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色文化赋能“思政课”创新发展的思考
杨淇茜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融媒体中心 661100
摘要:红色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用思政课,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在推进“思政课”建设中,蒙自融媒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的重要要求,探索创新“1+4+N”融媒思政课发展模式,打造“宣讲团队结构化、宣讲内容融合化、宣讲环节模块化、宣讲实践体验化”的“四化”思政课宣讲方式,先后推出以“音乐+影视+旁白”等方式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音乐思政课”,创作以“声·影·舞·境”(即“宣讲+音视频+情景演绎”)的蒙自查尼皮红色革命故事《薪火查尼皮》情景思政课。蒙自融媒勇于突破宣传形式单一,打破固有思维,创新数字新媒体理论宣讲方式,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觉悟发挥了重要引导作用。
关键字:红色文化、革命故事、融媒思政课、数字新媒体
一、融媒思政课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创新打造“1+4+N”融媒思政课模式。蒙自市融媒体中心突破传统宣传方式,创新打造“1+4+N”融媒思政课模式(即:打造1个“融媒思政课”品牌,创新“宣讲内容定制化、宣讲课程线上化、宣讲体验互动化、宣讲团队结构化”的“四化”思政课宣讲方式,充分发挥融媒矩阵及数字化新媒体优势,加强“融媒+政务+服务+商务”与“融媒思政课”圈层体系建设,拓宽宣讲模块案例,实现各类主题教育,延伸创作N+系列思政课程)。
一是打造蒙自融媒思政课品牌。蒙自融媒立足于融媒矩阵、数字化新媒体等优势,突破传统老旧宣传方式,狠下功夫,着力打造蒙自“融媒思政课”品牌。通过深挖红色历史、探索红色文化,创新宣讲方式,打造“知名主讲+情景演绎+编导策划+ 舞美指导+数字媒体”的“五级”专业执行团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寻访红色印记”“奋斗党史百个蒙自故事”“乡村振兴”“先进典型”等内容融合到思政课中,发挥“红色+思政”的‘集群’效应,打造系列内容深刻、生动难忘的红色思政课,切实增强理论宣讲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蒙自融媒思政课开创至今已在省内开展70余场次,受众群体覆盖机关、企业、社区、大中小学校不同年龄层次20000余人。2024年,“蒙自融媒音乐思政课”模式入选省级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并被写入2023年市委工作报告和党建工作报告,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扬及肯定,7月,《薪火查尼皮》情景思政课在周末小剧场成功公演,引起强烈反响。当前,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40余家单位先后向蒙自融媒发出邀约预定思政课,以创新教学、理论宣传、演绎结合为标志的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蒙自融媒思政课”品牌逐渐成熟。
二是创新“四化”宣讲方式。率先开创“宣讲内容定制化、宣讲课程模块化、宣讲实践沉浸式、宣讲团队结构化”的“四化”宣讲方式。1.宣讲内容定制化,增强宣讲主体针对性。深入挖掘蒙自红色文化,根据各受众群体的不同行业定制相应课程,量身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定制《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的音乐思政课;继“音乐思政课”成功探索后,携手蒙自市歌舞剧院,为广大群众定制“声·影·舞·境”《薪火查尼皮》情景思政课,做到宣讲内容的独特化和适配化。2.宣讲课程线上化,营造全民学习浓氛围。充分发挥融媒矩阵优势,将故事、场景、影视、音乐、舞美、演员相结合,整合新媒体资源,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引领,充分运用“蒙自新闻”、“蒙自融媒”、“今日蒙自”、“魅力蒙自”等官方账号,先后开设《党的二十大系列宣讲》专栏,推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杜涛》《薪火查尼皮》等思政课视频70余次,做到线上线下一体联动、同频共振,用融媒语言传播红色文化。3.宣讲体验互动化,提升思政课程沉浸感。将思政课同“开学第一课”“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等紧密结合,用故事打动人、用音乐感染人、用形式吸引人,通过故事演绎、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形式,把党员建功谈感想、青春奋斗追梦人、齐声合唱爱国歌、铮铮誓言表忠诚等沉浸式体验活动与宣讲有机结合,让原本枯燥的思政课变得鲜活。4.宣讲团队结构化,搭建思政育人共同体。打造“知名主讲+情景演绎+编导策划+ 舞美指导+数字媒体”的“五级”专业执行团队,促进政企校主体优势资源深度融合,与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一流高校等多方合作,壮大思政课人才队伍力量,同时,抓好干部“传帮带”制度,全方面助力人才振兴,有针对性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根据思政课内容设置,将不同身份、岗位、专业人才优化组合,打造“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高校大学生+百姓宣讲员”的思政合作育人团队。
三是拓展“N系列”思政课。思政课的推出让“融媒+政务+服务+商务”的全媒体融合发展模式形成了闭环,有助于拓展各类主题教育、宣讲内容、延伸创作N+系列思政课程,形成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门办思政课的良好局面。1.“融媒+政务”。融媒思政课作为党委政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推动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推进民族复兴和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激发了干部群众对党的历史使命和初心使命的自觉践行。2.“融媒+服务”。融媒思政课成了服务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学生、干部群众的精神大餐,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助企纾困、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生态环保、应急救援等为民服务事项上切实发挥了促进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3.“融媒+商务”。融媒思政课是用活用足融媒资源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的有效途径,先后到市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州中级人民法院、州直机关工委、州委统战系统、省直机关工委、省税务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等单位开展70余场次宣讲,实现单体项目收入20余万元,蒙自融媒“1+4+N”思政课模式逐渐成熟。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思政课的发展过程中,尽管其创新性和实效性得到了广泛认可,但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N+”思政课拓展挑战比较大。思政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更迭性。二是人才培养难度大。目前思政课有《党的二十大精神》《薪火查尼皮》两个系列主题,在持续创作、舞台演员、编导指导等方面的人才比较匮乏。
三、下一阶段的发展计划与推进方向
(一)壮大建强思政课人才队伍。通过专项培养、人才引进、兼职特聘等方式配齐配强配优思政课人才队伍,探索政企校主体优势资源深度融合,有针对性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继续打造“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高校大学生+百姓宣讲员”的思政精兵团队。
(二)拓展思政课“N+”模式。扩宽思政课宣讲主题,延伸思政课宣讲内容,加大力度探索舞台表演和艺术演绎融入思政教育中,深度挖掘中共云南一大会址查尼皮、西南联大、碧色寨等红色革命故事,继续打造“主讲+主唱”“党史+音乐”“理论+实践”“宣讲+演绎”多维融合的艺术思政课堂,以故事讲述、朗诵、歌舞话剧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深度阐释传播党的二十大精神,打造具有蒙自特色且可推广的蒙自融媒思政课。
(三)加强思政课模式宣传推广。进一步加大构建立体联动机制,向内建立挂联乡镇(街道)制度,深入基层宣讲市场,向外主动与省、州、市内机关企事业加强沟通对接,重点宣传推介“1+4+N”融媒思政课模式,同时,充分运用媒体平台,积极拓展业务领域,拓宽红色资源、思政课模式变现、红色文创产品、演艺会展等多项经营业务,增强“造血”机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