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行业风光电新能源发电工程项目建设及开发策略
马云鹏
石家庄华电供热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能源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路径,风电和光伏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形式,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关注。通过探索电力行业中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实践,可更好地适应低碳发展的时代需求,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需要推动新能源发电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构建更加高效、稳定的现代能源体系。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风电;光伏
能源利用方式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传统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是全球共同的选择,在这一进程中,风电和光伏发电以其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特性逐渐占据核心地位。从资源禀赋到政策引导,再到技术突破,新能源发电项目正以全面发展的势态呈现多元化建设格局,通过深入挖掘项目建设与开发的主要特点,可以为行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思路,并加快现代能源体系的构建步伐。
一、电力行业风光电新能源发电工程项目建设及开发的意义
(一)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风光电项目为减少碳排放提供了现实路径,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方式,不仅有效替代传统化石能源,还通过减少污染排放,提升了能源开发利用的环保性。能源系统从以化石燃料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奠定了基础[1]。
(二)推动能源结构优化
在能源消费总量中,非化石能源比例的提高能够显著改善能源结构,增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随着风光电发电技术的进步,其开发潜力正在逐步释放,为构建稳定高效的新能源供应体系创造了条件。同时,风光互补模式以及储能技术的配套发展进一步保障了电力输出的稳定性。
(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新能源发电项目通过资源整合和工程建设,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发展,从设备制造到施工建设,再到后期维护与运营,新能源项目在为地区经济注入活力的同时,也推动了技术的普及与产业升级,为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二、电力行业风光电新能源发电工程项目建设及开发的原则
(一)绿色低碳
项目开发过程中需严格遵循环境保护要求,注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合理避让生态红线和基本农田,避免占用自然保护区和森林资源。绿色低碳的原则不仅体现在开发前期的规划设计中,也贯穿于施工过程与后续的运行维护阶段。
(二)经济可行性
新能源项目的开发需要充分考虑投资回报率,综合评估资源禀赋、建设成本和发电效益。在能源市场的竞争性配置中,平价上网政策对项目的经济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提升资源利用率、优化发电效率,确保项目具备较高的商业可行性。
(三)技术先进性
技术的进步是提升风光电项目竞争力的重要保障,通过智能电网、多能互补系统和储能设施的推广应用,可以显著提高项目的运行效率和发电稳定性。同时,数字化管理与预测控制技术也为优化能源调度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电力行业风光电新能源发电工程项目建设及开发的策略
(一)科学选址与规划
科学选址和规划是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其核心是资源优化与风险控制,选址需要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电网接入能力、交通条件及环境影响等因素,以确保项目在运行周期内的高效性与稳定性。风电项目需要评估风速、风向及年平均风功率密度等关键指标,而光伏项目则需分析日照时长、辐射强度及土地可用性等条件。此外,区域性规划与基地化开发有助于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2]。
例如,在风电和光伏基地开发中,可以通过精准选址,利用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建成多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在建设前进行全面的自然资源评估,确定了风速和光照条件适宜区域。同时,为降低发电后的输送损耗,项目建设与特高压输电通道同步规划,从而实现了区域资源开发的最大化利用。此外,规划还充分考虑了生态保护要求,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减少了对沙漠边缘生态系统的干扰,成功避免了项目对环境的破坏。
(二)简化审批流程
项目审批流程的优化直接关系到新能源发电项目的推进速度和经济效益,针对土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及接入系统方案审批等环节,需加快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提升审批效率。在实际操作中,土地预审应简化对敏感区的筛查程序,通过技术手段快速识别合规用地;环境评价则可引入区域评估机制,针对类似项目集中审查,减少重复审批。与此同时,需加强地方政府的协调能力,确保电网公司、自然资源局和生态环境部门在政策执行上的协同一致性。
例如,在分散式风电项目审批流程中,可以通过简化用地预审和电网接入环节,大幅缩短了项目启动时间,地方政府成立新能源项目专项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从选址、设计到审批的一站式服务。在分散式风电项目中,政府可以通过预先完成区域用地和环境影响的评估,为企业提供标准化的开发指导意见,从而避免了企业因单独审批耗费过多时间。此外,接入电网的流程也进行了优化,为企业快速投产创造了条件。
(三)技术创新与多能互补
技术创新为风光电项目提升效益和降低成本提供了重要手段,通过应用智能化和多能互补技术,可以解决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问题。发展水风光储多能互补系统,可实现不同能源形式之间的动态平衡,优化电力系统的整体调度能力,储能技术的引入可以平抑新能源的输出波动,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此外,数字化管理与预测控制技术为新能源发电的智能化调度提供了可能,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发电方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多能互补系统中,合理配置风、光、水和储能容量,有助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3]。
例如,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项目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探索出一条高效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以光伏发电为主,辅以风电和抽水蓄能系统,同时配套建设大规模储能设施和智能控制平台,在实际运行中,抽水蓄能系统白天利用光伏过剩电力抽水,晚上通过水力发电补充用电需求,成功实现资源的错峰利用和优化调度。此外,储能系统平滑了风光电输出波动,为电网提供了更加稳定的电力供应,通过多能互补和智能化管理,项目的综合发电效率提高,成为我国新能源综合开发的典范。
结语:
清洁能源的开发是应对资源约束与环境挑战的有效手段,风电和光伏发电凭借资源的可再生性和环境友好性,逐步在全球能源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新能源发电项目为探索现代能源体系提供了新的契机,从长远来看,技术与政策的不断优化将为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黄潇,程敏,雷向强,等.新能源发电企业项目投资前期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24,8(6):90-94,102.
[2]高天宇.新能源光伏发电站项目建设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光源与照明,2022(11):71-73.
[3]郭登平.新能源光伏发电站项目建设管理优化策略分析[J].科学与财富,2023(16):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