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研究
杨甜
宁夏秦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751100
摘 要: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软土地基在市政工程建设中较为常见,因其具有含水量高、压缩性大、强度低等特点,若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市政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本文深入研究市政工程中软土地基的特性,详细分析各类施工处理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其应用效果,在为市政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市政工程;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方法;地基加固
引 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政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市政道路、桥梁、排水等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软土地基的不良工程特性给市政工程施工带来诸多挑战,如地基沉降过大导致路面开裂、桥梁墩台倾斜,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因此,深入研究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对于提高市政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软土地基的特性
(一)高含水量
软土通常含有大量的水分,其含水量一般大于液限。这是由于软土的颗粒细小,孔隙比大,能够吸附大量的水分子。高含水量使得软土的重度较大,且处于软塑或流塑状态,抗剪强度极低[1]。
(二)高压缩性
软土的孔隙结构决定了其在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的压缩变形。软土的压缩系数一般较大,在较小的压力增量下,就能产生显著的压缩量。这会导致市政工程在建成后,地基出现较大的沉降,影响工程的稳定性。
(三)低强度
软土的抗剪强度较低,内摩擦角和粘聚力都较小。这使得软土地基在承受上部荷载时,容易发生剪切破坏,降低地基的承载能力。
二、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
(一)换填法
原理:将地基表层一定深度范围内的软土挖除,换填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的材料,如砂、碎石、灰土等,通过换填材料的良好力学性能,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地基沉降。
适用范围:适用于浅层软土地基,一般处理深度在2-3m以内。例如,在一些小型市政道路或场地平整工程中,当软土厚度较小时,可采用换填法进行处理。
优缺点
优点:施工工艺简单,技术要求不高,施工速度快,成本相对较低。
缺点:对于深层软土处理效果不佳,挖除软土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且换填材料的质量控制较为关键。
(二)排水固结法
原理:在软土地基中设置竖向排水体(如砂井、塑料排水板等),并在地基表面施加预压荷载,使地基中的孔隙水通过排水体排出,孔隙体积减小,地基逐渐固结,强度提高。随着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有效应力增加,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后期沉降。
适用范围:适用于处理厚度较大的饱和软土地基,如大型市政广场、机场跑道等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
优缺点
优点:处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工后沉降。对于深厚软土层,是一种较为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
缺点:处理周期较长,需要有足够的预压时间使孔隙水充分排出;预压荷载的施加和控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否则可能影响处理效果[2]。
(三)深层搅拌法
原理:利用深层搅拌机械,将水泥、石灰等固化剂与软土强制搅拌,使软土与固化剂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形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加固体,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地基沉降。
适用范围: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粉土等软土地基,尤其适用于对变形控制要求较高的市政工程,如城市桥梁的地基处理。
优缺点
优点: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施工时无振动、无噪音;能有效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固化剂的用量和搅拌深度,适应性较强。
缺点:施工质量受搅拌均匀程度影响较大,需要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对施工机械和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四)强夯法
原理:通过起重机将重锤提升到一定高度后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强大的冲击力和振动,使地基土密实,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降低地基的压缩性。在强夯过程中,地基土的结构被破坏,孔隙减小,土体重新排列,强度得到提高[3]。
适用范围: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于软土地基,若软土中含有一定的粗颗粒成分,也可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但需谨慎设计和施工。
优缺点
优点:施工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处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均匀性。
缺点:施工时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音,对周边环境有一定影响;不适用于饱和软粘土等对振动敏感的地基土,且强夯参数的确定需要通过现场试验来确定。
(五)加筋法
原理:在软土地基中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如土工格栅、土工织物等)或设置土钉、锚杆等加筋体,通过加筋体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和嵌固作用,增强土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加筋体能够约束土体的侧向变形,分担土体所承受的荷载,从而改善地基的力学性能[4]。
适用范围:适用于处理浅层或中浅层软土地基,常用于市政道路的路堤、边坡等部位的软土地基处理,以增强土体的稳定性。
优缺点
优点:施工方便,对地基土的扰动小,能有效提高土体的抗滑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土工合成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柔韧性,可适应不同的地基变形。
缺点:加筋材料的质量和铺设工艺对处理效果影响较大,需要严格控制;对于深层软土地基,单独使用加筋法处理效果有限,常需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三、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方法
处理方法选择:考虑到软土厚度较浅,且对施工工期有一定要求,最终选择换填法进行地基处理。换填材料选用级配良好的碎石,换填深度为3m。
施工过程:首先将软土挖除,注意控制开挖深度和范围,避免超挖或欠挖。然后分层铺设碎石,每层厚度控制在30-50cm,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在换填过程中,对碎石的级配、含水量等进行严格检测,确保换填质量[5]。
处理效果:经过换填处理后,地基的承载能力明显提高,满足了道路设计要求。在道路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地基沉降较小,路面未出现明显开裂和变形,处理效果良好。
四、结论
软土地基在市政工程中较为常见,其不良特性对市政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构成潜在威胁。针对软土地基的不同特性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处理方法至关重要。换填法、排水固结法、深层搅拌法、强夯法和加筋法等是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在实际工程中,应综合考虑软土的性质、处理深度、工程要求、施工环境和成本等因素,合理选择一种或多种处理方法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加强质量控制和监测,确保软土地基处理质量,为市政工程的顺利建设和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市政工程建设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潘志芬.关于真空预压技术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探究[J].砖瓦,2025,(01):152-154.
[2]张寒.超长钻孔灌注桩在软土地基处治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01):118-120.
[3]储兆微,李幸阳,袁帅,等.非完整井群软土地基的虹吸排水效果研究[J/OL].地基处理,1-11[2025-01-2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3.1416.TU.20250106.1328.002.html.
[4]储诚富,宋鸿翔,蔡沪荣,等.大面积分级堆载预压工况下软土地基的沉降预测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7(12):1668-1674.
[5]纪颖波,张继严,毕俊伟,等.高铁荷载下软土地基振动与塑性变形特性[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55(12):4615-4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