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交通工程中交通标志标线设计的合理性与优化研究
刘慧俐
莱州市地方公路建设养护中心 山东莱州 261400
1 交通标志标线设计的合理性概述
公路交通系统内交通标志标线设计的合理性,是指在保证提供正确、可靠的信息和指引,将公路交通系统内的车辆引向合理行驶路径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交通冲突程度,满足道路交通多样化发展,在服务车型和行驶规律等方面的要求 [1]。合理设计的标志标线能较好地发挥功能,适应道路交通结构、环境和动态的变化,因此在满足标识提供正确、稳定功能的同时,提高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水平。
2 交通标志标线设计存在的主要因素
2.1 道路条件与环境因素
公路的车道宽度、路面组合、坡度、弯道及平面交叉设置形式直接影响到标线标志的设置视认性和位置布置。多雨雪、雾及夜间照明条件不佳都会导致标线的视认性降低,交通安全性受损。且标志附近的沿线构筑物、绿化设施及外部交通情况对车辆驾驶员的视野存在遮挡或诱导,使标志的位置形式发生变化 [2]。合理的设置需要考虑到物理条件的影响,避免多气候条件下标志和标线信息被驾驶员及时有效发现。标线的材质耐候性和反光性能也是要考虑的因素,比如位于多磨损及高降雨地区的标志标线需要选择抗磨损性和反光识别好的材质,保持长周期效果。
2.2 交通流特征与驾驶行为因素
车流量、行车速度、车型比例、驾驶者的行为特点等因素都会对标志标线的设计产生影响,而高峰车流量大、速度差异性大的情况下,对标志标线的指示性和差异性的要求高。而不同类型的驾驶者在可识别能力、驾驶行为和驾驶安全方面具有一定差异,标志标线设计在考虑其通用性的基础上,亦要考虑其与不同驾驶者的匹配性。交通流的特征分析有助于在合理的范围内针对不同因素科学地对标志标线的标线的宽度、间隔、色度、布置等进行调整,提高路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畅通性 [3]。标志标线需根据交通动态变化进行调整,使之在不同时间、不同交通条件下皆可以为车辆提供良好的引导,减小交通风险。
3 公路交通工程中交通标志标线设计的合理性与优化策略
3.1 针对道路条件的标志标线优化措施
对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优化设置应根据不同的道路情况进行相应的规划,如明确在不同的道路几何和环境复杂程度条件下标线应设置的宽度、颜色、材质及布设的形式。对于道路的急弯和窄道的路面应放大标线的间隔以起到辅助行车的作用,在路面起伏的转折点通过标线来提高纵向引导的方向,避免驾驶员误入对向车道。对于一些路口、互通匝道入口等需根据相应的车道数量、行车方向要求灵活进行标线类型的增减,保证标线与路面的形式保持一致性,充分发挥引导交通的能力。道路的影响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如光线较弱或容易积聚的路段应该选择反射性的耐磨材料,并通过色相的不同增强对比,使路面标记在一定的条件下被清楚地识别。
3.2 针对交通流特征的标志标线优化措施
基于交通流特征的标线优化设置需建立在对车流密度大小、车速构成、车类构成比例和驾驶行为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以保证标线的设置可以在各种交通流状态下正确引导车辆出行和保障安全行驶。在车流密集路段,可通过宽度或对比度变化或增强导向箭头以及将重要节点标志重复设置等方式,突出车道的识别和车辆的指引作用,增强道路驾驶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在反应时限之内保证驾驶人的车道识别及行驶选择。在车速差异较大路段,通过间距加宽处理或间断标线加长等对车速差异较大地面标识方式,加大或提醒车辆的间隔距离,降低车辆追撞及追尾碰撞事故的发生风险。在驾驶人容易疲劳驾驶,发生车辆偏离行车道事故的路段,可设置提醒驾驶人注意行车道边缘的设施,通过车辆驶过时产生的振动或其他方式来提醒驾驶人。面对道路交通流在高峰时期或某个时间段内的车流分布较集中或不均的情况,应设置可变或按等级划分标线,局部的标志强化处理或局部导向性变更选择方式等,改变车辆的流线设置,减少道路中冲突交叉口的交叉问题及交叉路口周边拥堵段落。在三、四级公路的急弯、陡坡、视距不良及穿村镇等路段,交通标线结构形式可因地制宜,可在路面施画限速值数字、“鸣笛”文字、喇叭标记或其他行车安全提醒文字,提醒驾驶人注意,必要时可在车行道边缘线或车行道分界线处设置突起路标。可将标志内容施画于山体、石块等结构物上,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降低造价。施画路面文字或图案标记时,应注意表面抗滑。标线的设置材料和色彩组合方式应兼顾耐磨性和可视性要求,在夜间、阴雨天、雾霾天等特殊情况下保持车辆信息的有效传达和连续性。还要综合考虑标线与其它警示标志的系统设置与响应,应进行科学的路网指引信息分层与选取,构建完整的指引系统,保证信息的前后连续与响应。应重视预告和确认标志的设置。例如:公路上车辆的速度超过公路基础设施能够提供的安全运行速度,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同时,较高的车速也会使事故后果更为严重。方案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交通量、车辆组成、公路线形,注重速度控制策略的分析,车速较快带来较大风险的路段,需进行必要的速度控制。可采用设置相应的减速标线、限速标志进行预告、警告的措施,使驾驶人控制车速。减速设施形式的选择应考虑减速效果、行车舒适性、路面排水和日常养护等因素。
3.3 提高标志标线识别与引导效果的策略
提升识别与诱导效果最终应从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与易读性、优化标线形式结构与标志设置、提升驾驶人员对道路信息做出反应的速度和次数出发,使驾驶人员能够在可决策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对驾驶动作的选择;对于视距受限处及交通量密集区域应当加强重复性的标线与提前预告标志以及将各组标志配合标线形式进行合理安排提高导向信息的重复性与连续性,使驾驶人员能够在可决断的时间段内完成对车辆的操控与车辆的行驶方式;而对于夜间或雨雾天气则应采取高反光、高耐久材质的标线以提高辨识度,以色块对比与标识明晰度提高驾驶人员对车道分界标识、导向标线、警示标线等的快速辨识度。对于较长道路连续路段,通过连续性及一致性标线构成连续信息链引导驾驶人员视觉跟随以减小驾驶人员错误操控;对于标志设置应与标线信息相配合,构建完整的标识系统以便提高道路信息的传达效率,将标准化符号、统一的标识规格、标志空间关系间隔安排。
结束语:
综上可见,在分析标志标线设计合理性和优化方法的同时可发现,道路交通条件、交通流特性和驾驶活动过程的复杂性都深刻地影响标志标线的效果;合理的优化设计、有针对性地进行标志标线的优化处理,可以使得标志标线的识别和指引功能更突出、有序性和安全性更高,道路交通活动秩序更好;标志标线的优化需要根据道路交通实际和交通流特性进行细节优化,从而真正发挥标志标线的功能,为道路交通管理提供一个基础支撑,实现道路运行的科学高效与有序安全。
参考文献:
[1] 赵洪 . 市政道路交通工程的设计要点 [J]. 门窗 ,2024(2):124-126.
[2] 吴 毅 斌 . 交 通 标 志 标 线 在 山 区 公 路 段 的 设 置 研 究 [J]. 科 技 资讯 ,2024,22(13):144-146.
[3] 王建强文 / 图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 2 部分 : 道路交通标志》(GB5768.2-2022)( 六 )—高速公路 , 城市快速路指路标志部分 [J]. 道路交通管理 ,2023(2):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