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采购领域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考与研究
李超
浙大城市学院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校教学、科研的经费投入不断加大,高校招标采购健康发展已成为助推高校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高校招标采购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时间紧,任务重,这些特性都会导致其成为廉政风险问题易发、多发领域。因此,如何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洁采购环境、筑牢采购管理工作拒腐防变的坚实堤坝成为了加强高校采购领域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1 高校采购领域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重要部署并提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净化社会风气、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责任,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招标采购领域的腐败问题一直都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痛点。中央纪委高度重视招标采购领域的反腐败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教育部也多次开展招标采购领域问题专项治理,对高校腐败问题坚持“零容忍”态度。由此可见,加强高校采购领域党风廉政建设,是高校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2 高校招标采购的特点及存在的廉政风险点
1. 高校招标采购的特点
一是专业性强。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纷繁复杂,不同学科的专业要求不同,既要满足教学的需求,又要满足科研的需求,所以高校的招标采购在种类、规格、性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用于科学研究的高精尖设备,其专业性要求较高,技术指标复杂,增加了评标难度;二是涉及面广。高校的招标采购工作是一项全员性工作,不仅需要每一位采购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还需要各部门、各学院甚至相关专业教师的通力合作。从招标采购项目的前期需求对接、招标文件编制、评标、合同签订到后期的验收等各个流程都需要学校相应人员的配合,以此保障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时效性强。高校作为知识密集型机构,其科研项目周期短、实施紧迫的特征决定了设备采购需具备显著时效性。此外,有些项目经费到位较晚,容易造成采购周期压缩、临时性采购等现象。
2. 高校招标采购存在的风险点
一是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目前尚有少数高校未建立专门的招标采购管理部门,而是挂靠财务处或者国有资产管理处,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采管分离。还有些高校虽然成立了专门的招标采购部门,但采购部门和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廉政监督制度不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机制;二是业务流程中的潜在风险。招标采购业务流程复杂,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规避招标、滥用权力等廉政风险。比如采购前期的调研不充分,论证立项不严谨,造成采购计划的倾向性,甚至重复购置设备导致资源浪费;三是思想道德风险。少数采购人员存在法纪意识淡薄的现象,因人情原因或贪图私利有意或无意地向投标单位泄露采购项目的关键信息,为投标人入围、串标提供了机会,影响了招标的公正性。
3 高校采购领域廉政建设的有效风险防控措施
1. 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体系
高校招标采购过程中存在的廉政风险,与采购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密切相关。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采购制度体系是招标采购工作正常、规范运行的根本。高校应在《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国家招标采购法律法规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全面梳理采购业务流程,健全采购内控制度,明确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监督部门的职权,确保重点环节层层把关,计划、论证、招标、验收等关键环节有效分离,对采购管理机构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经办人员等关键岗位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实现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且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
2. 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高校采购信息化管理系统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采购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手段,结合实际工作,建立全流程采购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推动采购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型。该系统应覆盖采购计划申报和审核、招标文件编制、合同签订、履约验收等核心环节,实现全流程线上闭环管理,确保采购全程公开、透明,运行过程留痕留迹,数据信息可查可控可追溯。同时还有效破解采购档案归集成本高、检索繁琐等难题,大量减少纸质使用,显著节约资金、人力及仓储成本。通过采购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及时纠正非法采购方式和采购行为,极大地降低了采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腐败风险,促使高校采购工作切实做到廉洁、规范、高效。
3. 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营造清廉采购生态环境
一是通过理论学习、工作例会、业务培训、专题讨论等方式及时学习传达上级部门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文件精神,开展廉政警示案例学习,不断增强采购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对从事招标采购的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廉政谈话,分析廉政风险点及应对措施,签订廉政承诺书,不断增强其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三是积极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通过建立廉政谈话角、增设廉政文化墙、开设廉洁读书角等方式营造廉洁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树牢采购人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洁思想意识。
参考文献:
1. 黄小琴 . 高校招标采购廉洁风险防控机制研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3 第 3 期 P79-82
2. 李韦华 . 高校仪器设备招标采购的廉政风险及防控机制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2 第 23 期 P37-39
3. 彭超 . 高校采购管理部门存在的风险难点及举措分析 [J]. 财会学习 2022 第 3 期 P130-133
4. 牛书花 . 高校设备招标采购领域的廉政风险及其防控措施 [J].廉政文化研究 2020 11 第 6 期 P75-81
作者简介:李超(1984-4),女,汉,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硕士,行政管理人员,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学、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