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EPC项目管理中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孙文
宁夏国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 要:本文聚焦市政工程EPC项目管理,详细剖析该模式在实际运作中面临的难点,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通过对EPC模式特点的阐述,从项目启动、设计规划、物资采购、现场施工及风险防控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为提升市政工程EPC项目管理水平提供全面且实用的参考。同时,引用相关文献,强化对该领域关键要点的深入理解。
关键词:市政工程;项目管理;EPC
引 言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具有关键意义。EPC(设计采购施工)模式凭借其能够有效整合设计、采购与施工资源的优势,在市政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有助于缩短项目工期、控制建设成本,提高项目整体效益。然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市政工程EPC项目面临着诸多复杂且棘手的难点,如项目前期需求不明、设计与施工协同性差、采购环节风险难测等。深入研究并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保障市政工程EPC项目的顺利推进、提高项目质量与效益至关重要[1]。
一、市政工程EPC项目特性
(一)责任主体唯一性
在EPC模式下,总承包商承担着项目从设计、采购到施工的全部责任,与传统模式下各参与方责任分散的情况截然不同。这就要求总承包商必须具备强大的综合管理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能够有效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全流程协同性
从项目的规划设计到最终交付使用,EPC模式强调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衔接与协同运作。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行性以及采购成本的控制,施工过程要严格遵循设计要求进行,而采购工作则必须与设计和施工进度精确匹配,从而实现项目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二、市政工程EPC项目管理痛点
(一)项目启动阶段困境
1.需求认知误区
市政工程由于涉及公众利益,其需求往往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业主在表述项目功能与标准时可能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而总承包商若在前期调研中未能充分理解业主意图以及公众的实际需求,极易导致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脱节。这将引发后期频繁的设计变更,不仅增加项目成本,还会对工期造成严重影响[2]。
(二)设计规划管理难题
1.设计与施工衔接障碍
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在工作重点和思维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设计人员通常更注重方案的科学性与美观性,而施工人员则更侧重于方案的可操作性与成本控制。这种差异可能导致设计图纸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实施困难的情况,需要反复进行沟通协调,甚至不得不对设计进行变更,从而影响项目进度与成本控制。
(三)物资采购管理挑战
市政工程所使用的材料与设备质量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在采购过程中,市场上供应商众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总承包商很难全面、准确地评估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与质量控制体系。一旦选择了不合格的供应商,可能会导致材料设备出现质量问题,对工程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三、市政工程EPC项目管理痛点应对策略
(一)项目启动应对策略
1.强化沟通调研
总承包商在项目前期应与业主进行充分沟通,通过组织会议、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业主对项目功能、标准、投资等方面的需求。同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特别是对于涉及民生的市政工程,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公众期望。此外,加强对项目边界条件的勘查分析,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地下管线探测等工作,全面掌握周边环境与条件,为项目实施提供准确依据[3]。
2.精细项目策划
基于对项目需求与边界条件的充分了解,制定详细的项目策划方案。明确项目目标、范围、进度计划、成本预算等关键要素,并制定完善的风险应对预案。项目策划应具有前瞻性与灵活性,以适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二)设计规划应对策略
建立设计与施工协同工作机制,在设计阶段邀请施工人员参与,充分听取施工方的意见和建议,使设计方案更具可操作性。同时,设计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与施工团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解决设计问题。积极推行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管理模式,打破设计与施工之间的壁垒,提高工作效率。
(三)物资采购应对策略
1.构建严格供应商评估体系
制定详细的供应商评估标准,从企业资质、生产能力、质量控制体系、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对供应商进行全面评估。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优先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在采购合同中明确质量标准与违约责任,加强对采购产品的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工程要求[4]。
2.优化采购计划与成本控制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合理安排采购时间与数量,避免库存积压与施工延误。通过招标、询价等方式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争取获得优惠价格。加强对采购成本的监控与分析,及时发现并调整成本偏差。
(四)现场施工应对策略
建立高效的施工组织协调机制,明确各参与方的职责与工作流程。总承包商要发挥主导作用,定期召开工程协调会议,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如BIM 技术、项目管理软件等,实时监控施工进度、资源分配等情况,提高施工组织协调的效率与精准度。
(五)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采用多种风险识别方法,如头脑风暴法、检查表法、专家调查法等,对项目各阶段的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识别。组织跨部门团队参与风险识别工作,充分发挥各专业人员的经验与知识,确保风险识别全面准确。建立风险清单,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类整理,明确风险特征与影响范围。
四、案例分析
项目启动阶段,总承包商发现业主对桥梁的设计风格、承载能力等要求表述不够清晰,且场地存在地下暗河等复杂地质情况,项目边界条件不明。总承包商与业主进行了多次深入沟通,组织专家对桥梁设计要求进行论证,明确了设计风格与承载能力等关键指标。同时,委托专业地质勘查机构对场地进行详细勘查,制定了针对地下暗河的处理方案,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准确依据[5]。
设计过程中,设计方案在施工可行性方面存在问题,如桥墩基础设计与现场地质条件不符,且设计进度滞后。总承包商成立了设计施工联合小组,施工人员提前参与设计讨论,提出了基础设计优化建议。同时,加强对设计进度的监控,建立了周报制度,及时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设计按时完成。
五、结论
市政工程EPC项目管理在项目启动、设计规划、物资采购、现场施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难点。通过强化沟通调研、加强协同工作、建立科学管理体系等针对性策略,能够有效应对这些难点,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保障市政工程EPC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在未来的市政工程建设中,应不断总结经验,持续优化管理方法,推动EPC模式在市政工程领域的更广泛应用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青,刘炳胜.EPC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下的风险分析[J].中国港湾建设,2023(1):67-70.
[2]丁士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3]尹贻林,周金娥.EPC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要点研究[J].建筑经济,2022(11):45-48.
[4]乐云,李永奎。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建筑经济,2021(9):16-19.
[5]何清华,戴智雄,杜亚灵.EPC总承包模式下设计施工协同的内涵与机制研究[J].建筑经济,2022(10):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