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课外阅读材料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策略

作者

高春英

湖北省仙桃市沙湖小学 433019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与补充,课外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库,拓宽其视野,更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课外阅读材料,无疑是为他们的阅读之旅铺设了一条充满乐趣与挑战的道路。因此,教师需精心挑选,巧妙运用,让课外阅读成为小学生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助力他们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收获。

关键词:课外阅读材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选择;运用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育的宽广领域中,课外阅读资料宛若一座座知识的宝库,亟待师生共同探索与发掘。这些资料不仅蕴含了丰富的信息与知识,更深层次地,它们传递着深远的思想意蕴与人文价值。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课外阅读是他们初步接触社会、认知世界的窗口,同时也是锤炼语言感知力、增强阅读技能的有效途径。鉴于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恰当地选取并高效地利用课外阅读资料,已成为教师们亟需关注的重要议题。唯有通过细致的筛选与科学的指导,方能确保课外阅读充分发挥其效能,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与进步打下稳固的基础。

一、精选适宜材料,匹配学生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选取与学生阅读能力相匹配的课外阅读资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阅读历程中,对材料的选择需经过深思熟虑,既要规避内容过于浅显,无法满足学生知识渴求与探索欲的问题,又要避免文本过于晦涩,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挫败情绪。因此,教师在甄选课外阅读资料时,必须全面考虑学生的年龄层次、认知发展水平及个人阅读偏好,力求发掘那些既能对学生形成适当挑战,又能有效点燃其阅读热情的优质书籍。这些阅读材料不仅能够推动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还能在无形中塑造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思维能力,为未来的深入学习与全面发展铺设稳固的基石。

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教师在挑选课外阅读资料时,可优先考虑《格林童话》这一广受欢迎的经典著作集,尤其是像《白雪公主》这样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凭借它们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和扣人心弦的情节安排,深受小学生的青睐。学生们在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中,不仅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掌握新词汇、提高语言理解力,还能在故事所传递的善恶美丑观念影响下,逐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此类阅读材料,既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匹配,又能有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为后续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教材内容,拓宽阅读视野

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课外阅读被视为课内阅读的关键拓展与有效辅助,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教师应当依据教材内容,悉心选择与之相辅相成的课外阅读资料,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领悟,并拓展其阅读的广度。这种将课内与课外阅读相融合的方式,不仅促使学生更全面地把握语文知识,构建起系统的知识体系,还显著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热情与阅读成效。借由广泛的阅读实践,学生能够接触多样化的文本类型与题材,进而培养出宽广的视野与深厚的文化素养,为未来的学习生涯及日常生活打下坚实的根基。

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草船借箭》一课作为实例,教师在结束课堂教学环节后,可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少年版中与之相关的章节内容。借助课外阅读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探究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体会那个英雄辈出、智谋频现的时代氛围。同时,书中对诸葛亮、周瑜等人物性格的细腻描绘以及故事情节的逐步推进,都将加深学生对《草船借箭》故事的理解与感悟。此种将课外阅读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强化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扩展了他们的阅读范围,点燃了他们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

三、引导批注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批注式阅读作为一种高效的阅读技巧,其精髓在于激励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并记录心得。此策略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精准捕捉其要点,同时促进学生积累精彩词句,逐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掌握批注式阅读的策略与技能,教会他们如何标注关键词句、记录个人感悟、提出疑问等。通过这些实践,学生将逐步发展出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为未来深入学习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指导学生阅读科普书籍《十万个为什么》的过程中,教师可倡导学生运用批注阅读法。以书中“天空呈现蓝色的原因”这一章节为例,学生被鼓励在阅读时,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来标记关键词句,例如“光线散射现象”与“瑞利散射原理”,以便于后续的复习与参考。同时,学生应在页边空白区域记录下自己的疑惑与见解,比如“为何其他色光不发生散射?”、“此类散射效应在日常生活里还有哪些实例?”等。借助这样的批注阅读方式,学生不仅能掌握科学知识,明确天空呈现蓝色的科学原理,还能在过程中锻炼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为未来的科学学习与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合主题活动,深化阅读体验

将课外阅读活动与学校或班级的专题活动相融合,构成了一种既具创新性又成效显著的教学策略。此策略促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愉悦与成就,同时加强了阅读的目的性和实际效果。围绕特定主题,例如环境保护、国庆庆典等,教师可指导学生挑选与主题紧密相关的课外书籍,从而使学生在阅读时既能汲取知识,又能增强对时事动态和社会问题的关注。

在推进“书香校园”主题活动的背景下,教师为增强学生的阅读沉浸感,特别策划了一场独具匠心的“与好书共成长”读书征文活动。学生们被激励以近期阅读的课外书籍为素材,创作读后感或书籍评价。以《鲁滨逊漂流记》一书为例,学生们在阅读该书后,积极撰写文章,探讨勇气、智慧及生存技能的主题。他们不仅深入分析了鲁滨逊如何在孤岛环境中依靠智慧与勇气战胜诸多挑战,还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论述了这些品质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此次征文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书籍内容的领悟,还锻炼了他们的写作与表达能力,使阅读转变为一种全面促进学习与成长的活动体验。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精心挑选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阅读材料,并巧妙地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何红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及策略探索[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15):7-9.

[2]张喆.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15):10-12.

[3]陈艺玲.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家长,2024,(20):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