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程的智慧化教学探索
李秀平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第五中学 061500
引言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极为关键的学科,数学的重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对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分析,其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作为主导形式,这种模式存在较大局限性,很难周全地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致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偏低。伴随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向前推进,一些具备智慧化特征的教学工具,开始逐渐被应用到课堂中,智慧化教学工具的应用,为打破当前教学所面临的瓶颈,并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智慧化教学借助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开展实时互动活动等多种方式方法,能够切实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成个性化教学的目标。故而,探寻初中数学课程具备智慧特性的教学途径,对于达成新课程改革相关要求、增强教学实际成效有着关键价值。
一、初中数学实施智慧化教学所具备的价值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智慧化教学的核心价值
智慧化教学可以让数学教学的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直接可以看到的动态图像,助力学生理解、学习。例如,通过借助几何画板的方式,动态展示函数图像的变换流程,学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参数的改变,给函数图像所带来的影响,以此加深对函数性质的认识。智慧化教学能够达成教学资源的高效整合目标,教师可以依靠在线平台分享优质的课件、习题、微课视频等资源。而学生则能够依据自身的需求,独立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突破“课堂 45 分钟”所存在的时间与空间方面的限制。智慧特性的教学工具能够在实时状态下,收集学生的学习相关数据,如答题的准确比例、解答题目所花费的时间等,为教师对教学策略的实施、调整,以及开展个性化的教导工作,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撑。
(二)当前教学过程中较为显著的问题
教学工具的应用表现出浅层化特征,部分教师仅仅把智慧设备当作“电子黑板”来用,智慧设备所展示课件所包含的内容,并未充分地发挥出智慧设备具备的互动性,以及数据处理功能,使得智慧化教学仅停留在表面形式。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缺少引导,尽管提供了数量众多的在线学习资源,然而学生在面对海量信息的时候,很难筛选出具有实际效用的内容,容易陷入盲目进行浏览的状况,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师生互动存在一定的屏障,在开展线上教学期间,教师很难做到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进行线下智慧课堂教学时,又过度依靠设备的操作,这无疑削减了师生之间面对面沟通交流时间,对教学中情感氛围的构建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初中数学开展智慧化教学的实践方法与策略
(一)构建具备多元特性的智慧教学平台,对教学资源以及互动功能予以整合
搭建一个把资源库、互动课堂、学习管理整合在一起的智慧教学平台,为教学给予全方位的支撑。资源库包含了和教材同步的课件、对典型例题的解析等各类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进度,推送具有针对性的资源,学生则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查阅与复习。互动课堂模块中具备实时答题、分组展开讨论等功能,例如在开展“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借助该平台发布难度各异的练习题,学生在线提交之后,平台会自动进行批改,并且生成关于错题的详细分析。而教师可以根据分析所得出的结果,着重针对共性问题展开讲解,同时,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平台还能够接入数学仿真实验类工具,例如在开展“立体几何”这一课程的教学工作时,学生借助3D 建模软件,能够对几何体的切割操作,以及拼接操作的整个过程加以观察,以更为直观的方式,领会空间之间的关系,打破传统教具所存在的限制。
(二)开展具有情境化特征的互动式教学活动以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
借助智慧化的工具,构建兼具生活气息和探究性质的教学场景,引领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积极地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开展“统计与概率”教学工作时,教师借助在线调查工具,收集学生如兴趣喜好、作息安排等方面的数据,凭借数据可视化的功能制作出条形图、扇形图,促使学生在对自身相关数据,进行剖析的过程中领会统计概念。在“一次函数的应用”的教学中,设计“校园周边交通流量调查”项目,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移动设备采集不同时间段的车流量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软件描绘出函数图像,对车流量和时间之间的关联展开探究,进而提出优化交通状况的建议。在活动开展的进程当中,学生依托智慧平台来实现数据的共享,并且针对思路展开讨论。而教师凭借平台对各个小组的进展情况进行实时的关注,并及时地给予相应的指导,此类举措,可促进课堂从以往那种“被动地聆听讲解”的模式,转变为“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的模式。
(三)搭建具有动态特征的评价体系,达成教学方面的精准优化改良
借助智慧化的教学工具搭建起“过程 + 结果”这种动态的评价体系,全方位地记录学生学习的轨迹,以此为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评价的内容不光包含作业、考试等结果性数据,更涵盖了课堂参与的程度、小组协作时的表现等过程性的信息。比如,在线答题系统会详细记录学生解答每一道题所花费的时间、修改的次数,分析其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难点;互动讨论平台会追踪学生发言的频率、发言的质量,对其合作能力与表达能力予以评估。教师凭借平台所生成的、记录着学生个体学习状况的个人学习档案,以及对班级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呈现的整体分析报告,能够精确地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清晰地了解学生在能力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对教学的内容、推进的进度作出相应的调整。在学习过程中遭遇困难的学生,教师推送具有特定指向性、用以弥补知识漏洞的补救资源;对学习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则提供能够进一步挖掘其潜力、拓展知识边界的学习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达成“依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的目标,推动每一位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水平上实现良好的发展。
三、结论
初中数学课程开展智慧化教学是教育不断发展进程中,必然会出现的趋向,在让教学形式变得更加多样、达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实际效率等方面展现出明显的优势。目前,所存在的工具运用仅停留在表面、师生互动不够充分等状况,借助搭建多种类型的平台、设计具有情境感的活动、构建可动态变化的评价体系、强化对教师能力的培养等办法来解决。实际的教学实践显示,智慧化教学能够切实地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推动学生数学思考能力,以及核心素养方面的成长。在未来,有必要持续展开对于智慧化教学和数学学科特性,进行深度融合的探索工作,并且要不断地对教学模式予以优化,从而使得智慧化教学能够成为一股关键的动力,推动初中数学教育达成高质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虹 . 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初探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下旬刊 ),2024,(12):107-109.
[2] 李菊芬 , 陈轶 . 对初中数学思维培养的思考——从两个案例论起 [J].上海中学数学 ,2024,(12):41-43.
[3] 蒋浩宇 . 基于智慧云平台的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J]. 中国新通信 ,2024,26(24):2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