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在工业废水重金属离子吸附中的应用研究
王中贤
372328199706240639
摘要 工业废水重金属离子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传统重金属吸附材料存在吸附容量低、选择性差、循环利用性不足等局限,难以满足复杂工业废水处理需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作为一类具有超高比表面积、可调控孔径结构及丰富活性位点的新型多孔晶体材料,在重金属离子吸附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工业废水;重金属离子;吸附;环境治理
一、引言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如铅、镉、汞、铬、铜等。这些离子具有不可生物降解性,易通过食物链富集,导致人体神经系统损伤、肾脏功能衰竭等严重疾病,同时对土壤、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破坏。目前,工业废水重金属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及吸附法等。其中,吸附法因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无二次污染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但传统吸附材料如活性炭、沸石、生物吸附剂等存在吸附容量有限(通常低于 200mg/g)、对特定重金属选择性差、再生效率低等问题,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
二、MOFs 材料的吸附机理与结构调控
(一)吸附机理
MOFs 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主要涉及四种作用机制:
1.配位螯合作用:MOFs 中的有机配体(如羧酸配体、咪唑配体)可提供孤对电子,与重金属离子(如 Pb²⁺、Cd²⁺)形成稳定的配位键,这是最主要的吸附机制。例如,UiO-66 材料中的 terephthalic acid 配体可通过羧基与 Pb²⁺形成螯合物,吸附容量可达 350mg/g 以上。
2.静电相互作用:当 MOFs 表面带有电荷时,可通过静电引力吸附带相反电荷的重金属离子。例如,氨基功能化的 MIL-101(NH₂-MIL-101)表面带有正电荷,对带负电荷的 CrO₄²⁻、AsO₄³⁻等阴离子型重金属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
3.孔隙填充作用:MOFs 的多孔结构可通过物理吸附将重金属离子捕获在孔隙中,该机制主要依赖于孔径大小与重金属离子半径的匹配性。例如,ZIF-8 的孔径约为 1.1nm,可有效捕获 Hg²⁺(离子半径 0.102nm),而对半径较大的 Pb²⁺(0.119nm)吸附效果较弱。
(二)结构调控策略
为优化 MOFs 材料的吸附性能,可通过以下三种策略进行结构调控:
1.金属中心调控:选择具有高配位能力的金属离子(如 Zr⁴⁺、Cr³⁺、Zn²⁺)作为中心离子,可增强 MOFs 的稳定性与配位能力。例如,Zr 基 MOFs(如 UiO-66)具有优异的水稳定性,可在酸性工业废水(pH=2-4)中保持结构完整,而 Zn 基 MOFs(如 ZIF-8)在强酸条件下易分解。
2.有机配体修饰:通过引入功能化配体(如氨基、巯基、吡啶基),可增加 MOFs 表面的活性位点。例如,巯基修饰的 MOF-199(SH-MOF-199)对 Hg²⁺的吸附容量较未修饰材料提升 3 倍以上,达到 520mg/g。
三、MOFs 材料在工业废水重金属吸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一)单一重金属离子吸附
针对工业废水中常见的单一重金属离子,研究者开发了多种高效 MOFs 吸附材料:
1.Pb²⁺吸附:Pb²⁺是电镀、蓄电池废水的主要污染物,具有高毒性。UiO-66-NH₂材料对 Pb²⁺的吸附容量可达 420mg/g,吸附过程符合 Langmuir 等温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且在 pH=5-6 时吸附效果最佳。此外,羧基功能化的 MIL-53(Al)对 Pb²⁺的吸附平衡时间仅需 30 分钟,展现出快速吸附优势。
