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就业意向关系分析

作者

孔思华

Dhurakij Pundit University 泰国 博仁大学

摘要:本文聚焦高职学生群体,深入探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就业意向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理论分析、现状调研和实证研究,揭示两者相互作用的机制,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旨在为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质量、优化职业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就业意向;关系分析

引言

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备受关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作为引导学生职业成长的重要工具,与学生的就业意向紧密相关。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增强就业竞争力;而学生的就业意向则反映了其对未来职业的期望和偏好,影响着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深入研究两者关系,对促进高职学生充分就业、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基础

1.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职业生涯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包括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等阶段。高职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通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2. 就业意向相关理论

就业意向是指个体对就业的期望和选择倾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因素(兴趣、能力、性格等)、家庭因素(家庭背景、父母期望等)、社会因素(就业政策、市场需求等)。了解就业意向相关理论,有助于分析高职学生就业意向的形成机制及其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联。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就业意向现状分析

1.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现状

部分高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一些学生虽然有规划,但规划内容简单、缺乏可行性,未能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同时,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存在不足,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师资力量薄弱,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2. 就业意向现状

高职学生的就业意向呈现多元化特点,部分学生倾向于选择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希望能够学以致用;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注重就业地区、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因素,对专业对口性要求不高。此外,一些学生就业意向不够明确,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

三、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就业意向的关系

1.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对就业意向的影响

1.1 明确职业目标

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使学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更加有针对性。例如,通过自我评估和职业探索,学生确定自己对护理专业感兴趣,并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那么在就业时就会优先考虑护理相关岗位。

1.2 提升职业素养

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实习和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实现职业目标,也会影响他们的就业意向。例如,一个在实习中锻炼了较强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选择需要团队合作的工作岗位。

2. 就业意向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影响

2.1 调整规划方向

学生的就业意向会随着自身经历和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可能导致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例如,原本计划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对市场营销更感兴趣,于是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将市场营销作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2.2 影响规划内容

就业意向中的具体要求,如就业地区、薪资待遇等,会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例如,希望在一线城市就业的学生,在规划中会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了解一线城市的就业市场需求,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四、影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就业意向一致性的因素

1. 个人因素

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等个人因素对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意向的一致性有重要影响。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认识不足,可能导致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意向不匹配。例如,一个性格内向、不擅长与人沟通的学生,却选择了销售岗位作为职业目标,这可能导致他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实现职业规划。

2. 家庭因素

家庭背景和父母期望也会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意向。一些家庭希望孩子能够从事稳定、收入高的工作,这可能与学生自身的兴趣和职业规划产生冲突。例如,父母希望孩子成为公务员,而学生对艺术设计更感兴趣,这种家庭期望与个人意愿的差异可能导致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意向不一致。

3. 学校因素

学校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意向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学校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就业指导服务不到位,学生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职业信息和指导,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科学性,就业意向不明确。

4. 社会因素

就业市场需求、就业政策等社会因素也会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意向。例如,某一行业的市场需求旺盛,就业前景好,可能会吸引大量学生选择该行业,即使他们对该行业并不完全了解。而就业政策的变化,如对某些职业的扶持或限制,也会影响学生的就业意向和职业生涯规划。

五、基于两者关系的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策略

1.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学校应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从入学教育开始,引导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职业探索,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力。

2. 开展就业意向调研与分析

定期开展高职学生就业意向调研,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及其变化趋势。根据调研结果,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例如,针对学生对某一行业的就业意向,邀请相关企业的专家进行讲座和培训,帮助学生了解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要求。

3. 促进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融合

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有机结合,在就业指导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和方法。例如,在求职技巧培训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求职策略和方法。同时,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

4. 强化校企合作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职业岗位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同时,邀请企业参与学校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结论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就业意向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明确就业意向,提升就业竞争力;而就业意向的变化也会促使学生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然而,当前高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意向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受到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学校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促进两者的融合,同时强化校企合作,共同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两者关系的动态变化,不断完善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体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文浩.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模式创新研究.教育学,2024-09.

[2]王晶. 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教育学,20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