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与应对》
崔超楠
江苏师范大学 221116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和速度发生巨大变化。这一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否定历史、歪曲事实的思想倾向,借助智能技术,其渗透方式、传播内容和传播范式均呈现出新特点。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智能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与应对策略,以期为维护历史真实、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智能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现实危害;应对策略
一、智能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特点
(一)渗透方式隐蔽化
智能时代历史虚无主义采取更为隐蔽的渗透方式,常借助学术讨论、历史研究等看似客观、权威的幌子,在公众中传播错误历史观念。网络平台上,历史虚无主义者发布歪曲历史事实的文章或视频,这些内容被包装得精致且带有学术色彩,普通网民难以分辨真伪。更严重的是,他们利用智能技术如网络爬虫、数据挖掘等,对社交媒体进行持续扫描和监测,精准捕捉热门事件和话题,从而设置议题进行舆论渗透。这种精准而隐蔽的传播方式,使得历史虚无主义对公众的认知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
(二)传播内容碎片化
智能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和广度的飞跃,对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模式产生较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在传播内容上日益显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特点,相较于传统传播方式,智媒空间中历史虚无主义软性传播更擅长将历史碎片和话术技巧与猎奇心理结合,混淆是非,用碎片颠覆整体真相,虚无领袖英雄和革命年代,同情反动人物,美化西方价值,达到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意图[1]。历史虚无主义者将歪曲的历史事实、错误的历史观点融入碎片化信息中,这些信息缺乏完整性和准确性,使得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更加隐蔽,加剧了公众对历史的误解和混淆。
(三)传播范式精准化
智能时代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悄然重塑了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范式。数字化传播格局的日臻成熟与完善,为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撑,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范式变革以数字化的思维变革为向导[2]。历史虚无主义者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定位目标受众,将定制化的错误信息以看似客观、公正的面貌推送给用户,使人们在无意识中接受错误历史观念, 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范围。
二、智能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渗透的危害
(一)瓦解历史认同,消解文化自信
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歪曲否定历史,以达到特定政治或文化目的。在中国,它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大肆抹黑,严重瓦解民众的历史认同与文化自信。智能时代,历史虚无主义者利用人工智能,通过算法优化精准推送错误信息,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历史认知。这不仅侵蚀了人们的认知边界,更瓦解了他们对历史的正确理解和认同。当错误信息被大肆传播时,民众对于自身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会受到严重冲击。这种文化自信的丧失,不仅影响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更会对国家的文化安全构成威胁。
(二)破坏政治稳定,威胁国家安全
历史虚无主义并非纯粹的学术探讨或思想流派,而是带有深刻政治图谋的反动思潮。在智能时代,历史虚无主义者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推送错误信息,悄无声息地刺向社会的敏感神经。他们与西方反华势力勾结,利用国际舆论,配合其和平演变战略,企图从内部瓦解中国。网络历史虚无主义倡导全盘西化,极力宣扬西方的新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思潮,易从意识形态层面摧毁广大群众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3]。他们制造社会分裂、煽动民族矛盾、挑拨党群关系,企图在中国制造混乱与动荡,对国家的政治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三)腐蚀思想观念,影响历史教育
智能时代,历史虚无主义借娱乐化、碎片化信息传播,悄然腐蚀大众思想。信息爆炸的时代,智能技术以便捷性和吸引力将人们包裹在娱乐泡沫中。历史虚无主义渗透削弱历史认同感,使历史教育陷困。历史文化认同逐渐流失,人们质疑传统、淡漠历史,文化根脉被割裂,历史价值认同随之离散,激励民族前行的事件与人物在碎片化信息中模糊。更严重的是,历史话语认同在娱乐化浪潮中消解,历史被调侃、戏谑,扭曲真实面貌,形成错误历史观。长期以往,这种思想腐蚀将深刻影响民众历史观与价值观,可能导致社会对历史的遗忘与漠视,影响深远。
三、应对智能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渗透的策略
(一)加强智能平台的内容审核与监管
当下,历史虚无主义在智能化网络空间仍有一定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威胁意识形态安全,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建立联合、协同的“治理权威”,持续遏制历史虚无主义的生产环境,斩断其传播链条[4]。智能平台应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内容的审核与监管,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和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并删除虚假信息。同时,智能平台之间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此外,智能平台还应加强用户教育和引导,提高用户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认知和警惕性,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良好氛围。
(二)不断丰富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
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应不断丰富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主流媒体也要顺应时代变革的大趋势,继续推进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可以结合自身的主要优势,适当吸收网络自媒体在宣传方面的一些有益的做法,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辐射面,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引导力和竞争力[5]。可以利用智能技术实现精准传播,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深入了解受众的信息需求和接受习惯,定制个性化传播内容,使主流意识形态更加贴近群众。同时,利用新兴媒体扩大传播范围,构建多样化的信息传播矩阵,将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群众。此外,还可以借助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传播体验,使受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和人物,从而加深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同。
(三)为提升公民的媒体素养不断努力
智能时代背景下,提升公民的媒体素养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渗透的重要措施。政府、学校、媒体和公民个人应共同努力,加强媒体素养教育。学校应在课程中加入媒体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媒介操作能力。政府应加强对媒体素养教育的支持和引导,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媒体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报道质量和公信力,引导公众正确看待媒体信息。公民个人也应主动提升媒体素养,学会识别虚假信息、谣言等,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轻易被误导。
四、总结与展望
历史虚无主义在智能时代的渗透呈现许多新特点,对社会造成诸多危害。对此应加强智能平台内容审核与监管、丰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提升公民媒体素养。未来,智能技术将持续影响信息传播和社会认知。为有效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渗透,需关注智能技术趋势,多方合力构建健康、理性媒体环境,维护历史真实,促进社会和谐。唯有如此,方能在智能时代抵御历史虚无主义侵蚀,守护历史记忆和文化根基。
参考文献
[1]杨静娴,任彬瑶,单勇杰.智媒时代历史虚无主义软性传播的危害及应对[J].新闻爱好者,2022,(04):96-99.
[2]秦国民,曲翃佼.数字化场域中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新样态及纠治策略[J].新闻爱好者,2024,(04):56-59.
[3]吴頔,穆文若.网络历史虚无主义在高校的传播及其治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06):84-86.
[4]曹文泽,侯劭勋.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动向及现实危害[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4,(07):48-55+108.
[5]李辉源,李云雀,张俊.祛除网络历史虚无主义[J].社会科学家,2021,(0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