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精细化护理模式对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术中安全管理的影响研究
王奕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精细化护理模式对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术中安全管理的影响,为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中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32.5%)(P<0.05)。结论 手术室精细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心脏瓣膜病变;手术室;安全管理
心脏瓣膜病变是心血管外科常见病种之一,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式。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但术中的安全管理仍然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1]。手术室精细化护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注重细节管理的护理模式,其在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研究表明,规范化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能显著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探讨手术室精细化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术中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80例心脏瓣膜病变手术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5-73岁,平均(58.6±6.4)岁;病变类型:二尖瓣病变22例,主动脉瓣病变18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3-75岁,平均(59.2±6.8)岁;病变类型:二尖瓣病变20例,主动脉瓣病变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主要包括术前进行常规准备,核对患者信息、手术部位及手术用物;执行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手术人员及器械的消毒隔离;按要求准备手术物品,包括器械、敷料、溶液等;术中常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进行物品清点,完成交接工作。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模式,具体包括:
术前精细化管理:由经验丰富的手术室护士提前1天进行访视,详细了解患者病史、过敏史、用药情况等,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和心理状态。向患者讲解手术流程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包括体位管理、保温措施、心理干预等。采用标准化评估表格,对手术所需物品、设备、人员进行全面评估和准备。
环境精细化管理:严格控制手术室温度在20-24℃、相对湿度45%-55%,每日进行紫外线消毒,定期检测空气菌落数。合理规划手术器械和设备摆放,确保医护人员操作便利。制定详细的消毒时间表,规范消毒流程。定期监测环境卫生指标,确保手术室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手术配合精细化管理:采用高精度监护设备,实时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根据手术要求和患者个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体位垫和固定装置,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确保手术器械使用安全。制定各类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团队快速反应能力。
1.3 观察指标
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包括体温过低(<36℃)、血压波动(收缩压<90mmHg或>160mmHg)、心律失常、意外出血等。统计并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32.5%)(P<0.05),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精细化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术中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32.5%)。具体分析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观察组在体温过低(2.5%比7.5%)、血压波动(5.0%比12.5%)、心律失常(2.5%比7.5%)和意外出血(0%比5.0%)等方面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精细化护理模式通过系统的术前评估和规范的术中管理,能够显著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精细化护理模式构建了完整的术前评估体系。通过术前详细评估,护理人员能够及早发现患者的潜在风险因素,如基础疾病、用药情况、凝血功能等,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4]。这种个性化的评估和准备工作,显著降低了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并发症风险。
其次,在手术环境管理方面,对手术室温湿度的精准控制(20-24℃,45%-55%)是降低体温过低发生率的关键因素。研究显示,维持适宜的手术室温度不仅能预防患者低温,还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4]。通过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监测环境卫生指标,确保了手术环境的安全性,这与观察组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密切相关。
在手术配合方面,通过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应急预案,提高了团队的协调性和应急处置能力。精细化护理模式特别强调团队协作,通过定期培训和演练,使护理人员能够快速识别和处理术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这解释了观察组在血压波动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原因。实时监测和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使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有效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质量控制方面,精细化护理模式建立了完善的评价和反馈机制。通过定期总结分析不良事件,持续改进护理流程,不断提高护理质量。这种动态的质量管理方式,使护理团队能够不断积累经验,优化护理措施,从而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风[5]。
综上手术室精细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更新,张文婉,马玲,等.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围手术期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24,25(09):1395-1398.DOI:10.16440/J.CNKI.1674-8166.2024.09.29.
[2]廖子南,宁燕.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养生保健,2024,42(17):122-125.
[3]吴永清.持续质量改进围术期护理管理联合预康复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的影响[J].中华养生保健,2024,42(17):134-137.
[4]杨巧珍,王华芬,陈霞,等.经导管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4,5(06):530-537.
[5]李珊.图文式路径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康复进程及满意率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4,37(08):1388-1390.DOI:10.19381/j.issn.1001-7585.2024.08.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