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霍李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罗江镇天井小学414400

一、引言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单元,旨在通过精读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并能在实际写作中加以运用。然而,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往往容易被等同于普通的精读课文教学,忽视了其特有的教学目的和方法。本文将以四年级上册《麻雀》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在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中,有效区分与其他精读课文的教学,利用教材中的资源,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提升写作水平。

二、区分习作单元课文与其他精读课文的教学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其核心在于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并能够在实际写作中加以应用。因此,在教学设计上,需要更加注重写作方法的讲解和练习,而非仅仅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在《麻雀》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更要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如如何通过描绘所见、所闻、所想来清晰表达情感。与此相比,其他精读课文的教学可能更侧重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而写作方法的讲解则相对较少。

三、利用“交流平台”和单元篇章明确学习任务及方法

在《麻雀》一课的教学前,通过单元篇章中的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明确了本课的学习重点:知道屠格涅夫是怎样把《麻雀》写清楚的 ; 同时,结合“交流平台”,了解并总结概括了写清楚的方法:把记叙文六要素写清楚、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运用五感法写清楚。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引导孩子使用“交流平台”所总结的方法去初步学习《麻雀》一文,自己找到时间、地点、人物;再通过找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课文自然段落的划分,然后概括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接着,使用六要素概括整篇课文写了什么。通过已学方法迁移运用,自学课文。最后,再在课堂上一起探讨屠格涅夫是“如何写清楚的”。让孩子们一边分析词句,一边学习写作方法。

四、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写作方法

1. 描绘所见:角色扮演与细节描写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我设计了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在《麻雀》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表演的方式来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再通过对比描写,学习写作手法——描绘所见。例如,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描绘所见来写清楚时,我先让学生分别扮演小麻雀和猎狗,引导他们抓住文章中描写小麻雀的词语“呆呆地”、“无可奈何地拍打”体会小麻雀的弱小、茫然无助。然后,抓住描写猎狗的动作的词语“走近”、“嗅了嗅”等去进行表演,体会小麻雀的处境的危险;最后再出示孩子们平时描写猎狗可能出现的句子,与课文的句子进行对比,明白了写清楚的第一招——描绘所见。

在表演“老麻雀”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的尖叫着”,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写。通过表演,抓住句子中的“像一块石头似的”进行讨论,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要用‘像石头似的’,能换成像羽毛或纸张一样吗?”, 再使用实物对比(如石头与纸),让学生清楚“麻雀”和“石头”之间的关系,直接感受到“快”和“落地有声”的特点,体会老麻雀的勇气和胆量,以及救子心切的心理状态。

这一部分的学习,孩子们不仅学习了课文内容,学会了写作技巧,还在“进行表演”这一学习方式中锻炼了孩子的胆量与能力,孩子从最开始的“无人举手、表演不生动”到后面的“积极举手尝试、生动表演”,让课堂也变得生动有趣。

2. 描绘所听:对比分析与感官体验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先找到屠格涅夫捕捉到的声音。再进行分析,比如在学习“绝望地尖叫着”时,提出问题“老麻雀像石头似的快速落下来时,可能会对猎狗说什么?”,体会到老麻雀希望通过声音吓退猎狗;在学习“嘶哑的声音”时,让孩子们通过课文插图,对比猎狗和老麻雀的样子,体会老麻雀的害怕和紧张。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捕捉声音来增强表达效果。

3. 描绘所想:联想与情感表达

通过课文中“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的句子,明白这句话是作者所想的,通过前面的分析,在这个时候学生已经能自然而然的体会到老麻雀的母爱,并最终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为母爱的力量。至此,学会第三招,追加联想。

五、迁移运用与课堂小练笔

在学完《麻雀》一课后,我引导学生进行“给关键词句归类”,进行写作方法的总结。让他们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进行课堂小练笔。例如,我让学生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动物或场景,要求他们通过描绘所见、所闻、所想来清晰表达情感。

六、结论

通过以《麻雀》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要上好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方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并通过迁移运用和课堂小练笔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共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屠格涅夫 . 麻雀[A]. 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C].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 王荣生 .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4] 崔峦. 小学语文教学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 余映潮 . 余映潮讲语文 [M]. 语文出版社,2008.

[6] 倪文锦.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