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逯云松 王光全 季铁城 陈雷 姬洪涛(通讯作者)
吉林省电力医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该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偏瘫、语言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偏瘫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肢体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故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后,改善其偏瘫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促进其恢复十分重要。为患者的提供神经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本文就神经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时间段为2024 年1 月份至2024 年12 月份,纳入患者的数量为80 例,年龄范围 48-76 岁,平均年龄 59.34±2.12 岁,男性 47 例,女性 33 例,分析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为患者提供抗凝、保护脑细胞、调节血脂、控制血糖以及血压等对症治疗。
实验组为神经康复治疗,具体包括:1、肢体功能训练,在早期为患者开展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训练,提升患者的平衡功能,开展关节活动度训练,以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通过引导患者背伸牵张练习、主动、被动运动,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开展平衡训练时,在患者的患侧负重,转移患者的重心,开展坐站位的平衡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正确的上下楼行走、进食、穿脱衣物、洗漱,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所有训练应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通过循序渐进的模式,以调节训练的频率 [2-3]。2、电针治疗,取患者的太阳、太溪、血海、三阴交、昆仑、足三里、阳陵泉、风市、环跳、外关、曲池、手三里、合谷、内关、尺泽、金津、印堂、百会等穴位进行治疗,患者治疗时依据患者的病情取 6-8 穴,进行得气,依据电针治疗仪进行治疗,电流应依据患者的耐受度进行干预,每次25 分钟,一周治疗六次。3、心理干预,为患者开展神经康复治疗期间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缓解患者的内心压力。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依据尼亚特脑卒中(NIHSS)量表进行评估,评分越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为严重;日常活动活动(ADL)量表进行评估得分越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等级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及神经功能评分更佳, p<0.05
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及神经功能评分( x±s ,分)

3 讨论
脑卒中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上多通过抗血小板聚集、溶栓、抗凝、降血压等模式进行治疗,虽然可以收到一定的疗效,但若患者存在偏瘫时,效果欠佳,部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表现为否定疗效、对抗治疗或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精神疾病,故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神经康复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4]。
脑梗死偏瘫患者需要依据患者的严重程度肢体残障程度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而言,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在度过急性期后需要开展理疗、功能康复锻炼等,有效的帮助患者的得到神经元刺激,改善肌肉萎缩、挛缩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命指标,提升患者脑神经的修复能力,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疾病的好转,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提供不同的干预措施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显优,患者的自理能力显佳,满足了患者的治疗需求。分析原因:神经康复训练,从多个角度为患者开展锻炼,使得患者的运动能力、自理能力、生活能力,均得到了提升,避免了单一治疗的不足。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神经功能康复治疗,可以收到较佳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抑郁以及焦虑,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
[1]黄宇 . 神经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18(9):163-166.
[2]王巍 . 个体化康复治疗在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 系统医学 ,2024,9(5):80-83.
[3]王可升 , 董静 . 常规康复疗法结合功能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4,45(5):346-349.
[4] 李俊 , 伍明 , 黎锦桥 , 周桂生 , 黄孝念 . 针刺手足三阴经穴位联合个体化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大医生,2024,9(3):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