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证”融通的评价机制实践研究
尹超 闫利恒
江苏省灌云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 “课证”融通旨在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课证”融通的评价机制实践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它涉及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有效衔接,旨在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探讨了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证”融通的评价机制及其实践研究,以期为中职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职 课证融通 评价机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技能培训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推动学校职业教育与产业、企业、社会的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课证”融通是将职业资格证书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课证”融通是指通过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与课程教学内容相融合,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能够达到职业资格的要求。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还能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实现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本文探讨了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证”融通的评价机制及其实践研究,以期为中职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一、评价机制设计原则
1.践行技能评价机制全接触
课程内容与证书标准要有效对接,需要对课程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进行深入分析,确保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的要求相匹配。这一过程需要校企双方的紧密合作,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和证书考核要点。
2.推动技能评价机制多元化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课证”融通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项目作业、实操考核、案例分析等,以综合评估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3.贯彻技能学习评价全过程
技能学习评价整个过程要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除了期末的终结性评价,还应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评价机制实践案例分析
以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为例,该专业在实施“课证”融通过程中,将广告设计师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融入课程教学。通过设计与实际工作场景相似的教学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也能掌握职业资格证书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评价方式包括项目报告、实操演练和期末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专业能力。
我校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为例,该课程通过“课证”融通的教学改革,实现了学生课程学习与职业技能双提升。首先,基于岗位需求确定课程内容,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标准融入课程教学中,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其次,通过模拟真实工作情景的教学方法和实训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最后,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和第三方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职业技能水平。
三、评价机制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新职教法明确了职教的类型教育地位,并强调了要通过教学改革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国家职教改革实施方案重点提到: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促进产教协同育人,全面推动校企加深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但现实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政府和学校关于“课证”融通的实施方案还没有完全理顺、“双师型”教师能力水平还有待提升、“课证”融通教学与评价相配套软硬件资源还不够完善、行业和企业参与协同育人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等问题。课证融通现在中职学校大都还停留在表象层次,未能深入转化。课程融通还需整合多方资源,多维度推动“课证”融通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滞后
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随着行业发展不断更新,而课程内容往往滞后。对此,应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定期更新课程内容,确保与行业需求同步。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应加快教材更新频率,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实时跟踪技术发展动态,确保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其次,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职业等级考核的标准融入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建立教材与职业等级考核的联动机制,使教材内容能够及时响应考核要求的变化,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2.评价体系不完善
标准不统一,权威性受质疑:当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颁发机构繁多,既有政府相关部门,也有行业协会和商业培训机构。不同机构制定的标准和考核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证书的权威性和认可度参差不齐。有些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放宽考核标准,使得证书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当前的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知识考核,忽视技能和素养的评价。应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增加技能和素养的考核比重,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课证”融通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课证”融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中职学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企业实践、职业资格考评员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师还应积极参与行业交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确保教学与行业同步发展。
四、评价机制实践中反思与体会
1.目标导向要准确
评价机制应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确保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能够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证书。
2.过程评价要全面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3.多元化评价要有效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和第三方评价,评价要有实效,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职业技能水平。
4.评价要及时反馈并改进
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以便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总之,“课证”融通的评价机制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课证”融通的评价机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需求,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 曾天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08).
[2] 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的价值追问、学理依凭和实践创新[J]. 程智宾;李宏达;张健.职教论坛,2021(11).
[3]互联网背景下“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路径. 杨秋红.中国新通信,2024(03).
[4]中高职计算机专业“1+X”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探究. 尹亚波.现代职业教育,2020(06).
[5]孙善学.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