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管理措施
杨旭 陈文琼 季青梅 余勇 岳银通讯作者
昭通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云南昭通 657000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损失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然而,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施用现象日益严重。这种情况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还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威胁生物多样性,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并探索有效的可持续管理措施,对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1 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1.1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化肥的长期大量施用会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大量使用氮肥,会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团粒结构,降低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过量的磷肥会在土壤中积累,形成难溶性磷酸盐,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其他养分的有效性。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同样会对土壤造成危害,农药中的有害物质残留于土壤中,会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平衡,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转化,进而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降低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最终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1.2 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化肥和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容易通过地表径流、淋溶等方式进入水体。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鱼类等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农药进入水体后,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作用,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生存,一些毒性较强的农药还可能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传递,最终危害人类健康。同时,污染的水体用于农业灌溉,又会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危害农作物生长。
1.3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化肥在施用过程中,部分氮肥会以氨气、一氧化二氮等气体形式挥发到大气中。氨气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前体物之一,会加剧大气污染;一氧化二氮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其增温潜势远高于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变暖有显著影响。农药在喷洒过程中,部分会以气溶胶的形式进入大气,农药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会与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污染物,加重空气污染,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
2 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可持续管理措施
2.1 科学施肥用药
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肥力状况和气候条件,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做到精准施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确定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按需补充相应的肥料,避免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在农药使用方面,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和施药时机,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控制用药剂量和施药次数,避免滥用农药,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2.2 推广替代技术
积极推广化肥农药替代技术,减少对传统化肥农药的依赖。在肥料替代方面,大力发展有机肥,利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进行堆肥处理,生产优质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推广生物肥料,如根瘤菌肥、解磷解钾菌肥等,利用微生物的固氮、解磷、解钾作用,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在农药替代方面,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手段控制病虫害;推广物理防治技术,如利用杀虫灯、黄板诱杀等方法减少害虫数量;研发和应用新型环保农药,如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等,降低农药对环境的危害。
2.3 完善政策法规
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化肥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管理。制定严格的化肥农药生产标准,规范生产企业行为,限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生产和销售。建立健全化肥农药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农资市场的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化肥农药产品,保障农民用上放心的农资产品。出台鼓励政策,对采用科学施肥用药技术、推广替代技术的农户和企业给予补贴和奖励,引导农业生产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对违规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2]。
2.4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现场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向农民普及科学施肥用药知识和化肥农药替代技术,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种田水平。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开展农业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工作,及时将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利用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扩大技术推广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3 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可持续管理措施的实施保障
3.1 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可持续管理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化肥农药替代技术的研发、示范推广和应用,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投入,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办公条件和设备设施,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待遇,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绿色发展,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合作等方式,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投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3.2 强化科技支撑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化肥农药可持续管理的科技水平。科研机构和高校应加强对新型肥料、生物农药、精准施肥施药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高效、环保、安全的农业投入品和技术。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强科研成果与农业生产实际的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农业生产环境监测和管理平台,实现对化肥农药使用的精准监控和智能管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3.3 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环境影响的认识和可持续管理的意识。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普及科学施肥用药和化肥农药替代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如举办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讲座、展览、知识竞赛等,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鼓励公众参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建立健全公众举报和反馈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结束语
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对环境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施肥用药、推广替代技术、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等可持续管理措施,并辅以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公众参与意识等实施保障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应持续重视化肥农药的管理问题,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促进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基础 [3]。
参考文献
[1] 苏西英 , 谢志优 . 延安市化肥农药减量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 [J]. 南方农业 , 2024, 18 (11): 26-29.
[2] 曹静静 . 农业生产托管促进农业碳减排的效果研究 [D]. 山东财经大学 ,2023.
[3] 王梅 . 化肥农药减量 农业生产增效 [N]. 人民日报 , 2022-08-07 (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