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作者

李梦磊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 463000

引言

高作为一门核心的教育课程,中国的数学在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问题分析以及解决方案的技巧上发挥了极其关键的影响。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主动探究和思考的机会,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探究式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因此,研究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内涵

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运用“探究”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发现新问题和创新思维的一种学习模式。这个模式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持久学习技能”,主要通过“发现问题”、“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步骤来实现,以“自我协作探索学习”为主要方式,最后达到“学生、教师和学校”三者共同进步的合作共赢的状态。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究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并给出解释或证明。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构建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学习模式的探究式特点是突出学生的核心角色,因此,老师必须高度认可学生的独特性格以及学习的需要,并且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研究的机会与时长,以便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展现出他们的积极参与精神。

(二)问题导向原则

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教师应创设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

(三)过程性评价原则

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能力的发展。

三、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实践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

实践方法上,第一步是提出问题,针对教育目的以及学生的真实需求,老师会设计富含启示与挑衅的问题。比方说,当我们研究等差数列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问:“观察生活中一些按规律排列的数字,像楼层的编号、日期等,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引导学生发现等差数列的特征。第二步是建立假说,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答案进行猜测和假设。比如学生可能会假设等差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值是固定的。第三步是制定计划,学生设计探究方案,明确探究的步骤和方法。以探究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例,学生可以计划通过列举多个等差数列,分析其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来推导公式。第四步是进行探究,学生按照计划进行实践操作、数据分析等活动。他们可以在纸上列出不同的等差数列,计算相邻两项的差值,尝试找出通项公式的规律。第五步是得出结论并交流,学生总结探究结果,并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分享。最后是总结反思,回顾整个探究过程,思考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比如在学习解析几何时,可以讲述笛卡尔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然后提出问题:“笛卡尔是如何想到用坐标来表示点的位置的呢?这种方法对数学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三是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当教师解释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时,他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设有一位国王想要奖赏一位大臣,大臣需要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放上 1 粒麦子,第二个格子放上 2 粒,第三个格子放上 4 粒。如此循环,每个格子的麦子数量将是前一个格子的两倍,那么,如果棋盘上的 64 个格子都被放满了,国王需要准备多少粒麦子呢?这看似简单的问题,结果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和提问,让学生在观察数学事实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其次,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想法、共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再者,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最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学生的不足和问题,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以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的课本例题为例,教师可以将例题分为巩固型例题、应用型例题、拓展型例题、结论型例题和方法型例题。对于巩固型例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应用型例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对于拓展型例题,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结论型例题,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方法型例题,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堂板书、学生投影以及课件展示对每种例题进行分析,并链接相应的高考题,让学生在掌握课本例题的基础上,能够处理好高考题。

(三)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 5- 6 人。这样可以使小组内成员之间优势互补,提高合作交流的效率。给小组内每个成员分配明确的任务和职责,例如,组长需要负责策划并协助小组的各项活动;记录员需要记录下小组的讨论主题及其成果;而发言者则需要向全体同学展示小组的研究成就。这样可以使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职责和任务,从而增强他们的参与热情。我们需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基础的协作技巧,例如,学习聆听、表达、讨论以及尊重他人。在团队讨论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个人首先发言,其他人需要专注地聆听,不能打断他人的讲话,同时,我们需要能够识别出他人的主题,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评估,提供自己的补充或独特的见解。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小组和个人的表现进行及时、全面、客观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小组合作的过程和结果、个人的参与度和贡献等。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和竞争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质量。

结论

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模式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构建探究式学习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归纳与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确保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有效实施。然而,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志旭 . 指向深度学习的区域地理问题式教学理论探究与模式构建 [J]. 地理教学 ,2023,(03):53-56.

[2] 许诺 , 许娟 . 小学数学学习性评价反馈话语的模式构建、应用效果与优化策略 [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4,(03).1005-1058.

[3] 王宏伟 .“双师协同 + 智能终端”模式下高中数学温故启新智慧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J]. 中国新通信 ,2022,27(13):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