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情境激趣 调整负荷

作者

陈树律

广西军区幼儿园

作者简介:姓名:陈树律,出生年月:19831113,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广西合浦,工作单位:广西军区幼儿园,科室:教学部,单位邮编:530022,学位:无,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户外运动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手段,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着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 “幼儿园应当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地,配备必要的游戏和体育设施”, “在正常情况下,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包括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 2 小时”。为结合我园“培根养正, 健体润心”的小兵课程理念,我们创设了“小兵锻炼”的户外运动情境,利用场地、游戏规则、奖励机制等方式方法,来调整运动负荷,以实现幼儿提升感知力、强身健体、发展技能、培养自信和积极状态的目的。

关键词:军体运动  游戏情境  调整负荷

一、户外军体运动游戏的问题与分析

开展的军体运动过程中,教师对运动环境的创设和运动器械的投放补充,进行多次教研,为幼儿开展自主式军体运动提供了必要条件。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动作发展的需求,提供梯子、木板、架子、钻爬网等材料,设置幼儿运动的环境。但在幼儿自主选择运动场地、器械、伙伴的同时,出现了影响幼儿运动效果的问题:通过教师观察与幼儿评价,教师设置的运动环境器械不能较好地吸引幼儿参与锻炼,幼儿玩了一到两次后就不再进行挑战了,表现出运动兴趣与积极性不高的状态。

教师调整支持的策略,选择放手让幼儿自主搭建运动器械,从而幼儿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提高了,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幼儿自主组建运动器械后,出现了军体运动转变成了建构游戏或角色游戏。同时幼儿搭建的障碍设置,对于幼儿的动作发展与练习,不能起到科学合理的促进作用。由于运动转变为自主游戏等原因,幼儿的运动负荷不能达到适宜水平,导致幼儿的锻炼效果不佳。

我们认为直观具体的角色情境、游戏情境、运动故事情境的设置,将原本枯燥的动作练习融入到各种情境中,能够有效吸引幼儿参与运动。再通过师幼共同组建运动环境和器械,加以教师的指导、运动负荷的调整,使得幼儿的运动能力在原有水平上得以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情境式军体户外运动的创设

(一)角色创建及设定:我们都是小小兵

为能丰富幼儿的感官体验和拥有沉浸式的代入感,在预设情境时,教师一并结合我园军体特色创建出有趣和多样的角色。每次进行情境式户外运动前,教师都先进行角色的讲解和普及:运输兵、侦察兵、特种兵等,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户外活动前的情绪,和建立初步的游戏心理建设,让儿童更快地融入有趣的情境中,激发运动热情。

(二)游戏情境搭建,构建多种情境,调动幼儿积极性

情境式户外运动通过创设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情境,激发了幼儿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依据我园的地形条件和不同的军体类型,可以构建多种游戏情境以实现儿童全方面的体能发展。

1.根据场地,创设游戏规则和不同情境。

我园军体运动充分利用场地地形,因地制宜创设运动情境,师幼共同制定游戏规则,从而产生不同的运动内容。

如:利用攀岩墙、绳梯、20米的长廊,以及地上的图案,创设“特种兵PK营”运动情境。在情境中,大班幼儿主要发展灵活攀登的能力,以及单脚连续跳,变速躲闪跑的动作。中班开展“新兵训练营”的情境运动,发展灵活攀爬斜面绳梯的能力,以及开合跳、助跑跨跳的动作。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师幼共同建立体育游戏的规则。根据地形与器械,大班幼儿在教师的协助下制定单项挑战积分制的游戏规则,以及计时挑战规则等。同样的场地,中班幼儿与教师采取分组竞赛的规则和接力挑战规则等。

2.跟踪幼儿活动过程,优化游戏情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多方面提出了新的教育原则,其中之一便是:“注重幼儿活动的过程”。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点与已有经验,关注运动过程中幼儿的动作水平、运动兴趣、情绪表现,总结了幼儿的军体运动的发展水平和需求。通过优化游戏情境创设和材料支持、师幼共同调整运动规则,不断完善、让运动游戏更具挑战性,促进幼儿个别化锻炼与发展。如:中班的老师将轮胎结合野战区游戏,设置了不同的难度关卡,引发幼儿协同游戏。同时运用音乐或哨声的信号,提示“小小特种兵”进行“躲避”或“动作加速”等技能,使得游戏更有趣,也能因材施教提升幼儿的运动体能。

三、运用情境设置   调整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不利。军体游戏情境的不断丰富完善,有效激发幼儿的运动热情,但并不是所有的运动游戏情境都能使得幼儿达到合理的运动负荷。总有部分幼儿未达到运动强度,锻炼的质量不达预期。

幼儿体能发展主要包括走、跑、跳、投、钻、爬、平衡等几个方面,在设计运动情境时,围绕发展幼儿的不同基本体能,同时要考虑每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

在实践与研究中,目前发现以下四种运动游戏情境能有效调控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运动负荷。

(一) 循环式的运动情境:情境中的角色能够激发幼儿锻炼的兴趣,利用运动器械进行独立使用、同类组合、异化拼装创设了循环长距离的运动环境。在较长距离的运动过程中,达到合理的运动负荷。

