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用脚步丈量民情 以实干书写答卷

作者

童春燕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明星社区 311202

1 跨社区奉献:历任社区的创新实践

2011 年,她担任北干一苑社区书记,创立党员“微”服务俱乐部,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的荣誉。五年后,她被调任到湖滨花园社区。在这里,她首创了社区、物业、业委会和居民四方联动的“圆桌会”,让百姓的大事小情,都能被听见,都能被解决!2018 年,“救火书记”被调到了广德社区。广德社区是萧山区第一个城市拆迁安置小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一到广德,就遇上了一个事儿,一位老爷爷因为小区没有理发店出门理发,结果不小心摔倒了,这件事大大触动了她,她就在想,为什么我们不能给这些老人提供家门口的服务呢?于是,童春燕开始将想法化为了行动,紧抓现代社区建设契机,以“旧改先行、标准铺路、多元参与、自我造血”为方向,探索“一街一坊”共富新路径,交出了资源集约化、场景亲民化、品牌标准化的邻里新答卷。

2 攻坚克难:广德社区的蝶变之路

从2018 年到2022 年,童春燕用了四年时间“螺蛳壳里做道场”,将一个传统的“老破小”变成“网红社区”,她做了这三件事。

2.1 破旧立新,把社区的好环境、好资源“改”出来

通过专班负责、党员带头、多方动员,以“绣花针功夫”推动老旧小区“焕颜立新”,累计拆除违建 108 处,凸保笼 8000 多个,修缮整合空间近6000 平方米;用“钉钉子精神”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累计完成加装 66 台。随着旧改工作不断深入,广乐中心花园、广忆文化邻里路、康养联合体、地埋式垃圾投放点等纷纷建成落地,社区空间、立面、环境全方位升级,原本闲置、杂乱的空间通过“标准化建设 + 个性化定制”,打造成为北干“民生坊”“共富街”示范样板。

2.2 全民参与,将社区的好邻居、好声音“合”起来

积极打造“广至德”党建品牌,链接社会组织15 家、共建单位 22家、在职党员 253 名、志愿力量 1035 人,打造“红领微楼长”“老党员工作室”,挖掘维修、裁缝、锁匠等23 名社区达人,激发多元活力。深耕协商议事重点实践领域,充分利用广议圆桌会、老党员调解室、清风议事亭等载体,推动社区、物业、业委会“三驾马车”之力,更高效解决日常管理和民生难题。依托街事荟议事平台,探索全新街区治理模式,由社区党委牵头,组织商户代表、业主代表、职能部门多方协同,化解社区“微公交”、社区食堂早餐供应等20 余项居民的“急难愁盼”。

2.3 自我造血,让社区的好场景、好业态“活”起来

以“一街一坊”丰富场景为载体,举办“广益星期三”“三富大学堂”等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娱集市350 余场。借助街道级线上小程序“街坊汇”最大程度将街坊商户和社区公共场景纳入其中,建立广泛适用、贯通全域的积分兑换体系,实现社区增活力、商户提流量、居民享优惠的“三赢”局面。通过发布“入伙招募令”,吸纳30 余名社区合伙人,以“授牌 + 公益 + 空间 + 积分”的形式,有效激发在职党员、社会组织、居民志愿者的共建热情,让“居民服务居民”“社会助力社区”。

3. 再挑重担:明星社区的治理新篇

四年后,广德社区“旧貌换新颜”,形成了缝补、理发、洗衣、修理、托育等一条龙服务,居民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生活烦恼。正是靠着这种“嵌入式服务”,童春燕把广德社区打造成了北干乃至萧山的一张金名片,而“广德模式”,也成为了很多社区争相效仿的学习样板。2024 年 11 月,童春燕又被委以重任,调任明星社区,旧改、拆保笼、加梯等一场场硬仗又在等着她去攻克。来到明星社区,履新后的童春燕发现 2008 年交房的明怡花苑小区和广德小区一样是一个老旧小区,60 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 3 0 % ,长期缺失电梯配套设施,老年群体日常出行困难问题显著,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势在必行。但在走访时她也发现,实际操作过程中居民们还存在意见不统一等共性问题。为此,童春燕通过“样板先行,批次跟进”工作法和“社区牵头 + 楼道代表包干”管理模式,围绕需求摸底、方案公示、协商共议、资金共担四大工作总结形成“加梯四步法”。

3.1 党建引领,双管齐下强保障

成立电梯加装专项工作组,党建联动居民代表成立“加梯攻坚队”,整合街道、社区及第三方力量,完善方案、倒排计划、协调推进;创新资金筹措模式,通过召开业主大会,争取物管会资金支持,将单台电梯居民自筹费用降至 17 万元。

3.2 多元共治,精准破题提质效

发挥“熟人优势”,选拔楼道长、党员骨干等担任加梯牵头人,逐户摸排需求,组建“加梯帮帮团”化解邻里矛盾;依托“圆桌会”机制,联合住建部门召开协调会,设立微信沟通群,实现问题“即时响应、闭环处置”。目前,已完成加装电梯 6 台,动工 6 台,公示 8 台,为后续 20 个单元提供标准化模板。更令居民期待的是,童春燕来到明星社区后发现,已有 17 年历史的明怡花苑小区,正面临着基础设施系统性老化和嵌入式服务缺失的双重挑战。为此,自 2025 年起,童春燕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履职明星社区的首要任务,着力推进“旧貌换新颜”工程,并同步启动未来社区建设规划,从未来系统、烟火气、年青味、新老居民文化相融出发,升级立体交通、服务空间、数字社区、老街区场景四大体系,搭建“出入相友,邻里守望”新型邻里关系,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便捷、舒适、智能的幸福生活,让新老居民相识相知、互信互享。

童春燕,作为一位社区工作者,将居民的小事、大事、难事都放在心里,用实际行动为基层治理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结论

童春燕用二十余载的坚守与创新,诠释了基层治理者的责任与担当。从广德社区的“嵌入式服务”到明星社区的“加梯四步法”,她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民情地图”刻在脚步里,把“民生答卷”写在实干中。面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复杂难题,她善用党建引领、机制创新和多元共治,既破解了加装电梯的资金困局,又以未来社区蓝图激活老旧空间的新活力。

参考文献:

[1] 田美娜 . 社会工作视域下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路径研究 [J].公关世界 , 2025, (07): 88-90.

[2] 窦育瑶. “六微”工作法解锁老旧社区治理难题[N]. 太行日报 , 2025-04-10 (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