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舾装设计制造效率提高对策研究
庄永刚
大津重工(泰州)有限公司 225300
摘要:为提高船舶舾装效率,可采用深化标准化模块化应用,全面推行三维协同设计制造,基于模型生成制造数据并应用AR/VR指导安装。优化工艺与先进工装,强化供应链协同精益物流,与供应商共享信息精准交付,实施拉动式配送配合条码追溯实现物料直送工位。通过全链条优化,确保缩短周期、提升可靠性与效益。
关键词:船舶舾装;设计制造;效率
1引言
传统船舶舾装设计制造的复杂性正严重制约造船效率与竞争力。船舶舾装涵盖设备、管路、电气等系统在船体内的密集集成,设计协同困难易引发安装冲突返工,物料供应脱节导致作业停滞,大量现场高空、受限空间作业效率低且安全风险高。这使其成为建造周期最长、成本波动最大、资源消耗最多的瓶颈环节,既延迟交船进度又削弱企业盈利能力与市场响应能力[1]。深入研究效率提升对策具有重大意义。经济层面,系统性优化可压缩无效工时,降低浪费与成本,直接增强盈利;战略层面,缩短周期利于争夺订单,提升交付速度与客户满意度;技术层面,它是推动数字化设计、模块化建造、智能物流及精益管理落地的核心实践,更是实现智能造船、提升国家船舶工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2船舶舾装设计制造方法
2.1设备舾装模块化设计与集成制造
船舶设备舾装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即预先将舱室内设备集成为标准化功能单元。设计阶段需结合船体结构布局,通过三维建模划分设备安装区域,定义管路、基座和电缆走向的预留空间。制造时,在车间将通风系统、消防设备、生活设施等装配至预制单元框架内,形成完整功能模块。运输至船厂后,通过大型吊装设备将模块整体嵌入船舱分段,实现多工种并行作业。该方法大幅缩短船台周期,减少现场焊接与调试工作量,同时确保设备定位精确度与系统兼容性,显著降低后期改造风险。
2.2管系单元化预制与数字化安装
船舶管系舾装设计基于全船三维模型,系统拆分为若干工艺单元。设计时应用数字化软件模拟管线路径,避开结构障碍并优化材料用量,生成包含法兰、阀门坐标的精准下料清单。制造阶段在车间完成单元化预制,管段按数控制图切割坡口,自动焊接设备完成管路组对,搭配支吊架预装成独立功能单元。船上安装采用"分段预舾装"模式,在船体分段总组前将单元吊装至预定区域,通过激光定位实现快速对接。该流程减少船上动火作业,提升密性试验一次合格率。
2.3电气系统分层敷设与智能布缆
电气舾装按电缆等级分层设计主干通道。设计阶段依托电子样船划分防火区域,规划主干桥架路径与分支设备箱位置,计算载流容量与电磁兼容隔离需求。关键工艺包括"区域电缆敷设",将全船划分为若干电气单元,在车间完成单元内设备箱装配及短距离电缆端接,形成带插接头的子模块;船上通过智能布缆系统导入敷设路径数据,引导人员按顺序拖放主干电缆,机械臂辅助固定绑扎。该方法避免交叉返工,结合自动化端接设备提升接线可靠性,满足现代船舶智能系统高密度布线需求。
3船舶舾装设计制造效率提高对策
3.1深化舾装设计与制造的标准化与模块化应用
构建并持续完善企业级甚至行业级的舾装标准件库、通用件库及典型功能单元模块库。设计源头即强制选用标准件、通用件,减少非标设计工作量。对重复性高、功能相对独立的区域,如卫生单元、居住舱室、配电间、集控室等,进行彻底的模块化设计。这意味着在详细设计阶段就将这些单元视为一个整体,完成其内部所有设备、管路、电气、内装、通风的集成设计、预舾装和完整测试。在制造阶段,这些模块在条件优越的车间或露天平台进行并行制造和预舾装,大幅减少现场安装的复杂性和工作量。标准化减少了设计迭代和制造工艺的多样性,模块化则将大量高空、受限空间、交叉作业的现场工作转移至地面高效完成,显著缩短建造周期,提升整体质量可控性[2]。实施关键在于顶层设计时即规划模块划分原则、接口标准,并在设计软件中固化标准库和模块化设计流程。
3.2全面推行基于三维模型的协同设计与数字化制造
