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能源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

作者

杨骏华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眉山供电公司 四川 眉山 620010

摘要:新能源发电系统进入配电网,既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又可以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但该工艺面临着电网调峰调频容量不足,故障检测和隔离困难,投资和运营成本高的技术难题。文中对上述关键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主要有完善电网调度策略提高调峰调频能力、开发先进故障检测和隔离技术、利用智能电网技术减少投资和运营成本等。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配电网;调峰调频

引言: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新能源发电技术迅猛发展。像风能和太阳能这样的新型能源发电系统,由于其清洁和可再生的特性,已经变成了未来能源供应的核心部分。但是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对电网稳定运行提出挑战。文章将对这些重点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优化策略,旨在为新能源发电系统高效,安全,经济地融入配电网中提供理论支持及技术指导。

1. 新能源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的重要性

将新能源发电系统并入配电网可以有效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这是通过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转换为电能并直接连接到电网实现的,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能量在变换时的损失,达到有效利用能量的目的。接入新能源发电系统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另外,新能源发电系统与配电网的连接也增强了电网运行的灵活性与可靠性,利用分布式发电与智能电网技术实现了电网实时监控与优化调度,增强了电网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2. 新能源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关键技术的优化难题

2.1 电网调峰调频能力的挑战

新能源发电间歇性使电网负荷波动性加大,使电网调峰能力受到严峻检验。当新能源的发电量出现短缺时,电网应迅速转向其他能源进行补充,以确保电网能够稳定运作。但由于新能源发电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这类调峰过程通常很难准确预测与调控,从而加大电网的运行风险。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这也给电网调频能力带来挑战。新能源发电波动性会引起电网频率波动,对电网稳定性及供电质量造成影响。另外,新能源发电接入也会给电网电压稳定性带来影响。新能源发电波动性会引起电网电压波动并影响供电质量。

2.2 电网故障检测与隔离的难题

传统集中式发电系统电网故障点比较集中且容易被发现定位。但是在新能源发电系统中因发电点零散,故障点有可能遍布电网各处,使得故障检测难度加大。另外,在新能源发电系统接入过程中也可能会引入一些新型故障,例如逆变器故障,储能系统故障等等,对其进行检测与定位都需要新型技术与手段。新能源发电系统接入后,电网故障隔离需求随之增加。传统集中式发电系统电网故障隔离比较简单,可通过断路器及其他装置快速将故障区域隔离。但新能源发电系统由于发电点较为分散,故障隔离要求有更准确、更迅速的控制策略来避免故障扩散、影响电网稳定运行。

2.3 电网投资与运营成本的优化难题

新能源发电系统,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具有较高的初始投资成本,这不仅包括购买发电设备的费用,还包括电网接入、储能系统、智能电网技术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费用。这些费用的上涨给电网经济性带来挑战,特别是新能源发电系统并网运行时,电网需进行大范围改造升级才能满足新能源发电并网运行调度要求。另外新能源发电系统运行成本比较昂贵。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因此电网需配置相关储能设备、调峰设备等才能确保电网平稳运行。这类设备运行维护成本及电网调度管理附加需求均加大电网运营成本。

3. 新能源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关键技术的优化策略

3.1 优化电网调度策略,提高电网调峰调频能力

随着风力、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电网调度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为了提高电网调峰和调频能力,智能化技术的引进是完善电网调度策略的一个重要手段。借助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使电网管理者对能源供需情况做出更加精准的预测并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调度计划。智能化系统能够对各类电力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做出调整,从而提升电网响应速度与调度准确性。加强跨区域电网间的协调和协作,同样是电网调度策略优化的关键。各区域新能源资源在时空分布上存在差异,跨区域协调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全网综合利用率的提升。

3.2 发展先进的故障检测与隔离技术

开发故障检测与隔离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电网故障处理效率及可靠性。智能感知设备的推出,是促进故障检测和隔离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关键节点布设传感器及监控装置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发现异常并发出警报。该智能感知设备能够帮助运维人员迅速定位到故障发生地点,降低故障处置时间和降低故障对电网的冲击。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电网故障的快速诊断和相关隔离建议。该智能系统能够在实时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故障种类及范围进行判断,给运维人员以精准的处理指导,减少人为判断错误,提高了故障处理效率。

例如:在某新能源发电系统并网项目中,通过部署高精度传感器和监控装置,实现了对配电网的实时监测。这些智能设备可以探测电压波动、电流异常等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地把数据传输给中央控制系统。以风力发电系统并网测试为例,智能设备30秒钟后就会发现风速变化导致电压波动而报警。运维人员以数据为基础,5分钟之内完成故障的隔离与维修,与传统方法相比节约30分钟的时间,降低故障的影响。另外,该工程还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电网故障的快速诊断。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对系统的故障模式进行辨识。在一起光伏电站并网故障情况下,人工智能系统对故障进行一分钟精准诊断,给出隔离建议,运维人员根据该建议对故障区域进行快速隔离,从而避免大面积断电。根据统计数据,采用故障检测和隔离技术可以将故障处理的时间缩减40%,影响的区域也减少了30%,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配电网络的稳定性和新能源的使用效率。

3.3 采用智能电网技术,降低电网投资与运营成本

智能电网技术将信息通信技术,大数据分析以及先进控制算法相结合,能够实现电网设备间智能互联,提升电网运行效率并减少运营成本。智能电网技术能够实现对电网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智能控制。通过对各关键节点布设传感器及智能监测装置,运营人员能够对电网设备运行状态及负载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该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实时数据对电网内各个设备运行参数进行自动调节,使电网运行效率达到最优,减少了能耗与损耗,进而减少了运营成本。智能电网技术也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进行预测性维护。智能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算法能够预测性地分析电网设备运行状态,预先发现可能存在的故障隐患并制定维护计划。

结束语:新能源发电系统进入配电网,是我国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关键的一步。通过对电网调度策略的优化来增强调峰调频能力;开发先进故障检测和隔离技术等;利用智能电网技术减少投资和运营成本能够有效地解决新能源发电系统并网运行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难点。

参考文献

[1]夏锐,王媛媛,谭志勇.新能源接入系统的电压暂降源定位方法研究[J].河北电力技术,2021,40(01):1-4+7.

[2]黄旭程.含新能源接入的中低压直流电能变换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20.

[3]张发庆.基于电子接口的新能源并网发电接入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机理[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20,39(09):78-81+86.