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文化自信视域下太行山地区乡村振兴的文创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作者

张琳琳 酒东琪 彭聪

1.河北传媒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71;2.河北传媒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71;2.河北传媒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71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教育工作分会项目:基于太行山地区乡村振兴的文创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课题编号:QGJY2023113

摘要:人才是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先进知识与技术的载体,也是新时代中华文化与基因的继承者。在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同为时代关键词的今天,二者的兴荣都与人才培养密不可分。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文化自信离不开人才的创新力。文创人才作为传统文化的时代代言人,是以文化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分析太行山地区乡村振兴的文创人才培养现状,探讨文创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类似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文化自信;乡村振兴;文创人才;人才培养路径

太行山是华夏文明重要发源地,有“地理之界、文明之始、精神之柱”的美誉。太行山地区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承载地,更有丰富的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而其文化近代发展曲线,亦是中华民族非一线经济地区传统文化发展的缩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太行山地区乡村文化创新和发展,对于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而文创人才培养作为本土文化的时代代言人,是将特色、传统文化符号置于当代文化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

二、太行山地区文创人才现状研究

太行山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工艺等,但其传统家庭作坊式的传承方式逐渐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效率,当前太行山地区文创人才培养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是文创人才培养尚未形成一套完善机制,导致人才培养缺乏连贯性和专业性;二是现行文创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化培训内容过于泛化,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太行山地区文创人才流失问题严重,限制了太行山地区文创产业的发展。

三、太行山地区文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构建太行山地区文创人才培养目标

1.培养创新意识

文化创新对人才的第一要求是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突破传统,热情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创作理念,创造出新颖的文化产品和艺术形式,为太行山文化碰撞出一条新兴之路。

2.培养创意能力

技能服从于创作,在绘画软件和AI工具飞跃式成熟的今天,“创作”的门槛已不再完全受约于技术,而市场“扁平化”“简约风”风格视效经久不衰,也昭示着年轻一代的审美偏好更侧重于“创意”和“思想传达”的完整、准确与独特。“重其韵而轻其形”,是中式审美基因在现代社会的轮回。新时代文化自信视域下太行山地区乡村振兴的文创人才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包括创意思维训练、艺术表达技巧以及文化符号的再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艺术感知力。

3.区域特色文化熏陶

将本地文化历史或技艺引入课堂,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地域文化,将地域特色文化默化于设计意识,融入文创产品设计和创作中。以河北为例,可开设曲阳石雕、井陉拉花、蔚县剪纸、石家庄丝弦等非遗手工艺课程,让学生实际动手体验非遗技艺的精巧,并在制作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考。

4. 文化传承责任感培养

应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提升学生“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家乡特色”的文化价值感,鼓励更多人才投身家乡建设,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提高文创人才的社会地位与实际收入,吸引人才流入。

(二)构建太行山地区文创人才培养路径

1.加强校企合作

企业负责市场营销,学校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地和研究资源,进行项目化教学。同时,共同建立创业孵化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资金支持和市场推广帮助,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2.举办文化节和比赛

结合太行山文化的特色文化节日进行主题文创设计,鼓励学生参加(或自主举办)太行山创意文化节、创意大赛等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参与评审和指导,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反馈和建议,在竞争的高压环境下,激发学生头脑风暴,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创的目的。

3.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

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担任教师,建立由教师、行业专家和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文创能力与学业评价体系。一方面,在学校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另一方面,在市场引领学生参与市场反馈,了解作品的市场潜力和受众接受度,培养其市场敏感性,提升作品质量。

4.课程体系建设

现代高校分级渐续的系统教学方式,是经过多国家、长时间探索得来的当今时代教育最优解。推及太行山文化传承的痛点,可结合太行山地区的文化特色,开发系统文创课程,将太行山地区的历史、民俗、传统手工艺等元素融入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入理解地域文化。

(三)构建太行山地区文创管理与推广人才培养模式

文化是人的文化,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与人进行精神交流的产品。文创人才不仅包括文化创意设计人才,还包括文创管理与推广人才。在新时代市场环境中,营销推广占据文化产业发展的半壁江山。如迪士尼玲娜贝尔、本土玩具品牌泡泡玛特,本土形象《我不是胖虎》、《吾皇巴扎黑》等爆火的文创IP,每一个都离不开背后营销团队的引导和努力。在当代社会,文创品牌想要出圈,除了抓好质量关,还要注重营销策略的谋划。

在这一前提下,培养具备文创项目管理、市场推广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人才,对推动文创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样重要。应开设文创项目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教授学生如何规划、执行和监控文创项目。通过模拟项目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项目管理的流程和技巧,包括市场调研、品牌定位、推广策略等。

四、结论

人才是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先进知识与技术的载体,也是新时代中华文化与基因的继承者。在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同为时代关键词的今天,二者的兴荣都与人才培养密不可分。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文化自信离不开人才的创新力。而在众多人才品类之中,文创人才作为传统文化的时代代言人,是以文化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太行山地区乡村振兴的文创人才培养,需要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1]赵欣.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农耕文化创新发展研究——以晋东南传统村落D村为例[D]. 山西:山西大学,2022.

[2]李伟静.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2020.

[3]王舰君. 黄河流域河南段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 郑州轻工业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