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机理分析及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开发
阳中平
浙江交工宏途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310022
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向山区、丘陵等复杂地形区域延伸,高填方路基在公路、铁路建设中广泛应用。高填方路基具有填土高度大、工程量大等特点,但其不均匀沉降问题严重威胁道路结构安全与行车舒适性,可能导致路面开裂、桥头跳车,甚至引发交通事故。深入研究高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机理,并开发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对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意义重大。
一、高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机理分析
(一)地质条件因素
地基承载力差异:高填方路基下伏地基土性质不均,如存在软土地基、填土与岩质地基交界处,地基土承载力存在显著差异。在填土荷载作用下,软弱地基压缩变形量大,而坚硬地基变形量小,导致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地下水影响:地下水水位变化会显著影响路基稳定性。当地下水水位上升时,填土含水量增加,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导致沉降加剧;地下水的渗流作用还可能带走填土中的细颗粒,造成局部空洞,引发不均匀沉降。若地下水长期侵蚀地基土,会使其强度持续下降,进一步恶化路基沉降状况。
(二)填土材料因素
材料特性差异:填土材料的颗粒级配、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等特性对路基沉降影响显著。若填土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会逐渐分解,导致土体体积减小;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填土压实效果,压实度不足的区域在后期运营中易产生较大沉降。不同批次、不同来源的填土材料性质不一致,也会造成路基各部位沉降不均匀。
填土压实度不足:施工过程中,若填土压实机械选型不当、压实遍数不足或碾压工艺不合理,会导致填土压实度不达标。压实度不足的填土在车辆荷载与自重作用下,会继续发生压缩变形,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
(三)施工工艺因素
填筑工艺不合理:分层填筑厚度过大、填筑速率过快,会使填土无法充分压实,且填土内部应力不能及时消散,导致后期沉降增大。若填筑过程中未按设计要求设置台阶,新旧填土结合面易产生滑移,引发不均匀沉降。
排水系统不完善:良好的排水系统是保证高填方路基稳定的关键。若路基排水不畅,雨水积聚在填土中,会增加填土含水量,降低土体强度。地表排水设施缺失或损坏,会使雨水下渗至地基,影响地基土的稳定性,进而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
(四)外部荷载与环境因素
车辆荷载作用: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动荷载会对高填方路基产生反复作用。长期的动荷载作用会使填土颗粒重新排列,导致土体压缩变形。在交通流量大、重型车辆多的路段,车辆荷载对路基的影响更为显著,容易加剧不均匀沉降。
气候变化:季节性温差变化会使填土产生热胀冷缩效应,长期的温度循环作用可能导致填土结构破坏,引起沉降。冻融地区冬季土体冻结膨胀,春季融化后体积收缩,这种冻融循环会使路基土体产生裂缝和空洞,造成不均匀沉降。此外,暴雨等极端天气引发的地表径流冲刷,也会破坏路基结构,影响其稳定性。
二、高填方路基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开发
(一)监测系统架构设计
感知层: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实现对路基沉降、位移、含水量、土压力等参数的实时采集。如使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全站仪进行路基表面沉降与位移监测;通过光纤光栅传感器、振弦式传感器监测土体内部变形与土压力变化;利用时域反射(TDR)传感器测量填土含水量。各类传感器合理布设,覆盖高填方路基关键部位,如填挖交界处、桥头路段等。
传输层:运用物联网通信技术,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对于距离较近的监测点,可采用有线传输方式,如光纤、以太网等,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对于偏远、布线困难的区域,采用 4G/5G、NB - IoT 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
平台层:构建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接收、存储和处理传输层传来的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滤波、校准等预处理,去除噪声和异常数据,保证数据质量。同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便于后续查询与分析。
(二)数据分析与预警模型构建
数据分析方法: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研究路基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沉降量;利用回归分析建立沉降与影响因素(如填土高度、压实度、降雨量等)之间的关系模型,量化各因素对沉降的影响程度。
预警模型建立:结合路基设计规范与工程经验,确定沉降预警阈值。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VM)、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构建预警模型。SVM 可通过训练数据学习沉降特征与预警状态之间的非线性关系;LSTM 能够有效处理时间序列数据,捕捉沉降变化的长期依赖关系,实现对路基沉降发展趋势的准确预测,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警阈值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三)系统功能实现
实时监测展示:在系统界面以图表、地图等形式实时展示高填方路基各监测点的沉降、位移等数据,直观呈现路基变形状态。用户可通过系统查看历史数据,了解路基变形发展过程。智能预警发布:当系统检测到路基沉降或其他参数超过预警阈值时,通过短信、邮件、APP 推送等多种方式向管理人员发布预警信息,并标注预警位置与严重程度,以便管理人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数据分析报告:系统定期生成数据分析报告,对路基沉降趋势、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路基养护与加固提供决策依据。同时,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展示路基沉降分布规律与变化特征。
三、结论
高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受地质条件、填土材料、施工工艺及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深入研究其沉降机理是开展监测预警的基础。开发的高填方路基智能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多类型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结合先进的数据分析与预警模型,实现了对路基沉降的动态监测与智能预警。未来,随着传感器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该系统将不断优化完善,进一步提高监测精度与预警准确性,为保障高填方路基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更可靠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寄华中. 高填方路基压实与路基路面病害的关系分析[J]. 公路与汽车,2002,(4).
[2] 贾亮,贺世开,朱彦鹏,等 . 高填方路堤工后沉降监测试验研究.公路交通科技,2017,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