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原则

作者

贾桂养

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第三小学 510900

摘要: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育领域,如何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更要注重其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原则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

一、目标导向性原则

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应明确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需要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确保作业能够帮助学生达成既定的核心素养目标[1]。以《乡下人家》为例,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乡村生活的美好,感受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因此,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就要紧密围绕这些目标展开。

为使学生对乡村生活有更多的认识和感悟,教师可设计一综合性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乡村生活的资料,要求有图片有视频有文字描述等,使之对乡村生活有一个初步的感知,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乡村生活的特点和魅力所在,并鼓励学生尝试用一段话或者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感受,以锻炼其语言组织能力和审美表达能力。另外,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分享自己与家人或朋友在乡间游玩的经历,或者是想象自己在乡下是怎样的情景,这样既能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又能锻炼其情感体验能力,从而加深对乡村生活的认识和感悟。

通过前置性作业设计,我们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对课文有初步的认识和思考后,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所传递的美好意境及深刻内涵有更好的理解和感悟,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二、生活化原则

作业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以《日月潭》为例,这是一篇介绍台湾著名景点的文章,它描绘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让这篇课文的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日常相关的活动[2]。

例如,教师可设置“家乡之美”前置性作业,要求同学们以游览过的山水名胜为主,尤其是那些有自然风光的景点,结合收集的有关日月潭的资料图片故事传说等,写出自己对日月潭的第一印象,并在此基础上对日月潭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究。这样既能使同学们了解日月潭的历史文化背景,又能通过与自身熟悉的景点的比较,加深对日月潭的认识。

此外,还可要求学生用绘画或手工艺品的形式,将心目中的日月潭景象表现出来,或要求录制一段简短的视频讲述日月潭的故事进行前置性学习作业。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个人生活经历相结合,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日月潭的独特魅力,提高课堂学习的兴趣和实效性。学生以多种形式的前置性作业为动力,在课堂学习的同时,更好地了解日月潭,在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作业设计能引发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小英雄雨来(节选)》为例,教师需精心构思一些能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分析,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小英雄雨来》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机智周旋于敌军之间的小男孩雨来,最终圆满完成了为八路军保驾护航的故事。

教师可设计故事情境的系列问题,如:“若你是雨来,当你面临敌人威胁时,你会怎样取舍?”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到底应该如何权衡利弊,做出一个最恰当的决定。学生通过这样的思考,不仅对雨来的胆识、智慧有了更好的认识,而且在决策、道德判断等方面也有了很好的培养。

进一步地,教师可以问:“在故事里面雨来有哪些行为体现了他的英雄品质呢?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可以被称为‘英雄’行为的呢?”这样的问题,既能帮助学生提炼出故事里面的关键信息,又能引导他们把书本上的英雄形象和现实生活中的榜样人物相联系,从而对“英雄”这一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为读者,对雨来故事的发展会有哪些不同的续写方向呢?这些不同的续写方向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和风格呢?通过这样的假设性问题,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的构思,从而丰富故事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创作活动打下基础。

四、分层设计原则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任务,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3]。以《落花生》为例,这是一篇寓言性质的文章,通过父亲对落花生的描述,传达了做人要脚踏实地、朴实无华的道理。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几种类型的前置性作业:

首先,对于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同学,可以设计一些诸如:“文章中的比喻句,你能不能把它找出来?并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这类题目在培养学生基本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能帮助这部分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其次,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设计出诸如:“为什么文章中的爸爸会用‘花生落’来教育孩子呢?”“你认为爸爸的这番话对孩子的启发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同学们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这样才能加深对文章言外之意的理解,才能与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相联系。

最后,对于高阶思维比较强的同学,教师可以设置挑战性问题,比如:“如果你是文章中的一位小朋友,听了爸爸的话,你对你的人生价值有什么看法?你觉得现代社会是否还需要落花生的精神?为什么?”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还要求他们能结合社会现象和个人见解来回答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结语:小学语文教育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通过各种形式的前置性作业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知识体系。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创意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公民。

参考文献:

[1]苟芸芸.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4,(05):4-6.

[2]陈淑华.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策略[J].亚太教育,2024,(06):161-163.

[3]张晓坤.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3,(26):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