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工艺分析
马立明
宁夏新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 要:本文围绕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工艺展开深入分析,阐述各关键施工环节的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措施,旨在为提高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确保市政道路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与耐久性。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工艺
一、引言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路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与行车安全[1]。路基作为道路的基础结构,承受着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工艺,对于保障道路工程质量、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前准备
(一)施工测量
导线点、水准点的复测与加密
施工前,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全面复测,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等,确保测量精度。根据施工需要,对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加密,以满足路基施工过程中的测量需求[2]。
路基中线与边线的放样
依据设计图纸,通过全站仪精确放样出路基的中线和边线,并用木桩或石灰线进行标记。在放样过程中,要考虑道路的纵坡、横坡等因素,确保路基的几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二)场地清理
地表杂物清除
清除施工范围内的杂草、树根、垃圾等杂物,对原地面的腐殖土、淤泥等不良土层进行挖除,并运至指定地点进行处理。
障碍物拆除
对于施工区域内的建筑物、电线杆、地下管线等障碍物,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后,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拆除或迁移,确保施工场地具备良好的作业条件。
(三)材料与机械设备准备
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提前采购合格的路基填筑材料,如土料、石料等。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其物理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例如,土料的含水量、液塑限、压实度等指标应满足相关标准。
机械设备准备
配备齐全的施工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平地机等,并确保设备性能良好,能够正常运行。同时,准备好相应的计量设备,如水准仪、全站仪等,用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与控制。
三、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工艺
(一)路基开挖
土方开挖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土方开挖方式。对于浅挖方路段,可采用推土机直接推土;对于深挖方路段,宜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进行开挖。在开挖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开挖深度和边坡坡度,避免超挖或欠挖[3]。同时,做好临时排水措施,防止雨水浸泡基坑。
石方开挖
对于石方路段,可根据岩石的硬度和风化程度选择合适的开挖方法。对于软岩或强风化岩石,可采用挖掘机直接破碎开挖;对于坚硬岩石,通常采用爆破开挖。在爆破施工前,要制定详细的爆破方案,并报相关部门审批[4]。爆破过程中,严格控制装药量和爆破参数,确保爆破安全,同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爆破后,及时清理松动的石块,对边坡进行修整。
(二)路基填筑
基底处理
对路基基底进行压实处理,使其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对于特殊地基,如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等,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软土地基可采用换填法、排水固结法、深层搅拌法等进行处理,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分层填筑
按照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和松铺厚度进行分层填筑。一般情况下,土方每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30cm,石料每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50cm。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从最低处开始,逐层向上填筑[5]。在填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填料的含水量,使其接近最佳含水量。如含水量过高,可采用翻晒或掺入生石灰等方法降低含水量;如含水量过低,可适当洒水湿润。
摊铺整平
填料填筑后,先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精平,确保填筑层面的平整度和横坡符合设计要求。在整平过程中,要及时检查松铺厚度,如有偏差及时调整。
压实作业
选用合适的压实机械进行压实作业。对于土方路基,可采用光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等;对于石方路基,宜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压实过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由边向中” 的原则,相邻碾压轮迹应重叠1/3-1/2轮宽。压实遍数根据压实度要求和压实机械性能确定,一般为4-6遍。每压实一层,要及时检测压实度,确保压实度符合设计标准。
(三)路基边坡施工
边坡修整
在路基填筑或开挖过程中,同步进行边坡修整。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的方式,按照设计边坡坡度进行刷坡,使边坡坡面平整、顺直。对于土质边坡,刷坡后可采用拍实或挂网喷浆等方法进行防护,防止边坡坍塌。
边坡防护
根据边坡的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边坡防护形式。常见的防护形式有植物防护、工程防护等。植物防护如种草、铺草皮等,适用于土质边坡且坡度较缓的情况,具有环保、美观等优点;工程防护如挡土墙、护面墙、锚杆锚索等,适用于岩石边坡或土质边坡稳定性较差的情况,能够有效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四、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
严格检验制度
对路基施工所用的原材料,如土料、石料、石灰、水泥等,严格执行检验制度。每批材料进场前,必须提供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并按规定的频率和方法进行抽样检验。检验项目包括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等,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不合格材料处理
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不予使用,并及时清理出场。同时,对不合格材料的来源进行追溯,查明原因,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
建立健全工序质量控制体系,对路基施工的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监控。上一道工序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例如,在路基填筑过程中,每层填料的压实度、平整度、横坡等指标必须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筑。
质量检测频率
按照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确定合理的质量检测频率。对路基的压实度、弯沉值、平整度、宽度、厚度等关键指标进行定期检测。例如,压实度检测每1000m² 至少检测2点,不足1000m² 时按1000m² 计;弯沉值检测每车道、每20m测1点等。通过高频次的检测,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进行整改。
(三)成品保护
防止机械损伤
在路基施工完成后,合理规划施工便道和机械设备行驶路线,避免机械设备对已成型的路基造成损伤。如确需在路基上行驶,应采取铺垫钢板等保护措施。
防止水毁
完善路基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畅通。在雨季来临前,对排水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防止雨水冲刷路基,造成边坡坍塌、路基下沉等水毁病害。
五、结论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工艺复杂,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都直接关系到道路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通过做好施工前的充分准备,严格把控路基开挖、填筑、边坡施工等关键施工工艺,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道路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为市政道路工程的顺利交付和长期安全使用奠定坚实基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应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进一步优化施工工艺,提升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邓仁伟.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工艺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4,9(16):32-34.
[2]陈君宇,郭晓龙.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工艺[J].四川建材,2023,49(12):119-120+123.
[3]张峰江.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3,(32):34-36.
[4]吴利芳.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J].江苏建材,2022,(05):64-66.
[5]李文军.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探讨[J].新型工业化,2022,12(08):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