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关系研究

作者

徐杨

昆山康桥学校 215333

摘要:在教育持续革新的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亟待突破传统藩篱。本研究专注于大单元教学模式,深度挖掘其与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内在关联。通过深度剖析建构主义、系统论等理论基础,解析大单元教学对逻辑、创新、批判性思维的多维影响,并提出思维导向设计、启发式活动、精准教学评价等实施策略,为培育学生数学思维、推动教学创新开辟新路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思维品质;逻辑思维;创新思维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的弊端日益凸显。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以整合性、系统性重塑教学架构,高度契合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深入探究大单元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关系,对革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基础具有关键意义,有望为小学数学教育注入新活力。

一、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理论基础剖析

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大单元教学融合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在大单元教学中,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基于已有认知经验,在教师引导下,对大单元主题相关知识进行整合与建构。例如在 “图形与几何” 大单元教学时,学生从已熟悉的简单图形认知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自主探索不同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像从长方形面积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教师创设丰富情境,提供多样学习资源,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修正、完善知识建构,促进对几何知识体系的深度理解,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自主构建。

1.2 系统论视角下大单元教学的架构逻辑

系统论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大单元教学依据此理论,将小学数学知识按主题整合为有机系统。以 “数与代数” 大单元为例,从整数、小数到分数,从四则运算到方程,各知识点不再孤立,而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教师依据系统架构,梳理知识脉络,明确各部分知识在整体中的地位与作用。如在教学小数乘除法时,引导学生联系整数乘除法运算规则,理解小数乘除法本质是在整数运算基础上,依据小数点位置变化调整结果,让学生从系统层面把握知识,提升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知与运用能力。

1.3 数学学科知识体系对大单元教学的支撑

数学学科具有严密逻辑性与系统性,其知识体系为大单元教学提供坚实支撑。大单元教学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例如在 “统计与概率” 大单元,以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为核心,串联简单统计图表制作、数据描述与分析、概率初步认识等知识。教师依据数学知识体系内在逻辑,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先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方法,再学习用图表直观呈现数据,进而分析数据特征、推断概率,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统计与概率知识框架,深化对数学学科本质的理解。

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影响

2.1 对逻辑思维严谨性与连贯性的促进

大单元教学中,知识按逻辑顺序编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遵循严谨推理步骤。如在 “数学广角” 大单元学习推理问题时,从简单条件推理到复杂逻辑判断,学生依据已知条件,运用归纳、演绎等推理方法,逐步推导结论。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通过假设法,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求解,在反复练习中,思维严谨性得到锻炼。大单元知识的连贯性促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形成逻辑链条,提升思维连贯性,能更顺畅地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2.2 对创新思维灵活性与独特性的激发

大单元教学提供丰富探究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 “综合实践” 大单元,以 “校园绿化设计” 为例,学生需综合运用数学、科学、美术等知识。在设计过程中,学生打破常规思维,灵活运用数学测量、计算知识规划绿化面积、布局植物,有的学生还创新引入数学模型优化设计方案,展现独特创意。通过此类活动,学生思维摆脱定式束缚,灵活性增强,能快速转换思路;独特性得以彰显,学会用个性化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3 对批判性思维反思与质疑能力的培养

大单元教学倡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对不同解题思路、观点进行反思与质疑。如在 “数的运算” 大单元,针对简便运算方法,学生对比不同算法优缺点,提出自己见解。在学习分数运算时,对某种简便算法适用范围提出质疑,通过验证、讨论,深化对知识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学生不盲目接受知识,敢于质疑权威,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问题,提升思维的深刻性与独立性。

三、基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3.1 以思维培养为导向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时,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为核心目标。首先明确各单元对应思维培养要点,如 “图形运动” 大单元侧重培养空间想象与逻辑思维。围绕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在教学图形旋转时,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旋转现象,建立直观认知,再通过操作学具,探究旋转要素,最后运用旋转知识设计图案,逐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同时,创设真实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锻炼思维。例如在 “百分数应用” 大单元教学中,创设商场促销的真实情境,让学生计算不同折扣下商品的价格,思考如何选择最优惠的购买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百分数的运算,还能将数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生活,锻炼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设计分层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在思维上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3.2 课堂教学中思维启发式活动的开展

课堂上,教师开展多样化思维启发式活动。如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在 “数学游戏” 大单元,以 “数字解谜” 游戏为例,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分析线索、尝试推理,在交流碰撞中启发思维。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如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时,提问 “如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激发学生思考测量、剪拼、折拼等方法。还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演示图形变化过程,直观呈现知识形成,启发学生空间想象与逻辑思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提升思维活跃度。

3.3 教学评价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反馈与引导

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思维发展。过程性评价中,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思维活跃度,如是否积极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在 “解决问题” 大单元,评价学生解题思路创新性、逻辑性。结果性评价不仅关注答案正确性,更注重解题方法思维含量。如对一道应用题,评价学生是机械套用公式,还是灵活运用知识、创新解题。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及时反馈,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鼓励思维创新,纠正思维偏差,助力学生思维品质持续提升。

四、结论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依托建构主义、系统论等理论,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提升。通过以思维培养为导向的教学设计、课堂思维启发活动及精准教学评价,有效锻炼学生逻辑、创新、批判性思维。然而,大单元教学在实践中仍面临挑战,如教学资源整合难度、教师教学理念转变等。未来需持续探索优化,深化大单元教学与思维品质提升研究,推动小学数学教学高质量发展,为学生思维能力提升与未来发展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何容妹,胡静慧.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数学教育,2024,(21):26-27.

[2]慕浩男.大单元教学下小学数学低段乘法教学策略[N].河北经济日报,2024-09-12(010).

[3]党亚莉.双师模式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索[J].读写算,2024,(2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