循环式的运动情境:情境中的角色能够激发幼儿锻炼的兴趣,利用运动器械进行独立使用、同类组合、异化拼装创设了循环长距离的运动环境。在较长距离的运动过程中,达到合理的运动负荷。如:大班军体锻炼“侦察兵练习场”为例,通过五个游戏情境的循环(取情报、躲炸弹、翻越索道、过沼泽、静止挑战),以“侦察兵”角色参与锻炼,发展跑、跳、跨越、攀爬等移动性动作技能以及静态平衡的基本动作技能,在多样有趣的环境和角色结合情境下,使幼儿达到适宜的运动负荷。

(二) 集赞式情境

每个军体运动情境中,投放了不同颜色的集赞贴纸,幼儿参与不同情境的运动挑战后,可获得不同颜色的集赞贴纸。每次军体自主运动活动设置至少有4-5个不同的基本动作技能的运动情境。如:折返跑、单脚跳、手脚爬、静态悬垂、静态平衡......,鼓励幼儿收集不同颜色的集赞贴纸,以保证幼儿能参与不同的基本动作练习。在此基础上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运动内容,可进行多次练习,达成个别化发展。活动结束后,进行活动回顾与评价,取得较多集赞贴纸的幼儿可获得“运动小标兵”的奖牌。集赞式情境能促进幼儿勇于挑战完成定量运动,也能让幼儿自主锻炼,保证运动负荷。

(三)对抗式情境

对抗式运动情境更多运用在中、大班的军体运动中,竞赛式游戏能够激发幼儿主动投入对抗竞赛的体育锻炼,促使达到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军体运动中的“红蓝军对抗赛”运用典型的对抗式情境,游戏玩法是幼儿自主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各穿红蓝两色粘背心,各自中间相隔6米的两军阵地掩体后,向对方投掷毛毡球。如果被投中3次,需暂时淘汰,队友需想办法绕行对方阵地后方取得五角星,取得一颗五角星可以激活淘汰的队友2名,最后取得五角星最多的一方获胜。在游戏中,幼儿练习变速跑、躲闪跑、投掷等动作技能。红蓝军对抗赛中会有幼儿在过程中淘汰出局,为了让淘汰的幼儿以及不同运动水平的幼儿达到运动负荷,以及获得良好的运动体验,再创设游戏激活机制,让幼儿能反复参与红蓝军对抗游戏,达到运动量和收获团队运动愉悦感。

(四)定向式情境

定向运动的形式有很多,如徒步定向、接力定向、百米定向等。结合小兵课程的军体运动特色,同时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分析幼儿的兴趣取向,我们选取了以下几种游戏形式开展定向运动游戏情境。

个人赛。个人赛通常是为小、中班年龄段的幼儿开展,小班幼儿在教师协助下识图,中班幼儿独自识图、定位,按时完成点位任务,其中包含移动平衡、双脚跳、滚轮胎、拍球等系列动作技能的锻炼。动作设计由弱到强再减弱,实现逐渐上升到下降的运动强度。

团体赛。团队赛也是定向运动游戏中常见的游戏形式,通常在大班年龄阶段开展团体定向运动赛。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不同幼儿的身体素质进行合理分组,采取分工合作模式,在合作中提升游戏经验、完成游戏任务。这种方式考验的是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通常在团体定向赛中,我们会设置合作负重的情境,如在运输兵训练区开展的“小小运输兵”的定向运动,小组成员需合作将大轮胎或水桶运至车上,骑车穿越障碍到达坡顶,再下坡穿越障碍到达终点,过程中锻炼了幼儿的耐力与力量。

接力赛。接力赛在野战基地游戏区开展,运动的路线分为若干段,如有翻越、攀爬、跨跑、匍匐爬等不同的动作技能和练习路线,幼儿选择其中的一段进行游戏,完成一段任务后回到“指挥部”,将地图交由下一名幼儿寻找下一个点标继续完成游戏任务。这个游戏的关键,除了团队的合作,幼儿之间流畅的衔接也非常重要。这个交替接力过程既能保证参与游戏的幼儿完成运动负荷,又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使幼儿理解集体力量的重要性。

通过对情境式军体户外运动的设计与研究,创设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情境,借助角色代入、游戏情境搭建等方式,更能成功激发幼儿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体验到丰富多样的军体运动的快乐。以幼儿运动负荷达标为根本目的,设计了循环式情境、集赞式情境、对抗式情境和定向式情境等运动游戏方案,实现动作、运动负荷、学习品质的全面发展。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园秉持着这一信念与特色化小兵课程理念结合,在情境式运动上不断思考、探索、钻研,创造出更多具有多样性、独特性、全面性的户外军体游戏。幼儿作为未来强国建设的主力军,我们要做好帮助幼儿体能发展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1] 刘武赟.《创情境 激兴趣 调负荷》.幼儿100.2019,9月

[2] 宁科.《一日活动身体素养——幼儿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9,12月

[3] 贾薇.《定向运动融入幼儿园体育课程》.读书文摘. 2019,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