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
赵媛媛 涂平平 李云云 赵丽平
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感染科
【摘要】目的 研究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22.1月-2024.7月收治的60例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化分组,采用系统护理(n=30)纳入Y组,采用常规干预(n=30)纳入H组,比较组间负性情绪与护理依从性。结果 Y组负性情绪低于H组,护理依从性高于H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护理干预效果更突出,值得推广。
【关键词】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心理应激反应;护理;负性情绪;依从性
如今,临床常采用抗病毒药物与肝保护药物治疗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既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又能控制疾病发展。而部分患者对疾病知识认识不充分,导致用药依从性差,并产生消极的治疗情绪,致使患者预后效果不佳[1]。有报道称[2],予以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既能降低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又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而系统护理作为新型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弥补常规干预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效率。而为了验证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护理干预效果,本文选取2022.1月-2024.7月收治的60例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化分组,比较组间负性情绪与护理依从性。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22.1月-2024.7月收治的60例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化分组,采用系统护理(n=30)纳入Y组,采用常规干预(n=30)纳入H组。Y组男患16例,女患14例;年龄38-67岁,均龄(49.49±4.22)岁。H组男患15例,女患15例;年龄39-65岁,均龄(50.58±3.11)岁。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符合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者;无视听障碍者;自愿参与且配合者;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者;心脏病患者;精神疾病史者;未签署同意书者;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H组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常规干预,告知患者按医嘱用药,并准确说明用药方法、剂量,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方法;同时积极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实施基础知识教育,强化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度。另外,指导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纠正其错误的生活方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Y组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系统护理:首先,健康宣教。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保证语言的简单性与明了性,使患者更加深入的了解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包括诱发因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其次,心理干预。和患者构建良好关系,积极与其沟通,全面掌握患者的真实感受,若发现其负面情绪严重则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通过倾听和引导等方式帮助其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同时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和关怀,为其提供正向情绪,降低患者的不良心情。另外,组织病友分享会,让完全康复的患者分享战胜疾病的一系列经验,强化患者治疗信心。最后,饮食护理。结合患者的喜好与习惯制定饮食计划,控制脂肪与糖类食物摄入,禁止饮酒,增加蛋白质食用量,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
1.3评定标准
1.3.1负面情绪利用SAS与SDS评分量表评定,满分均为80分,评分越高负面情绪越重[3]。
1.3.2利用自制调查表分析护理依从情况。总分60分,大于40分即依从;分数20-40分即较依从;小于20分即不依从,总依从率=总依从例数×100%。
1.3.3生活质量采用sf-36评分量表评定,涉及3方面,各方总分皆为100分,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高[4]。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6.0系统,计数资料由(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由(±s)表示,采用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由P<0.05表示。
2结果
2.1比较Y组与H组负面情绪
预前,2组SAS与SDS评分差异小(P>0.05);预后,2组SAS与SDS评分均有下降,Y组SAS与SDS评分较低(P<0.05)。见表1:
2.3比较Y组和H组护理依从性
Y组护理依从性高于H组(P<0.05)。见表2:
2.3对比Y组和H组生活质量
预前,2组sf-36评分差异小(P>0.05);预后,2组SAS与SDS评分均有下降,Y组SAS与SDS评分较低(P<0.05)。见表3:
3讨论
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肝损伤,表现为肝功能迅速恶化、凝血障碍、黄疸、肝性脑病等,属于急危重症,具有病程长、难治愈的特点,严重损害患者的机体健康。有研究表明[5],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可进一步加强患者治疗效果。本文研究结果:预前,2组SAS与SDS评分差异小(P>0.05);预后,2组SAS与SDS评分均有下降,Y组SAS与SDS评分较低(P<0.05)。Y组护理依从性高于H组(P<0.05)。预前,2组sf-36评分差异小(P>0.05);预后,2组SAS与SDS评分均有下降,Y组SAS与SDS评分较低(P<0.05)。
分析原因:常规护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与情感需求。而系统护理可为患者提供多元化护理服务,优化常规护理的缺陷,其中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建立正确的健康认知,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情绪压力,改善患者认知偏差,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饮食护理可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帮助其增强体质,促进患者机体康复。
综上所述,多元化生态营养干预配合优质健康教育在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更高,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强化康复效果,值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天凤. 人性化护理在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中国社区医师, 2025, 41 (05): 93-95.
[2]刘丽冰. 优质护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J]. 智慧健康, 2022, 8 (24): 44-48.
[3]朱芸华,夏莹. 心理护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影响 [J]. 心理月刊, 2021, 16 (13): 168-170.
[4]牟蓓蓓. 分析优质护理在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 (13): 254-255.
[5]吴娴. 优质护理对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 12 (01): 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