[2] 徐 玥 . 新 课 标 下 小 学 语 文 跨 学 科 教 学 策 略 研 究 [J]. 智力 ,2024,(32):132-135.

[3] 钱进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J]. 教育文汇 ,2023,(12):35-38.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 年度“协同创新”专项课题“基于思维发展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研究”(立项批准号:Fjxczx23-001)的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