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回采工作面矿压与顶板管理研究

作者

王雷

广丰煤炭运销有限责任公司广丰煤矿 云南省昭通市 657000

1 回采工作面的矿压规律

1.1 初次来压阶段矿压显现特征

在回采工作面开采初期,顶板岩层处于原始应力状态。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直接顶逐渐垮落,当直接顶垮落达到一定范围后,老顶开始悬露。老顶悬露面积不断增大,其自身的弯曲变形也逐渐加剧。当老顶的变形超过其极限承载能力时,就会发生初次断裂,这一过程伴随着明显的矿压显现。具体表现为工作面顶板下沉速度急剧增加,支柱受力显著增大,有时甚至会出现支柱被压坏的情况。同时,煤壁片帮现象加剧,巷道顶板下沉量和底鼓量也会明显增大,给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带来较大威胁。

1.2 周期来压阶段矿压变化规律

初次来压之后,随着工作面的继续推进,老顶会形成周期性的断裂和垮落,即周期来压。周期来压的间隔距离相对初次来压要小一些,但其矿压显现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周期来压期间,工作面的顶板压力会周期性地增大,顶板下沉速度也会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在周期来压前,顶板下沉速度逐渐加快,支柱受力逐渐增大;当老顶断裂垮落时,顶板压力达到最大值,支柱受力也达到峰值;之后,随着顶板的稳定,顶板下沉速度逐渐减慢,支柱受力也逐渐减小。周期来压的时间间隔和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煤层厚度、顶板岩性、开采方法等。

1.3 不同开采深度下的矿压分布特点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回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在浅部开采时,顶板岩层的自重应力相对较小,矿压显现相对较弱。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大,顶板岩层的自重应力逐渐增大,矿压显现也逐渐加剧。在深部开采时,不仅顶板压力会显著增大,而且巷道的支护难度也会大大增加。深部开采还可能引发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对工作面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此外,不同深度下的矿压分布还与地质构造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附近,矿压分布会更加复杂,可能出现局部应力集中的现象。

2 回采工作面矿压控制与顶板管理技术的措施

2.1 矿压监测与分析

为了有效控制回采工作面的矿压,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矿压监测系统。这一系统通过在工作面及其周边巷道内合理布置各类矿压监测仪器,例如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能够实时获取矿压数据。这些数据不仅能够反映出顶板压力的变化情况,还能显示出支架受力的具体状况以及煤岩体的变形情况等多种关键信息。对这些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准确记录,是确保矿压管理科学化的基础。

对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是整个矿压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专业技术人员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细致的解读,挖掘数据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信息。例如,当监测到顶板压力突然增大且持续上升时,这往往预示着顶板可能即将出现较大的变形甚至冒落的风险。通过对数据变化趋势和规律的深入分析,技术人员能够提前预测矿压显现的时间和强度,从而为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回采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2.2 合理的支架选型与布置

支架作为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的关键设备,其选型必须综合考虑工作面的地质条件、煤层厚度、顶板岩性等多种因素。对于顶板较为坚硬且稳定的工作面,可以选择支撑能力相对较小的支架,以满足基本的支护需求;而对于顶板破碎、易冒落的工作面,则需要选用支撑能力强、可缩性好的支架,以确保顶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支架布置方面,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支架排列整齐、间距均匀,这样才能保证支架能够有效地支撑顶板,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同时,根据工作面的推进方向和矿压分布特点,还需要合理调整支架的支护参数,如初撑力、工作阻力等。初撑力的大小直接影响支架对顶板的早期支护效果,足够的初撑力能够及时抑制顶板的早期下沉和离层,从而有效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保障回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2.3 顶板加固技术

当顶板条件较差时,必须采用顶板加固技术来增强顶板的稳定性,确保回采工作的安全。常见的顶板加固方法包括锚杆支护、锚索支护和注浆加固等。锚杆支护是通过在顶板中钻孔,将锚杆插入孔内并进行锚固,利用锚杆与围岩的摩擦力和锚固力,将不稳定的顶板岩层与深部稳定岩层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稳定的承载结构,从而提高顶板的整体稳定性。锚索支护则是在锚杆支护的基础上,采用更长、更强的锚索对顶板进行加固,能够提供更大的支护力,特别适用于顶板压力较大的复杂情况。注浆加固技术则是通过向顶板破碎岩体中注入水泥浆、化学浆液等材料,使破碎岩体胶结在一起,显著提高岩体的强度和整体性。注浆加固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顶板的力学性能,还能显著减少顶板的冒落和漏顶现象,进一步提升顶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回采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保障。

2.4 煤柱留设与巷道布置优化

合理留设煤柱是控制矿压和顶板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煤柱的尺寸和形状要根据工作面的地质条件、开采方式等因素进行科学设计。留设过大的煤柱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而留设过小的煤柱则可能导致煤柱失稳,引发矿压显现加剧和顶板事故。巷道布置也会对回采工作面的矿压和顶板管理产生重要影响。要尽量避免巷道与工作面形成锐角交叉,减少应力集中的影响。同时,要合理确定巷道的位置和支护方式,保证巷道在回采期间的稳定性。例如,采用沿空掘巷技术,将巷道布置在采空区边缘,利用采空区顶板冒落形成的矸石对巷道进行保护,能够有效降低巷道的维护难度和成本。

2.5 加强现场管理与安全培训

现场管理是回采工作面矿压控制和顶板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建立严格的现场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面的日常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顶板隐患,如顶板离层、支架损坏等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此外,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对矿压控制和顶板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维护支护设备,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同时,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顶板事故的能力。

3 结语

通过本研究,深入分析了回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探讨了有效的顶板管理技术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回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具有显著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且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矿压显现会更加剧烈,顶板管理难度也会相应增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矿压控制与顶板管理的技术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矿压监测系统、合理选型与布置支架、采用顶板加固技术、优化煤柱留设与巷道布置以及加强现场管理与安全培训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为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将继续深化研究,不断探索更加高效、安全的矿压控制与顶板管理方法,为煤矿开采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力杰 . 煤矿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与矿压控制技术研究 [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4,(14):61-63.

[2] 任志新 . 回采工作面矿压与顶板管理方式分析 [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22,(16):58-60.

[3] 高飞 . 回采工作面矿压与顶板管理初探 [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40(2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