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如何应对网络媒体传播冲击

作者

杨海艳

新疆日报社 830000

引言: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人人皆媒时代的到来更是标志着任何人均可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在最大程度上丰富信息的来源和渠道。但随之而来的便是信息真伪难辨、谣言易扩散的问题,受众正面临信息快速过载的尴尬局面。主流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始终承担着传递真实信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面对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主流媒体必须在新媒体环境中寻找新的生存发展之道,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公众。

一、网络媒体发展对主流媒体的影响

(一)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

网络媒体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网络媒体以其即时性、跨地域性、互动性等特点,迅速打破了原有限制。网络新闻从最初的定时发布,已经发展到及时、实时甚至全时发布,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最新资讯。这种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使得传统主流媒体在信息传播速度上处于劣势,面临着信息落后的困境。同时,网络媒体通过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平台,形成庞大的用户生成内容,信息的多样性促使主流媒体必须更加关注受众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报道。

(二)内容生产模式的转变

传统主流媒体在内容生产上注重权威性、专业性,强调以新闻媒体为中心,内容更新速度相对较慢,尤其是在重大新闻报道上,需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需经过长时间审核。而网络媒体则以其灵活性和创新性,迅速占据内容生产的优势地位。网络媒体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内容的精准推送和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新型传播形式,丰富内容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使网络媒体在内容生产上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主流媒体需进行内容生产的转型创新,注重多元化融合发展,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与网络媒体的灵活性和创新性相结合,以生产出更具吸引力的内容产品。

(三)受众关系的重塑

传统主流媒体主要以单向传播为主,受众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网络媒体则以其互动性和参与性使受众能主动参与到信息传播和讨论中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交互方式,增强受众与媒体间的互动和联系。极强的互动性使受众不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而是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讨论者。同时,网络媒体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形成庞大的用户社群和粉丝群体,为媒体提供更加广泛的受众基础和影响力。在此背景下,主流媒体也开始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与受众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反馈,以提供更加贴近受众需求的内容和服务。

二、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应对网络媒体传播冲击的创新策略

(一)内容创新:提升质量与多样性

在提升内容质量方面,主流媒体应坚持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深入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提供深度报道和独家见解,以区别网络媒体的浅尝辄止、碎片化传播。在报道中注意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避免虚假信息和误导性信息的传播。坚持严格的新闻采编流程和审核机制,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在提升内容多样性方面,主流媒体需尝试运用多种媒介手段和表达形式,采用新闻短视频、新闻直播、图解新闻、H5、动海报及 5G、VR、AIGC 等,提高报道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尝试运用故事化、情感化等手段,将新闻报道与受众日常生活相结合,以提高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同时,主流媒体需鼓励受众参与到新闻报道过程,从传统的 PGC 转向“PGC+UGC”的融合生产模式,在丰富新闻报道内容的同时提高报道内容的贴近性与亲近性。通过开设线上新闻网站、移动客户端,为受众提供便捷的新闻阅读体验。此外,主流媒体还可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与受众进行实时互动与交流,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反馈,以提供更加贴近受众需求的内容和服务,构建以受众需求为导向的新闻编辑模式。

(二)渠道拓展:构建多元化传播网络

构建多元化传播网络的第一步是巩固传统媒体渠道,尽管新媒体蓬勃发展,但传统媒体起步较早、发展时间较长仍拥有庞大的受众基础和稳定的传播效果。主流媒体应持续优化传统媒体的内容制作和分发流程,确保其在新媒体时代依然能发挥作用。通过提高新闻报道的实效性和互动性,加强与传统媒体受众的互动沟通,增强传统媒体渠道的吸引力、影响力。积极拥抱新媒体,通过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开设官方账号,定期发布新闻短视频,以快速积累受众,扩大自身影响力。新媒体平台不仅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还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和传播速度,能迅速将新闻报道传递给更多受众。主流媒体可通过开设官方账号、发布短视频、开展线上活动等方式,积极融入新媒体生态与受众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在拓展新媒体渠道的同时,主流媒体还应注重与其他媒体的合作共享,以获取更多的新闻资源和信息,丰富报道的内容和形式,通过联合报道与合作宣传,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此外,在构建多元化传播网络的过程中,主流媒体应注重传播效果的检测和评估,了解不同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的特点和需求,为优化传播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及时发现和解决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三)技术融合:运用新兴技术提升传播效果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是主流媒体可快速收集和分析海量数据,深入了解受众的喜好、行为模式、消费习惯,实现精准推送和定制服务。通过建立以数据驱动的内容生产体系,利用大数据分析指导新闻报道选题、策划、制作,确保内容更加贴近受众的生活实际。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从辅助写作、语音合成到智能推荐、情感分析,正悄然改进新闻报道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模式。主流媒体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新闻报道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报道效率。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为受众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阅读体验,通过智能推荐学习通,为每位受众量身定制新闻内容,提升受众满意度和忠诚度。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引入,则为新闻报道带来全新的呈现方式,打破传统新闻报道的二维限制,将受众带入新闻现场,实现沉浸式报道。但技术融合并非一蹴而就,主流媒体在运用新兴技术时需充分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避免盲目跟风和技术滥用,并注重技术的伦理和法律问题,确保新闻报道的合法性、合规性。

(四)品牌建设:塑造独特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面对网络媒体传播带来的冲击,主流媒体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品牌定位,通过一系列策略性的品牌塑造活动,形成独特且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从而在新媒体环境中脱颖而出,赢得受众的信赖和忠诚。对此,主流媒体应明确自身的品牌定位,基于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受众需求、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通过深入市场调研,了解受众信息消费习惯、偏好以及对于新闻媒体的期待,从而确定自身在市场中的独特位置,形成差异化的品牌形象。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主流媒体还需要注重品牌的视觉识别和文化建设。品牌的视觉识别包括媒体的标志、色彩、字体等元素,元素应统一、清晰且具有辨识度,以便受众能够快速识别并记住媒体的品牌。同时,主流媒体还应注重品牌的文化建设,通过塑造独特的品牌理念和价值观,来增强品牌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品牌的文化建设可通过媒体内部的培训、活动以及对外宣传等多种方式来实现,使品牌的理念和价值观深入人心。此外,主流媒体需要注重品牌的持续传播和维护,品牌的塑造是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投入。主流媒体应制定长期的品牌传播计划,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传播活动,不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建立完善的品牌维护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品牌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确保品牌形象始终如一、深入人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下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与媒介的相互融合,推动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并迅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讯、休闲娱乐的主流形式。在此背景下,主流媒体要想重回主导地位,就必须重视自身的转型升级,通过创新报道形式、拓展传播渠道、融合新兴技术、加强品牌建设等手段,不断提升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受众的长期关注。

参考文献:

[1] 王辉 . 新媒体时代提升主流媒体新闻传播力的策略 [J]. 传媒论坛 ,2024,7(3):7-9.

[2] 严昭行 . 新媒体时代下主流媒体新闻传播的创新策略 [J]. 传播力研究 ,2024,8(21):49-51.

[3] 刘力. 基于广播电视的主流媒体提升传播能力的策略分析[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