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前教育保育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

何洁梅

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二幼儿园

摘要:学前教育是面向3-6岁学龄前儿童开展的教育,旨在促进认知发展、培养良好习惯,从而为当下、未来的发展提供动力。因此,保育、教育工作是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其质量与幼儿、园所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成为督导工作的重点内容。本文即从学前教育出发,以保育、教育为引领探究开展综合评价的路径、策略,以此来实现督导工作价值的同时为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及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保育教育;质量监测;综合评价

一、学前教育保育教育质量开展综合评价的意义

(一)优化督导工作路径

《评估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督导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办园方向、保育与安全、教育过程、环境条件、队伍建设以及内部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实地督导、结果反馈等方式促使幼儿园认识到自身的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等,以此来助力幼儿园教育教学效果提升。督导工作指向保育教育质量并开展综合评价实践的开展,无形中优化了督导工作的路径并为督导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围绕着保育教育质量开展综合评价并形成相应的量表、体系等,综合评价量表同时可以为其他方面的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参考并以此为依据开展调整、优化等工作。如此,幼儿园督导工作的路径、方式将逐渐走向系统化、便捷化,实现督导价值的同时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输送动力。

(二)认识保育教育不足

学前教育的价值、意义是极为广泛的,在发展幼儿认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倘若保育、教育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对于幼儿个人成长、园所发展等均会产生影响。学前教育保育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的开展则可以有效地避免问题的发生,并且能够从根源出发解决问题促使园所领导、教师等认识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督导人员借助量表并通过实地督导的形式针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同时形成一份书面的意见书并发送给幼儿园。意见书阐述着当前幼儿园保育、教育中的优点,同时还需要将缺点、不足等一一罗列。如此,当领导、教师等接受意见书后则可以从实际出发进行整改,并达到优化保育、教育过程、效果的目的。

(三)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保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教师专业能力、水平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而探究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则可以为保育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提供保障。督导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关注环境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需要注重指导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学前教育保育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背景下,督导人员可以促使幼儿园从大问题出发分析小问题,并使其意识到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对于保育、教育质量的影响。同时,督导人员在幼儿园内组织开展教研活动,针对教师保育、教育工作给予专业的指导并促使其专业能力、素养的提升。如此,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得到了有效保障,为园所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了助力。

二、学前教育保育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路径探析

(一)因地制宜,积极研发综合评价量表

幼儿园虽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场所,但是园所之间的办园理念、人才培养方向等均有所不同。推动学前教育保育教育质量综合评价量表构建的过程中,督导人员应发挥自身的价值并从园所实际出发进行分析、探索与实践。如此,因地制宜下综合评价量表的构建能够更好地为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从而达到优化幼儿教育、助力幼儿教育效果提升的目的。此外,确立评价量表的基础上需要设置相应的等级,以此来判断幼儿园保育、教育效果、质量并实现督导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例如,幼儿园将“让每一个幼儿感受、体验学习成长的快乐”作为办园理念,日常保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幼儿的情感体验为核心、以促使幼儿享受快乐为目标。因地制宜理念的引领下,督导人员则需要从幼儿园开展走访、观察等方面的工作,从环境、整体面貌等层面出发检验其是否贯彻了办园理念。在此基础上,建设保育、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以办园理念作为参考,并积极开展评价量表的研发。如,保育、教育中师幼沟通、互动频繁,能够达到促进幼儿成长的目的;幼儿通过保育员的帮助掌握生活技能并且能够为之感到自豪;教育活动中能够见证孩子的成长、感受孩子的欢乐等等。同时,督导人员还可以将评价量表逐渐细化,形成不同的标准、评价方向等等。综合评价量表的研发为督导人员开展保教、教育综合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同时还可以达到优化督导路径、提升督导成效的目的。

(二)实地督导,客观记录保育教育质量

督导工作的开展不能只停留于书面文件,而是需要真正地走进幼儿园、课堂、办公室等等,以亲眼看、亲耳听的形式客观地了解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在此背景下,督导人员应对实地督导的时间、方式等进行合理规划,尽可能地通过实地督导收集真实、有效的案例。同时,督导人员可以结合评价量表、教师以及园所领导的具体表现客观地进行记录,围绕着记录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并完成意见书的撰写。如此,意见书将发送至幼儿园,促使其开展整改、优化等工作。

例如,督导小组不定时、不定期地指派督导人员到幼儿园开展实地督导工作,从而收获更为客观的信息。同时,督导人员为保障信息的客观、有效,应自主地杜绝同幼儿园领导、教师建立联系,采用随机走访的方式开展实地督导。如此,督导人员即可从环境、管理等层面出发进行监测,及时记录并为意见书的撰写积累素材。同时,针对保育教育质量开展综合评价,督导人员需要走向一线即采用推门听课、一旁观察等方式实施自身作为督导人员的职能。在此背景下,督导人员可以以更为直观的方式检验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并结合评价量表中的内容及时地开展评价工作。可见,实地督导的价值、意义是不可忽视的,学前教育保育、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践的开展,督导人员需切实做到走进一线,从而为幼儿教育效果、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及园所的发展提供助力。

(三)教研活动,助力保育教育质量提升

教师的能力、水平关乎学前教育保育、教育质量,而针对保育、教育质量开展综合评价的过程中则需要意识到组织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因此,督导人员结合综合评价结果从不同角度出发创设多元主题,立足于幼儿园组织全体教师、领导及保育人员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接受专业指导的同时为自身专业能力、素养的提升提供助力。教研活动为实现督导价值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也为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能够使其以全新的方法、手段等开展保育、教育工作,从而更好地为幼儿成长提供服务。

例如,督导小组向幼儿园发送意见书,并将如何提升保育、教育质量,如何优化幼儿园教育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意见传递给幼儿园,促使其从实际出发开展整改等活动。与此同时,督导人员针对意见书中的某一角度创设主题,诸如“更新幼儿教育理念对于教育效果提升的意义”“如何吸引幼儿——教师语言的艺术”等等,并组织全体教师、保育员以及园所领导开展教研活动。活动中,督导人员首先可以从专业的角度解读意见书,并联系实际来提升教师、领导以及保育员的认识。同时,督导人员便可以从主题出发开展培训工作,以此来助力教师能力、素养的提升。教研活动不仅仅是开展教师培训的平台,同时也是教师交流、互动的重要路径。督导人员可以引导教师积极分享自身在保育、教育工作的困惑,参与本次教研活动的体验、收获,未来开展保育、教育的方法、路径等。如此,督导人员引领下开展教研活动,能够更好地实现教研活动的价值并助力保育教育质量提升。

结束语:综上所述,督导立足于学前教育保育教育质量探究开展、实施综合评价的路径,能够为园所教育质量、师资力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助力。在此背景下,督导可以从园所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探索,并积极研发综合评价量表;发挥自身作为督导的职能,以多样化的方式开展监督、监测等活动,客观地记录保育教育质量;以优化师资队伍为目的组织教研活动,以教研的助力教师专业能力、素养提升并为保育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于风丽.教研赋能,推动幼儿园保育教育高质量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背景下的区域教研探索与实践[J].山东教育,2024,(Z6):26-28.

[2]韩秀云.以1+3s幼儿园保教质量综合评价推动县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3,39(12):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