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路径研究
冶玉兰
青海省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引言
国有企业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不仅承担经济效益目标,更承载着服务国家战略、保障民生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单纯依靠行政管理与经济手段已经难以支撑国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对企业全面领导的重要体现,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是确保国企走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必然要求。本文将结合理论与实践,系统探讨新时代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的现实意义、存在问题与创新路径。
一、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的时代背景
(一)新时代对国企的使命定位
在新发展阶段,国企肩负着稳增长、促就业、保民生的重要责任,同时还是推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企必须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及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这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紧紧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展开,确保政治引领与经营发展同向而行,并通过政治把关作用引导企业在复杂环境下保持正确发展方向。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关系的再认识
长期以来,部分企业存在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两张皮”的现象,导致政治教育流于形式,难以真正融入经营决策与管理流程。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传统的说教模式向服务生产经营转变,通过价值引导、文化建设和制度保障,将员工的思想认同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政治优势向经济效益的转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方式方法。
(三)改革发展新形势下的融合需求
随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企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运作、国际合作和科技创新已成为常态。这一过程中,员工思想多元、价值取向多样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如果缺乏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引领,极易出现发展方向偏差与内部凝聚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成为企业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同时也是确保国企在复杂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和战略定力的重要保障。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的现实困境
(一)顶层设计不足
部分国企在发展规划中对经济效益目标重视程度较高,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定位不足,缺乏系统化顶层设计,导致政治工作无法与企业战略形成有机统一。由于缺少长远谋划和整体规划,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融入企业治理体系,在推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处于边缘化地位,从而削弱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二)工作机制不完善
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停留在宣传教育层面,缺少与生产经营环节的有效衔接,难以通过制度化机制发挥持久作用。在实际运行中,存在“重经营轻思想”的现象,使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实效性。更为突出的问题是,相关工作缺少与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激励及创新研发等板块的结合,致使思想政治教育难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和企业发展的动力。
(三)考核评价体系滞后
现有的绩效考核更多集中于经济指标,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缺乏科学性与量化标准,导致干部员工缺乏积极性,工作成效难以客观反映和持续改进。考核指标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权重过低,使得部分管理者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影响政治教育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导向作用和组织保障作用。
三、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
(一)加强顶层设计与战略统筹
要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将思想政治工作明确纳入顶层设计,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战略协同机制。通过建立党委会前置研究经营重大决策制度,确保政治立场、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目标高度一致。同时,企业还需制定清晰的配套方案,将政治建设与人力资源、技术创新、财务管理等环节紧密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进入企业发展全链条。在推动重大项目、科技攻关和市场拓展的过程中,要通过党组织把握方向、谋划全局,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战略任务形成同频共振,推动经济效益与政治功能相互促进。
(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
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国企应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准性和互动性。例如,通过员工思想动态数据分析,提前发现可能影响生产稳定的思想波动,并及时采取引导措施。同时,企业可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丰富教育载体与表现形式,让员工在轻松的交流中实现思想认同。要探索沉浸式党课、案例化教学和多媒体互动等形式,使思想政治工作贴近青年员工的学习习惯,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真正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凝聚共识和推动生产方面的实效作用。
(三)构建文化认同与价值引领体系
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外化形式。应通过弘扬企业精神、树立先进典型、讲好企业故事等方式,增强员工对企业使命和价值的认同感,把思想教育转化为行为自觉。同时,文化认同的构建需要从日常管理制度、员工培训活动和品牌形象塑造等多个维度展开,让企业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员工日常行为。要注重发挥模范人物的示范效应,建立先进典型经验分享机制,推动价值引领落地生根。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文化建设,将企业使命、责任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使员工在潜意识中形成集体认同感与责任担当,为生产经营的稳健推进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持。
四、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的制度保障
(一)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要建立涵盖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经营绩效的综合考核体系,既重视经济效益,也关注员工思想状况和组织凝聚力的提升。通过奖惩结合的机制,激发干部员工主动参与融合实践。在具体实施中,应引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既有对员工价值观认同度、工作态度的调查反馈,也有对团队凝聚力、创新精神及责任担当的综合评价。同时,要将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与干部选拔、职务晋升、薪酬激励紧密挂钩,避免出现“只看经济指标”的片面倾向。通过建立长期动态跟踪机制,使考核结果能够真正反馈到管理决策中,从而形成有力的激励约束效应。
(二)强化组织保障与队伍建设
要选优配强企业党务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提高其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同时,推动经营管理人员具备政治素养,使思想政治工作和经营管理相互促进。企业应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明确党委书记、部门负责人以及各级管理人员的政治工作职责,确保层层落实、责任到人。还应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既懂经营管理又具备政治工作能力,形成党务与业务“双通”的骨干队伍。通过定期培训、交流研讨和实践锻炼,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使其能够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新兴技术工具,不断提升工作效能,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五、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是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通过顶层设计、机制创新、文化建设和制度保障,国企能够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思想认同转化为实践力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双赢。未来,国企应持续探索融合的新模式,以更强的政治引领力和组织凝聚力,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蒲敏. 新时代党建引领下加强国有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工作的思考[J].中国有色金属 ,2024,(S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