2.Hg²⁺吸附:Hg²⁺广泛存在于化工、冶金废水中,易挥发且毒性极强。巯基功能化的 ZIF-67(SH-ZIF-67)对 Hg²⁺的选择性系数(相对于 Zn²⁺、Cu²⁺)超过 1000,吸附容量可达 680mg/g,且在 1mol/L 的盐酸溶液中可实现 95% 以上的脱附再生,循环使用 5 次后吸附容量仍保持初始值的 85%。
3.Cr⁶⁺吸附:Cr⁶⁺在电镀、皮革废水含量较高,其毒性是 Cr³⁺的 100 倍。NH₂-MIL-88B 材料可通过静电作用吸附 CrO₄²⁻,同时将 Cr⁶⁺还原为低毒性的 Cr³⁺,实现 “吸附 - 还原” 协同去除,去除率可达 99.5%,且在高盐废水(NaCl 浓度 5g/L)中仍保持稳定性能。
(二)混合重金属离子吸附
实际工业废水通常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MOFs 材料的选择性吸附性能尤为重要。研究表明,通过调控孔径与表面功能基团,可实现对特定重金属离子的优先吸附。例如,咪唑功能化的 MOF-5(Im-MOF-5)对混合废水中的 Cd²⁺选择性系数(相对于 Cu²⁺、Zn²⁺)达到 56,吸附容量为 310mg/g;而吡啶基修饰的 MIL-125(Py-MIL-125)则对 Cu²⁺具有优先吸附能力,选择性系数为 42。此外,核壳结构的 MOFs@MOFs 复合材料(如 UiO-66@MIL-101)可通过多级孔径与多元活性位点,实现对 Pb²⁺、Cd²⁺、Hg²⁺的同步高效吸附,总吸附容量可达 850mg/g。
四、影响 MOFs 吸附性能的关键因素
(一)废水 pH 值
pH 值通过影响 MOFs 表面电荷与重金属离子存在形态,显著影响吸附性能。当 pH 值过低时,H⁺会与重金属离子竞争吸附位点,降低吸附容量;当 pH 值过高时,重金属离子易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干扰吸附过程。例如,MIL-100(Fe)对 Pb²⁺的最佳吸附 pH 为 5.0,此时 Pb²⁺以游离态存在,且 MOFs 表面羧基基团去质子化,静电引力增强;当 pH<3 时,吸附容量下降至初始值的 40%。
(二)初始浓度与接触时间
初始浓度升高会增加重金属离子与 MOFs 吸附位点的碰撞概率,吸附容量随之增大,但当吸附位点饱和后,吸附容量趋于稳定。接触时间方面,MOFs 的吸附过程通常分为快速吸附阶段(0-60 分钟)与缓慢平衡阶段(60-180 分钟),快速吸附阶段主要依赖于表面活性位点的快速结合,缓慢阶段则涉及重金属离子在孔隙内的扩散。例如,HKUST-1 对 Cd²⁺的吸附在 60 分钟内达到平衡吸附量的 90%,180 分钟达到完全平衡。
五、结论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凭借超高比表面积、可调控结构及丰富活性位点,在工业废水重金属离子吸附中表现出优异的吸附容量、选择性与再生性能,为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通过金属中心调控、配体功能化修饰及复合改性等策略,可进一步优化 MOFs 的吸附性能;深入研究 pH 值、温度等影响因素,可为实际应用提供参数支撑。尽管目前 MOFs 材料面临成本高、稳定性不足等挑战,但随着绿色合成技术与工程化应用研究的推进,其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前景广阔。未来需加强 MOFs 材料的结构 - 性能关系研究,推动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的深度融合,为环境治理提供更高效、经济、环保的吸附材料。
参考文献:
[1]曹尘,赵宗丹,段正洋. 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在含重金属废水中的应用[J]. 材料科学,2024,14(10):1469-1479.
[2]贺畅涵,王娟,曲丽君,等. 纳米吸附材料去除水体中重金属和染料的研究进展[J]. 分析化学,2023,51(11):1724-1734.
[3]李天泽. MOFs基吸附材料的构筑及其对Ag(I)吸附性能研究[D]. 甘肃:兰州理工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