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将命题交给学生,让课堂在作业中延伸

作者

覃治 李绿柳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寨圩中学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在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方面不断优化,体现出作业总量的显著减少和作业质量的持续提升,以此充分体现出作业设计的根本价值,为减负增效目标的落实奠定坚实基础。在习题课作业设计方面要不断优化,确保学生融入作业的设计和命题环节。将命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对作业进行深入理解,然后在课外延伸中体现出作业完成的效能,为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必要条件。基于此,本文以一堂习题课作业设计作为案例,重点探究作业设计策略。

关键词:作业命题;课堂作业;作业设计;策略

引言

在初中课程中,数学课程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都有关键作用。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作业设计方面,更加关注知识的传授,而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在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和提升素养方面并没有体现出其根本作用。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要把命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为其作业完成效果的优化和学习质量提升提供必要条件。

1将命题交给学生让课堂在作业中延伸的作业设计目标

在本文中,以一堂习题课作业设计作为案例,在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设计过程中,让学生也融入进来,并在作业的拓展和延伸方面切实有效加强。需要充分明确相对应的作业设计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知识进行巩固和优化。在心理课作业设计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命题过程中进一步掌握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章节和概念、定理、公式等相关内容,实现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在此前提下,让学生对各类知识进行更深刻理解,对初中数学各类定理公式的相关内涵有充分认知,然后在学习、理解、记忆、应用的前提之下,使学生的知识基础得到夯实。二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整体的作业命题设计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时优化其逻辑思维能力,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等方面都体现出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强化课堂的拓展延伸。在引导学生进行命题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更深刻理解,对各类知识进行整合,对于深入探究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和延伸,从根本上优化其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术视野的拓宽提供有利条件。并且在多样化、趣味性的作业设计环节,让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无穷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2习题课的作业设计策略

本文以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作为作业设计内容,在针对相关习题进行设计和命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出作业设计的根本价值。在该内容的作业设计中,让学生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有更深刻理解。然后通过相关习题,使得三角形全等是否全等的题目进行充分整合和优化利用,充分体现出作业的综合效果。具体来说,可以在作业设计方面有效采取以下两种实施策略:

2.1充分强化分层作业的设计

在该习题的作业设计环节,需要在分层作业设计方面有效优化,要对学生进行调研分析,明确学生的具体层次。例如,可以把学生分成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在不同层次的导向作用下,使得学生的个性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在课堂作业设计命题优化和精准实施的前提下,使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得到显著提升。针对基础层学生来说,可以设计与教材相关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目,例如选择题、填空题、简单的计算题和证明题等。让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深刻理解,对于相关概念、公式、定理有充分巩固,并有效强化。同时在掌握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的建立下,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有效夯实。在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掌握的基础之上布置相对应的能够直接应用判定定理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题目,这样可以在该类习题的解答之中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切实优化。针对提高层学生来说,可以在习题设计方面让学生应用多个知识点对相关题目进行计算,并通过相关条件或结论设计开放性题目,结合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解答相关问题。例如,给出复杂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可以添加辅助线等相关形式,进一步证明三角形全等或解答相关几何问题。对于拓展层学生来说,在命题和作业设计方面,要确保学生的数学文化探究、数学实验和建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让学生在应用全等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自身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调查生活中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案例,并在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中,探究数学史上的相关问题及解答方法,在拓宽学生视野、提升探究能力的同时,确保拓展层学习和作业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2.2 优化设计多样性作业

该习题作业设计过程中也需要在多样化、丰富性作业设计方面进行有效加强。首先,可以设计书面作业,让学生充分解答与三角形全等判定相关的计算题、证明题、解答题,并阐述相应的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分析错误原因,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其次,精准设计实践作业,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形式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完全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后,让学生利用纸张、剪刀等工具制作相应的全等三角形,并观察全等三角形的内在规律,测量相关物体,然后通过相关计算公式对实际案例进行有效计算。同时,设计小组合作作业,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深入研究数学项目,整合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相关内容,然后撰写相应的报告。在小组调查和协同操作的过程中,为学生学习作业完成效果的优化提供支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环节,教师要把命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作业和课后延伸方面有效加强。教师要在分层作业、多样作业设计方面有效优化,激发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在作业完成效果得到显著提升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伟灵.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J].数学教育研究,2024(03):45 - 48.

[2] 李春飞.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3(12):32 -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