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党群共建模式在企业职工凝聚力提升中的作用分析

作者

邱彬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重庆综合服务中心 重庆市 永川区 402160

     

引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不仅依赖资本与技术,更需要强有力的精神纽带来凝聚职工力量。新时代党群共建模式的提出,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兼具政治引领与文化融合的路径。它不仅强化了组织认同和价值共鸣,还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深入探讨这一模式,有助于理解其在企业发展与职工凝聚力提升中的现实价值。

一、新时代企业职工凝聚力面临的现实困境

伴随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需要持续创新与提升核心竞争力,而职工作为组织运行的主体,其思想状态与团队协作程度直接关系到发展成效。然而,现实中不少企业职工群体存在认同感不足、归属感不强的现象,导致组织内部的协同效应难以充分发挥,凝聚力的不足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隐忧。部分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过度强调经济效益与技术升级,忽视了职工的精神诉求与价值引导。这种偏重物质层面的管理模式容易造成员工心理疏离,甚至在组织文化认同上出现缺失。尤其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社会背景下,职工群体的思想趋向更加多样化,如果企业缺乏统一的价值导向,就难以形成合力,容易引发内部流动性过高、团队协作效率下降等问题。

现代企业制度强调效率与绩效,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将目标量化为短期考核指标。虽然这种方式能够激发部分积极性,但若缺乏情感纽带与精神引领,员工很容易陷入功利化的工作态度。在这种状态下,职工对企业缺乏长远认同,组织归属感和责任感不足,导致个体行为与集体目标之间存在偏差。凝聚力的缺失不仅影响了团队合作与内部沟通,还会对企业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力造成不良影响。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新的管理理念与传统工作模式之间的冲突,也加剧了职工的心理压力与适应困境。一些企业在战略调整或岗位重组时,未能及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与心理疏导机制,导致员工产生不确定感与不安全感。这种情绪的积累不仅削弱了组织氛围中的积极因素,还可能引发信任危机,进一步降低企业内部的团结程度。

二、党群共建模式在企业中的实践路径

党群共建模式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结合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功能,将政治优势与群众工作的灵活性相融合,形成推动企业凝聚力提升的合力。在这一过程中,党组织不仅是企业政治方向的把关人,更是价值塑造与精神引领的重要力量。通过党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可以将党的先进理念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这种认同不仅体现在思想层面,更体现在行为准则与团队合作的日常实践中,从而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撑和行动指引。在党群共建模式的实践中,群团组织的作用不可忽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能够通过贴近职工需求的活动,增强组织的人文关怀功能。群团组织在反映员工诉求、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通过与党组织的深度联动,可以有效弥补企业管理中过度功利化的问题,提升职工对组织的信任感和依赖度。通过制度化渠道收集意见和反馈,既能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又能促进管理层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推动组织内部形成良性互动。

党群共建模式还强调文化层面的深度融合。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塑造品牌形象的手段,更是凝聚人心、激发内生动力的过程。通过将党建元素融入企业文化活动,例如设立党建文化阵地、开展主题教育、建立红色学习角等,可以使职工在日常工作环境中感受到组织文化的感召力。在这种氛围中,党群共建不仅是一种制度安排,更逐渐演化为职工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自然而然的行为习惯,从而提升整体归属感。此外,党群共建模式在制度设计与实践路径上强调长效机制建设。通过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工会协同机制,推动党组织与群团组织在重大决策、职工培训、劳动保障等方面形成常态化合作,可以确保党群共建不流于形式,而是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在一些先进企业的实践中,通过设立党群服务中心、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沟通平台,不仅加强了组织与员工的互动,也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实践路径的另一关键维度是创新工作方式。随着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发展,党群共建活动正在逐步与新媒体、新平台结合。例如,通过线上学习平台、职工互动社区、党建大数据平台等,既能扩大覆盖面,又能提高参与度,使党群共建更加贴近年轻职工的思维习惯。这种创新不仅拓展了组织活动的边界,还有效增强了党群共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使其真正成为推动企业职工凝聚力提升的重要抓手。

三、党群共建对职工凝聚力提升的成效与案例

通过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与群团组织的贴近服务,职工在思想上更具认同感,在情感上更具归属感。这种心理层面的积极转变,使员工不再仅仅是企业运行的执行者,而是主动将个人发展与企业愿景结合起来,形成命运共同体意识。归属感的提升有效降低了员工流失率,同时增强了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与维护意愿,从而为企业构建长期稳定的人力资源优势。在团队合作方面,党群共建通过搭建多样化的平台和活动渠道,促进了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例如,组织党建主题活动、青年突击队、志愿服务队等,使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职工在共同目标和实践任务中打破壁垒,形成跨层级、跨部门的协作关系。这种合作氛围不仅提升了沟通效率,还加强了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党群共建所倡导的“同心协力、共建共享”理念,能够有效引导职工从个体目标走向集体目标,

提升团队的整体执行力和创新能力。

在企业活力的释放方面,党群共建活动使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通过红色教育、主题党日、劳动竞赛等形式,员工在精神层面得到鼓舞,在实践层面展现出更强的责任意识与创新动力。企业在这种氛围下形成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职工不仅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保持高效,还能在企业转型升级、应对市场变化的关键时刻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种内生动力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某大型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通过建立党群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党员示范岗、职工技能比武和文体活动,有效增强了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凝聚力。该中心不仅是党建工作的阵地,也是员工交流、学习与服务的综合平台。在这种机制下,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稳步增长,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显著提高。另一家信息技术企业则通过共青团与党支部联合开展青年创新项目孵化计划,鼓励青年员工将专业优势转化为创新成果,不仅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也增强了青年员工的责任感与归属感。

结语

新时代党群共建模式在提升企业职工凝聚力中发挥了独特作用。通过政治引领、群团协同与文化融合,企业有效解决了认同感不足、归属感缺失等现实困境,增强了团队协作与组织活力。实践案例表明,这一模式不仅有助于塑造积极的企业文化,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未来,进一步创新党群共建方式,将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丽萍 . 党群共建视角下企业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 (12): 45-47.

[2] 刘志强 . 新时代背景下党组织在企业职工凝聚力提升中的作用 [J]. 中国市场 , 2020, (36): 112-113.

[3] 陈晓燕 . 党群共建与企业发展融合机制探析 [J]. 现代企业文化 , 2022, (8):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