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液体活检ctDNA甲基化标志物筛选策略研究

作者

穆子甲 张蕤

山东协和学院

摘要: 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甲基化标志物作为液体活检中具有重要潜力的新兴方向,因其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已成为肿瘤早期筛查、诊断与疗效监测研究的热点。ctDNA甲基化能够反映肿瘤基因组的表观遗传学变化,具有稳定性高、来源广泛等特点,为非侵入性检测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系统梳理了ctDNA甲基化标志物的生物学基础,分析了其筛选策略的研究进展与主要挑战,探讨了从大规模组学数据挖掘、候选基因筛选、甲基化检测技术选择到多标志物联合模型构建的全过程,重点提出了优化筛选流程和提高临床应用可行性的策略。研究表明,通过整合生物信息学、临床数据与多组学平台,构建系统化、标准化的筛选方法,有助于推动ctDNA甲基化标志物在肿瘤精准医学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 液体活检;ctDNA;甲基化;标志物;筛选策略

引言

肿瘤的早期发现和精准诊断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传统的组织活检作为金标准虽能提供可靠的病理学依据,但其存在创伤性大、取材困难及动态监测受限等不足。液体活检凭借其无创、可重复和动态反映肿瘤进展的优势,逐渐成为肿瘤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重要方向。循环肿瘤DNA作为液体活检的核心检测对象,因其直接来源于肿瘤细胞,能够反映肿瘤特异性遗传与表观遗传学特征,在癌症诊断、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中展现出独特价值。与突变检测相比,ctDNA甲基化具有信号强、稳定性高和在早期即显现等优势,成为新一代液体活检的重要突破口。然而,如何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科学、系统地筛选出具有临床意义的甲基化标志物,仍然是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将围绕ctDNA甲基化标志物的筛选策略展开探讨,结合现有进展提出优化路径,以期为其在临床转化中提供理论支撑。

一、ctDNA甲基化的生物学基础与临床潜力

ctDNA来源于肿瘤细胞的凋亡、坏死和主动释放,其携带的甲基化信息能够反映癌细胞在表观遗传学层面的异常。DNA甲基化是基因转录调控的重要修饰形式,在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表现为抑癌基因启动子区域的高甲基化沉默或癌基因的低甲基化激活。由于甲基化变化通常早于基因突变的发生,因此ctDNA甲基化检测在肿瘤早期筛查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同时,甲基化信号相对稳定,能够在外周血等体液中长期存在,提升了液体活检的检测可行性。从临床角度看,ctDNA甲基化标志物已在肺癌、结直肠癌、肝癌等多个肿瘤的早期诊断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多癌种联合检测中,利用甲基化特征构建的诊断模型显示出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望成为未来肿瘤筛查的重要手段。

二、ctDNA甲基化标志物筛选的研究进展

目前,ctDNA甲基化标志物的筛选主要依赖高通量组学技术与大规模数据挖掘。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亚硫酸氢盐测序和靶向甲基化捕获测序等技术使得研究者能够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筛选差异甲基化区域。随后,结合生物信息学算法对癌症与正常样本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与肿瘤发生显著相关的候选基因或区域。近年来,多项研究通过对成千上万例样本的甲基化数据进行整合,建立了多癌种共享或特异性的甲基化标志物库。例如,在结直肠癌中,SEPT9基因甲基化已成为临床检测的成熟标志物,并被FDA批准用于血液早筛。在肺癌、肝癌等多种癌症中,研究者也陆续发现了一系列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甲基化标志物。尽管如此,如何在众多候选分子中筛选出真正具有临床可转化性的标志物,仍需要多维度验证与优化。

三、ctDNA甲基化标志物筛选的关键挑战

尽管ctDNA甲基化检测前景广阔,但在标志物筛选和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挑战。首先,ctDNA在外周血中含量极低,尤其在早期肿瘤患者中,其检测灵敏度易受限。其次,个体差异和组织来源复杂性导致甲基化信号存在高度异质性,这增加了标志物筛选的难度。此外,甲基化标志物的特异性是另一个挑战,不同癌种之间可能存在交叉信号,影响检测的准确性。技术层面的标准化不足也限制了标志物的推广,不同平台在检测灵敏度、覆盖范围和数据处理方面差异较大,难以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最后,临床样本量不足和前瞻性研究缺乏也制约了标志物的广泛验证,导致许多潜在的候选分子未能顺利转化为临床工具。

四、ctDNA甲基化标志物筛选策略的优化路径

为提升ctDNA甲基化标志物的筛选效率与临床价值,研究者提出了多方面的优化策略。首先,在数据层面,应充分利用大规模癌症基因组和甲基化数据库,结合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算法,对差异甲基化区域进行系统化挖掘和筛选。其次,在候选基因验证环节,应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设计,确保标志物在不同人群与不同癌种中的稳定性和普适性。第三,检测技术的优化同样关键,例如采用数字PCR、纳米孔测序等高灵敏度平台,以突破ctDNA低丰度带来的检测瓶颈。此外,多标志物联合检测策略可显著提高灵敏度与特异性,通过构建组合模型,克服单一标志物可能带来的局限。最后,在转化应用过程中,应加强临床与基础研究的互动,建立标准化检测流程与评价体系,从而推动甲基化标志物向临床常规检测的转化。

五、ctDNA甲基化标志物的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ctDNA甲基化标志物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整合与临床实用性。随着多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整合甲基化、突变、片段组学等多维度信息,将有助于构建更为精准的诊断模型。同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推动ctDNA甲基化标志物的智能筛选与风险预测,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与临床价值。在公共卫生层面,ctDNA甲基化检测有望在癌症早筛项目中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高危人群管理与个体化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检测技术成本的逐步降低和标准化体系的建立,ctDNA甲基化标志物有望成为常规健康体检的一部分,从而推动癌症防控模式的革新。

结论

液体活检中ctDNA甲基化标志物的研究为肿瘤早期筛查与精准医学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尽管当前在检测灵敏度、标志物特异性及标准化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高通量技术、人工智能和多组学整合的发展,标志物筛选策略正在逐步完善。通过优化筛选流程、建立多中心验证体系并推动临床转化,ctDNA甲基化标志物有望在未来肿瘤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监测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液体活检走向常规应用的重要支撑。同时,随着检测成本的逐渐下降和技术普及率的提升,ctDNA甲基化标志物有望进入常规临床筛查和个体化健康管理体系,尤其是在高危人群的早期监测和长期随访中展现价值。未来,结合外泌体DNA、循环肿瘤细胞等多维度指标进行联合分析,有助于构建更精准的诊断模型,提升整体预测性能。此外,推动国际间的标准化合作与数据共享,也将为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使其在公共卫生防控和临床应用中发挥更广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瑞,林玉玉,田强强,等.DNA甲基化在胃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OL].协和医学杂志,1-11[2025-09-04].https://link.cnki.net/urlid/11.5882.R.20250619.1710.004.

[2]马慧丽,崔娟娟,赵卫峰.循环肿瘤DNA甲基化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25,34(06):908-912.

[3]占霞,潘希安,胡文兵,等.DNA甲基化与相关中药单体诊治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24,35(09):2243-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