彻底摒弃以二维图纸为核心的传统工作模式,构建覆盖设计、工艺、制造、检验全流程的三维数字化协同平台。设计阶段所有专业均在同一三维模型环境中并行作业,实现设备布置、管系、风管、电缆托架、结构等的实时协同与干涉检查,大幅减少设计错误和后期修改。基于精确的三维模型直接生成生产所需信息,如零件图、安装图、材料清单、数控切割代码、弯管数据等,消除信息转换错误。利用三维模型进行详细的虚拟制造仿真,包括分段/总段划分、吊装路径规划、安装工序模拟、工装设计验证等,提前预见并解决制造瓶颈和空间冲突。在车间现场,通过平板电脑或AR/VR设备直接可视化三维模型指导安装,取代传统纸质图纸,提升工人理解效率和操作准确性。数字化制造的核心在于数据流的贯通,确保设计模型到制造执行的无缝衔接,减少信息孤岛和人工干预,实现设计意图的精准、高效传递,从而缩短准备时间,降低返工率。
3.3优化舾装工艺与先进工装应用
深入研究舾装作业流程,推行壳舾涂一体化管理,精细规划各阶段舾装工作包,实现工序前移和并行作业最大化。大力推广单元舾装和分段预舾装技术,在分段或总段阶段就将尽可能多的设备、管系、风管、电装件等安装到位,并完成涂装,形成“完整产品”状态上船台或进船坞,减少船坞/码头周期[3]。针对关键路径作业如管系安装、电缆敷设、设备定位等,开发和应用专用高效工装,如模块化支撑架、快速定位夹具、自动/半自动焊接与切割设备、智能拉线/敷设装置等,显著提升安装速度、精度和安全性。同时,推广先进的连接技术,如法兰自动焊、轨道焊、卡压式/快装接头等,减少现场焊接量和打磨工作量。工艺优化的基础是详尽的工艺研究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制定,并配套以相应的技能培训,确保新工艺和工装的有效落地,实现劳动生产率的实质性跃升。
3.4强化供应链协同与精益物流管理
必须建立高效协同的供应链体系和精益化的厂内物流系统。与关键设备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行协同设计与制造,共享设计模型与进度信息,确保供应商按需精准交付,减少库存积压和缺料停工。实施厂内物流的精益化管理,基于生产计划和实际进度,采用拉动式物料供应模式。规划集中高效的物料配送中心,根据各生产区域、工位的日/班次需求计划,使用标准料车、AGV小车或吊运设备,进行定时、定量、定点的精准配送,实现物料直送工位。推行物料条码或RFID管理,实现从入库到安装的全过程跟踪与可视化管理。优化厂区布局和运输路线,减少物料二次搬运和等待时间。高效的供应链协同和精益物流能确保“正确的物料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状态到达正确的地点”,大幅减少工人非增值的寻找、搬运、等待时间,保障舾装作业连续流畅进行,是提升整体效率不可或缺的支撑环节。
4总结
船舶舾装设计制造效率提升需系统落实四项核心措施,构建标准库,推行功能单元整体设计与车间预舾装,减少现场作业。全面推行三维协同设计与数字化制造,实现多专业实时协作、虚拟仿真与数据贯通,精准指导生产。优化工艺与先进工装,强化分段预舾装,应用高效工装与连接技术,提升安装精度与速度。强化供应链协同与精益物流,协同供应商精准交付,实施物料定点配送与全程跟踪,保障工位供应。通过以上措施显著缩短周期、降低返工、提升质量可控性。
参考文献:
[1] 庞龙.现代船舶舾装设计与制造效率提升研究[J].船舶物资与市场, 2023, 31(3):65-67.
[2] 李晓萍,杨倩,张辉.基于Rasch模型的船舶舾装效率影响要素分析[J].船舶工程, 2024, 46(5):129-137.
[3] 徐舟.船舶外舾装制造工艺与技术的改进与优化[J].船舶物资与市场, 2024, 32(3):46-48.
作者简介:庄永刚,(1989-1),男,汉族,江苏徐州人,大津重工(泰州)有限公司,工程师(船体),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船舶舾装设计制造效率提高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