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问题驱动教学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

作者

刘智婕

山西省大同市第十九中学校 037005

摘要:由于数学的知识非常抽象,所以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在高中时期,数学的内容非常多并且非常困难,因此,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采取了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这些知识。通过实践证明,问题确实能够促使学生思考,数学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根据所学的内容来设计各种问题,从而指导学生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由于受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许多学生都不擅长思考,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所以他们觉得数学知识比较难,如果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方式,从而使自己的数学成绩得到提高。

关键词:问题驱动教学法;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高中生在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下,数学学习成为一项艰巨任务。因此,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就必须在教育方式上进行改革。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简化问题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并按照“问题驱动”的原则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文章从“问题”这一概念出发,阐述了“问题驱动”的概念及其在课堂上的运用。

一、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意义

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就是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按照教学的内容和目的对问题进行设计,让学生进行反思与探讨,让问题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体现,这样才能让他们对数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问题驱动教学具有层次性和探究性的特点。一方面,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发展个性,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层次来设计差异化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的整体发展。另外,高中数学课程需要很强的思考能力,而问题驱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并且可以起到逐步推进的效果。它可以持续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让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二、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针对教材设计问题,扎实学生数学基础

高中数学教师若是想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可以使用问题驱动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动机去思考。要实现这个目标,老师必须要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设计出一些适合学生认知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调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对知识的来源以及形成的过程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在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在问题中进行对基本的知识进行探索,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同时,让学生有牢固的数学基础,最后在老师的指引下,在自身的努力下,寻找出一条正确的解题道路。

比如,在教学“空间几何”相关的知识时,这一部分知识属于高中数学中的难点知识,但是由于高考频繁考到,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非常的关键,因此,老师们采用问题驱动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好几何基础。在课本上给出的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设置适当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索,例如,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让他们了解一些关于空间几何的特点。这些问题既能训练他们的思维,又能巩固他们的基本几何常识,为以后更高难度的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问题,活跃课堂氛围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要想提升问题驱动的教学效率,就必须要尽可能地设置情景问题,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考技能,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好的教育活动能明显地推动学生的学习,在这样一个正面的气氛中,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更为活跃,对问题的思索也就会变得更为深刻,进而以更高的积极性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设置情景问题时,要充分运用视频、动画等多种多媒体材料,使情景更加逼真,更具有感染力。另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系列的合作学习机会。另外,在设置“情景-问题”研讨阶段时,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考虑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老师在设置情景问题时,可以把这些理论与真实的生活联系起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又可以丰富他们的人生经历,以此来提升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三)设置问题环节,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非常清晰,往往是由易到难的逐步推进,特别是对于高中的数学来说,它不但知识密度大,而且学习的时间也非常的紧张,这使得许多高中生一提起数学就头疼,特别是偏科比较厉害的学生,知识点越难,他们就越不想去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就会感到害怕,由于题目难度太大,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会下降,这不利于高中的数学学习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想办法让学生们自信起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这样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技能。

比如,仍然是关于“几何”的课程,由于高中数学的几何知识是主要的课程,要求学生尽量把与几何有关的知识都学扎实,因此,老师们要在教学中设置一些问题,把问题驱动的方法运用到数学课程当中,并根据与这些问题有关的内容来设置一些题目,如 K是抛物线y2=2x上的一点,那么 K点到 P (1,-1)之间的最小距离是多少?这些问题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些困难,但是如果能把数形结合的观念融入到解题过程,就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四)采用小组合作,促进思维交流

在当今社会,学习小组活动是一种十分常见和有效的学习方法。该教学法既可化繁为简,又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问题驱动的合作学习方式。其具体做法是:第一,按照组间同质与组内异构的原理,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为今后的教育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分别设计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既有针对性,又有探索性,又有层次性。在遇到问题时,学生会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在头脑风暴中归纳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以实现思想交换的转化。

结束语

总之,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老师们需要在实践中适当地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使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更好的提高,同时也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龚小霞.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高考,2023(11):6-8.

[2]丁伟萍.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J].高考,2023(09):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