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社区环境艺术设计方法探究
刘嘉雯 侯舒婷
云南大学东陆校区 650091
摘要: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其环境艺术设计不仅关乎居民的生活品质,更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探讨社区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与策略,强调在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多维考量,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资源高效利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目标,通过分析国内外成功案例,结合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提出了若干创新性的设计原则、方法及实施路径,为构建绿色、宜居、和谐的社区环境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社区环境艺术设计;生态设计;方法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社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意义
1.生态意义
生态环境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意味着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通过采用绿色建材、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利用等生态技术手段,可以显著降低社区的能耗和排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2.经济意义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再生,社区环境艺术设计应注重成本效益分析,选择经济合理的建设方案,同时考虑后期运营维护的可持续性,例如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减少不必要的建设投入,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能源成本,以及通过社区绿化提升房产价值等,均能在长期内带来经济效益。
3.社会文化意义
环境艺术设计应深入挖掘并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通过艺术手法展现社区特色,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鼓励居民参与设计过程,促进社区内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
二、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社区环境艺术设计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将生态保护置于设计首位,确保设计方案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在规划布局、材料选择、施工技术等方面均应遵循生态原则,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原则
倡导资源节约型设计理念优先选用可再生资源和环保材料,减少资源浪费,通过设计实现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3.社区参与与多元共治原则
强调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鼓励其积极参与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的全过程,注重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的协同作用,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格局。
4.文化传承与创新原则
在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传承历史文脉,同时注重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与创新,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社区文化景观。
三、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社区环境艺术设计方法
1. 绿色基础设施构建:自然与生活的和谐共融
绿色基础设施作为社区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石,其构建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绿化种植,而是将自然生态融入居民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新加坡的“花园城市”理念,在社区层面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新加坡的许多社区中绿地系统被精心规划成为连贯的生态网络,不仅包含了广阔的公园绿地,还巧妙地将小型绿地、屋顶花园、垂直绿化等元素融入住宅楼、商业区乃至街道两侧,形成了“见缝插绿”的独特景观,这些绿色空间不仅美化了环境,还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为居民提供了清新的呼吸环境。
雨水花园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水文循环、缓解城市内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美国西雅图市的高线公园项目中,设计师巧妙地将雨水花园融入景观设计之中,利用地形起伏和植被的自然过滤作用,收集并净化雨水,既减少了雨水径流对下游水体的污染,又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些雨水花园在雨季时成为蓄水池,旱季时则成为社区中的绿洲,展现了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
2. 可持续交通系统设计:低碳出行的倡导与实践
构建可持续交通系统是社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它关乎到居民日常出行的便捷性与环保性,丹麦哥本哈根被誉为“自行车之城”,其社区交通系统为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在哥本哈根,自行车道网络遍布全城,形成了与机动车道平行的独立骑行空间,保障了骑行者的安全,社区内还设置了大量的自行车租赁点和停车设施,鼓励居民以自行车作为主要的出行方式,公共交通系统也极为发达,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与自行车道无缝对接,形成了便捷高效的绿色出行网络。
在国内杭州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也是可持续交通系统的一个亮点,通过在社区、地铁站、公交站等人口密集区域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杭州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经济的出行选择。这种“最后一公里”的出行解决方案,有效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降低了碳排放,促进了社区内部的低碳生活。
3. 雨水管理与利用:水资源的高效循环
雨水管理是社区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雨水径流已成为城市内涝和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雨水资源,成为了社区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课题。
在德国的柏林市,许多社区都采用了先进的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通过在屋顶、道路、广场等区域铺设透水铺装材料,雨水能够迅速渗透至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社区内还建设有雨水收集池和净化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经过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道路清洗等用途,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还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社区能源自给自足: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
通过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社区中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社区对外部能源的依赖程度,减少能源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和污染。
在日本的许多社区中屋顶光伏电站已成为常见的能源供应设施,居民可以在自家屋顶上安装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家庭使用,多余的电能还可以卖给电网公司,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此外一些社区还建设了风力发电装置和小型水电站等可再生能源设施,进一步提高了社区能源的自给自足能力。
5. 社区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循环经济的生动实践
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在国内外的许多社区中垃圾分类制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施。
以日本为例其垃圾分类制度极为严格和细致,居民需要按照规定的分类标准将垃圾分为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垃圾等几大类,并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投放,提高垃圾的处理效率,还为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可能,在日本的一些社区中厨余垃圾被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废旧纸张、塑料等可回收物品则被送至回收站进行再利用,这种循环经济的实践方式,不仅减少了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还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社区环境艺术设计方法涵盖了绿色基础设施构建、可持续交通系统设计、雨水管理与利用、社区能源自给自足以及社区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等多个方面,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升社区生态环境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能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形成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
结束语:
[1] 李赟.可持续发展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 2012(30):2.
[2] 王瑶.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探究[J].林区教学, 2016(2):2.DOI:10.3969/j.issn.1008-6714.2016.02.042.
[3] 李珊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研究[J].艺术品鉴, 2019(10Z):2.DOI:CNKI:SUN:YSPJ.0.2019-2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